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最重大的需假消息,應該就是《聯合報》刊登的「美方要求台灣研發生物戰劑」訊息。這則消息一出,馬上就遭到國防部與前行政院長蘇貞昌的大力駁斥。《聯合報》新聞採訪中心政治組召集人洪哲政還在臉書上聲稱,「可本報有證據…」,但在第二天刊出所謂的「證據」後,不免讓人感到疑惑。
文件處處可疑,《聯合報》未盡查證義務
《聯合報》所貼出的文件中,多處記載農委會、國防部官員在發言時稱「本黨」、「我黨」,行政院長發言稱「黨籍同志」等,明顯不合常理。經過多次的政黨輪替,台灣已經黨政分離,公務員會維持行政中立,不參與政黨活動,當然也不會在發言或會議記錄中使用「本黨」或「我黨」這類的用語。這是在黨政不分的國民黨,或現在的共產黨,才可能使用這樣的用語。國防部的文件中會使用的詞彙是「戰車」而非「坦克」,也明顯與台灣公文用語不同。最後,文件上寫的「南海會議」,明顯也並非台灣關心的主題。
《聯合報》記者高凌雲在〈記者求證會議文件 政府未評論真偽〉報導中提及他們有進行查證,後續《聯合報》還在聲明中聲稱自己「已盡查證義務」,但他們的查證方式,是拿文件給「國防部」看,請國防部評論該文件是否為真;但該文件是「行政院會議記錄」,明顯應該找行政院查證,怎麼會找國防部?這樣的「查證」方式真的是「已盡查證義務」嗎?
這件事情還有很多切入點可以討論。
烏俄戰爭期間,生物實驗室謠言已成重要主題
首先,我們可以從這個話題來討論。生物戰劑這樣的謠言話題其實淵遠流長。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事開打前期,俄羅斯智庫就曾發佈美方資助烏克蘭生物實驗室的消息,這個消息當時就由俄羅斯國防部、外交部渲染,誣指烏克蘭的生物實驗室內有聲化武器。2022年3月初,中國外交部與官媒接力大肆宣傳該消息,並要求美方澄清;中國還加碼稱「美國德克里特堡製造COVID-19病毒」,替中國自己脫罪。這邊就能看到,「生物戰劑」這樣的指控,看來是中方與俄方十分擅長的作法。
疫情期間偽造公文手法盛行
從「偽造公文」的手法來看,這也是之前多次虛假訊息的常用手段。過去中國網友就常多次修改公文的方式造謠,並透過微博、Line群組或是在Twitter上以假帳號進行散播。
根據台灣民主實驗室的報告《疾病下的中國資訊作戰》,在COVID-19疫情期間,造假公文的資訊操作手段就包括:
●偽造桃園市政府公文,稱發生醫院內群聚感染,將實施封城。
●偽造台北市政府公告,請高危患者家者到醫院接種武漢肺炎疫苗。
●偽造行政院官網,宣布「內政部網路安全處內部會議,決定從3月起逐步斷開世界互聯網,但不封鎖國內網路和部分軟體」。
●偽造國家安全局密報,稱封鎖李前總統感染武漢肺炎死亡消息。
●偽造衛福部公文,稱台南市各醫院送驗樣本呈陽性達1,843例。
前陣子泰國大選,中國網友也偽造公文,稱台灣國防部透過網軍介入泰國大選,但該文件夾雜「我部」、「你部」等中國用語,最後還出現簡體的「陨」字,被人識破。還有一次,是透過假帳號偽造台北市議員徐巧芯簽名的法案,成功引誘部分民進黨側翼粉專上當,再踢爆這些「低級黑」行為以達到打擊的目的。
社交工程博取記者信任
而這次,很可能就是透過某些消息管道先得到《聯合報記者的信任,再拋出文件,讓記者誤信。在駭客入侵常用的「社交工程」手法中,就會透過各種手法博取信任,再用虛假的文件或說法,誘騙當事人。比如使用假造的社交媒體帳號,先與當事人聊天、交好,之後再拋出文件引誘上當;或是先入侵信箱,透過信箱寄出看似可信的文件,偽裝成內部的吹哨者。我不確定《聯合報》的記者與高層怎麼中計的,但若是使用政府內部的email寄出文件,就代表政府可能遭到入侵,不可不慎。
中國官媒偏頗報導,操作疑美論
在《聯合報》刊出文件後,中國官媒立刻打蛇隨棍上,開始操作該議題。從中國涉台官媒《台海網》、《海峽之聲》等,到《環球時報》、《中國新聞網》,都開始大量炒作此新聞,更引用《少康戰情室》的新聞影片,稱民進黨「盲目親美」。從中國官媒只操作少康戰情室的聲音,不理會國防部與總統府發出的澄清,很明顯就能看出這則新聞被中國官媒用以分化台灣與美國之間的合作關係,更可持續在台灣操作「疑美論」。這則消息對中國是否有利,早已不言可喻。
在這當中最令人遺憾的,是《聯合報》記者的查證能力,與《聯合報》內部的把關能力。《聯合報》記者高凌雲無法看出該文件被偽造的斧鑿痕跡,查證手法也非常粗糙,《聯合報》內部對此毫無管控能力,讓《聯合報》淪為散播需假消息的節點;後續的澄清,也完全看不出《聯合報》有反省的願意,還狡辯聲稱「監督政府是媒體的責任」,但問題是,難道散播虛假消息的媒體不用負責、不用反省嗎?新聞倫理難道是這樣拿來卸責的嗎?
在此也能合理懷疑,《聯合報》一路以來引人詬病的「重磅快評」,應該就是在這樣有問題的查證能力、在嚴重偏見下偏聽偏看、選擇性相信事實的狀況下,腦補撰寫而成的評論文章吧。
一個大報查證能力竟然會如此低落,非但沒發揮把關者的專業,還淪為謠言散播的節點,實在令人唏噓。若《聯合報》沒有確切反省、改進,未來恐怕還會繼續發生這樣的狀況,甚至可能成為中國方面散布虛假消息、對台進行認知操作的傳聲筒。
作者為自由軟體工作者、公民記者。
- 王滬寧的黑手:立法院擴權背後的中國影響力 - 2024 年 5 月 24 日
- 電子書不只是電子版的「書」 - 2024 年 3 月 25 日
- 翻船變撞船,小心中國符碼戰 - 2024 年 3 月 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