在野黨算計下的荒誕大戲——談王浩宇罷免案

藍士博
409 人閱讀

2020年高雄市長韓國瑜遭到罷免,成為第一個被罷免的直轄市長。2021年1月16日,才剛從綠黨轉籍到民進黨的桃園市議員王浩宇,則在同意票8萬4582票,不同意票7128票,投票率僅2成8的情況下遭到罷免,成為第一位遭到罷免的直轄市議員。

2021伊始,桃園市議員王浩宇遭罷免成功。圖片來源:華視新聞Youtube

從政治上來看,「倒宇」是「罷韓」的產物,原始動機是挺韓群眾的情緒反撲。但是從制度上來看,兩次罷免卻有相當程度的不同,不管從正當性,或者政治實務方面,都有值得思辨與商榷的地方。

前立法委員林濁水就指出:「複數選區選出的議員卻用等於單一候選人的方式予以罷免,這很荒唐。複數選區制度是保障少數,但是單一選區效應正好相反。等於用保障少數的方式讓他當選,然後用封殺少數的方式讓他落選。太荒唐了。這將演變成藍區綠議員被罷,綠區藍議員易被罷。」

不管是今天的王浩宇罷免案,或者後續的黃捷罷免案,我認為以所謂「譴責囂張政治人物」的說法,正當性都略顯不足。韓國瑜之所以被罷免,與其說是執政不力,真正的原因是半路脫逃。同時也因為選舉制度的不同,韓國瑜以近94萬的被罷免票數,比2018年當選票數89萬票還多5萬票的意義,當然也不能跟王浩宇2018年得票1萬6千多票,2021年被罷免票數8萬4千多票相提並論。

請注意,拿這兩次罷免投票數來「張飛比岳飛」的政治人物,不是政客,就是存心看低選民的智慧。

更何況,倘若仔細閱讀投票前後的媒體報導,也可以發現投票前所謂「棄王保黃」、「王浩宇背叛初衷」、投票後「民意如流水,載舟亦覆舟」等說法,與其說是仗義直言,其實都是另有盤算。

從國民黨的角度出發,不管是「倒宇」、「罷捷」,或者是最近開始推動的「反萊豬公投」。主要的目的都是希望複製蔡英文在野時「以小勝累積大勝」的模式,一方面鞏固目前黨中央由江啟臣主導的領導核心,另一方面希望藉此召喚選民熱情,逐漸將陣線延長至2022年的直轄市與縣市長的地方選舉。

冷靜思考的話,會發現投票前盛傳的「棄王保黃」,根本只是刻意挑撥本土陣營的謠言耳語。事實上,桃園中壢與高雄鳳山的選民結構不同,2018年的投票分佈也不一樣,兩個罷免案的團隊組成也大相逕庭,王浩宇或黃捷團隊當然也會選擇不同的因應策略。綠營人士既然很早就建議王浩宇低調處理,自然就不會刻意炒作選情,所謂「切割」的說法,當然是空穴來風。

不可否認的是,王浩宇問政的特殊風格,是這次罷免投票不算容易卻終究達標的主要原因。但是,小黨出身或以所謂「新政治」為號召的政治工作者之所以崛起,不就是經常仰賴個人對於新媒體的熟悉,以及特定議題的掌握嗎?

因此,幾位在這次罷免案以捍衛新政治大旗積極投身「倒宇」陣線的政治工作者的角色就難免顯得曖昧。他們幾乎都選擇性遮蔽現行罷免制度所存在的瑕疵,一昧的以道德或情緒性用語來激化罷免選情。未來他們又會如何分食因為王浩宇被罷免後所釋出的選票大餅?應該是未來2年桃園中壢地方選舉時值得觀察的面向。

比如林昭印所代表的台灣民眾黨就迅速地將罷免成果定義為「中壢事件2.0」(老實說我真的不能理解?大概跟他們取名為「台灣民眾黨」有一點類似),並且直言一定會推出更優質、正向的候選人。

曾經擔任國民黨黨工、現任無黨籍議員的牛煦庭,則是在臉書上表示:「對政治人物嚴格,民主品質才會再提升。中壢人加油!」對比一年前韓國瑜決定投身總統選舉與後來面臨罷免的時候,明顯嚴格不少。至於曾經代表綠黨參選市議員,目前服務於牛煦庭團隊的羅岳峰,則是在罷免前夕坐上「安定力量」毛嘉慶的宣傳車,在痛批王浩宇背叛的同時,似乎也忘記了過去支持多元成家價值的自己。

總而言之,王浩宇罷免案是多重因素下的結果:個人特殊問政風格的日積月累;加上「挺韓」、「罷韓」風波,遇上中國國民黨期盼以小勝換大勝,傾全黨之力大砲打小鳥;再加上其他有志投身2022議員選舉的各方勢力落井下石、趁你病要你命。

王浩宇的「垮台」當然會影響到後續「罷捷」、「反萊豬公投」的情勢發展,也牽動未來中國國民黨內部的權力結構,以及朝野雙方的競合態勢。只能說:2021年的政治局勢恐怕終究是驚濤駭浪、飄搖凶險。

作者為「二O四六台灣」成員

留言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