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正義何去何從──青年的政治主張

蔡秉恩
890 人閱讀

面對即將到來的總統選舉,各政黨皆在今年全力備戰,持續端出政策牛肉。此次選戰人民的目光除了聚焦在各黨候選人之間的政治角力外,今年的社會風氣也與以往大不相同。過往選舉的議題多由候選人個人出發並進行延伸,具有明顯政黨立場的區隔,而今年則是以議題出發對整個台灣政壇做出檢討。

熱門台劇《人選之人》給予metoo事件的受害者勇氣,站出來控訴在權勢下的「不公平」所遭受的對待。不論各黨派皆有受害者出面,也喚起了社會對於性別意識的重視,從政壇一路到演藝圈,都在議題上被重新檢視。

由館長、黃國昌所發起的716公平正義大遊行,訴求司法改革與居住正義。而其中居住正義的問題在青年族群當中反應熱烈,成為遊行的亮點。不論參與遊行的青年政治傾向為何,在高房價和高租屋成本下所面臨的「不公平」,對青年來說是真實有感。

以議題導向尋求參選人表態

還路於民大遊行則訴求行人零死亡的願景,因太多的交通意外讓人民看見了道路設計時對行人的「不公平」,在過往道路的設計並非以人為本,反而以都市發展為目標,將車輛列為主體。

性別意識、居住正義到人本交通,這三個議題的共同點都皆是生活中的「不公平」,是30歲以下青年在意和共感的。metoo事件響應的多為青年族群,而兩場不同主題的遊行,也以青年為多數。這些行動代表的是2024年的總統選舉對於青年來說更多是聚焦在國家內政問題和生活的困境。

2020年的總統選舉適逢反送中,和韓國瑜民粹型政治領袖的興起,造成年輕人濃濃的亡國感而出來投票,對抗中國的滲透,反對大國對小國「不公平」的對待。而今年這個「不公平」從國與國間,轉換到對於日常中「不公平」的抗拒。青年的居住問題和日常的通勤,對比兩岸關係顯得更真實、更有感。

最近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有極高的討論度,劇中角色印尼籍的阿布杜爾因受到雇主的不當對待,憤而將雇主和其家人殺害。整齣劇以阿布杜爾的案件為核心,串起了台灣社會族群、政治和司法等議題的探討。劇中深刻的描繪出每個角色的掙扎,在背景和現況下進行拉扯,並試著突破困境,如佟寶駒(公設辯護人)的身份認同。每個角色的心境都像極了當前青年的處境,面對著各種的「不公平」,職場上、生活中,甚至是理想和現實的失衡所帶來的迷茫和焦慮。

直面和年輕人溝通才是要務

賴清德副總統在〈給年輕人的一封信〉中提到當前世界各國年輕人所承受的問題,是過去30年全球化所帶來的後果,並自我期許建立一個投資年輕世代的國家,讓每個年輕人都有公平發展的機會。

賴副總統勇於承擔,不推卸責任是年輕人樂見的,但青年的徬徨是一直都在的,不同時空的青年對於現況的不滿、未來的焦慮,抑或是對進步的想像都是相通的,如何真正的投資青年將會是2024總統候選人的考驗。

圖片來源:翻攝自賴清德臉書

台灣智庫所做的青年政策問卷當中調查18歲以上的民眾對於各項政策制定的迫切程度,「青年世代貧窮,如低薪過勞」的迫切程度有7.8分,其餘如居住、交通和教育也有7分以上,而「青年參政權,如降低被選舉年齡、鼓勵青年參政與參選」的迫切程度卻僅有5.83分,排名最後。

從metoo到近期的兩場遊行可以確定青年對於現狀和政治有許多的不滿和想法,從民調中也可以看出有眾多的議題迫切需要被解決的,然而青年參政卻只有不到6分的急迫性。政治學家David Easton認為政治就是社會價值的權威性分配。青年具有理想卻不願意參與政治、從事分配,代表的是整個社會系統性地使青年政治效能感低落,讓青年認為自己的意見無法促成進步。

在去年的18歲公民權修憲複決中,縱使同意票大於不同意票,但不同意票卻佔了47%,且投票率僅59%。這樣的結果顯示的是台灣社會對於青年始終抱持著不信任,認為青年族群無法決定自己的未來。青年面對著不平等卻無法讓自己的聲音被政府聽見和實踐,造成的結果就是青年世代透過體制外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憤怒,以至於被民粹型的政治人物進型操弄和利用,無法真正的達到使社會進步的初衷。

祇會煽動但不尊重差異的柯文哲

而柯文哲便是靠著煽動青年「不公平」的情緒來獲取自身的政治紅利,從柯文哲種種的仇女言論,歧視校系,甚至是主張大學學費調漲等,都顯見他和青年根本不在同一陣線,而民眾黨的青年團體「眾青團」更被爆料出現一言堂的狀況,使得青年支持者集體退群。柯文哲只是藉由點出體制的缺失,卻從未提出具體的解方,並靠著煽動相對剝奪感來獲取支持,是對民主社會的一大危害。

故2024總統選戰應該將「青年主流化」作為競選的主軸,當各種議題促使青年站上街頭時,政府不再只能被動的接受,而應該主動的納入。才能避免台灣走上民粹政治的道路。只有透過《青年基本法》保障年輕人對於政策的影響力,才能夠逐步地將青年面對到的「不公平」包容起來,用跨世代的方式來進行解決。

當長輩納悶青年為何會被民粹所吸引時,應該去捫心自問是否提供青年參政的管道,抒發青年無處宣洩的焦慮和期待,使台灣社會邁向青年主流化的實踐,讓社會可以由青年為首持續的進步和改變,這便是青年世代的政治主張。

作者為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三年級

留言評論
蔡秉恩
Latest posts by 蔡秉恩 (see al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