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台灣選出第八任民選總統之際,還活在20世紀的極權中共馬上讓諾魯跟台灣斷交。如果不是拜登第一時間就說反對台獨與派了兩個行政部門的前副國務卿與前國安顧問來台壓陣,中共可能又會在台海軍演。但不管怎樣,這樣的美國與中國不斷給台灣出課題的國際局勢就會是賴總統一上任就身處的環境動態。
年輕選票傾柯,如何面對是賴清德政府最大挑戰
另一方面,2008年出生這一代今年高一,總共有198,733人,2007年出生的今年高二,有204,414人,2006年出生的今年高三,總共有204,459人,這三年的高中生四年後都開始有投票資格,加總六十萬人保守點打個七折也有42萬人會支持柯文哲,再加上現在更多20─30歲已經支持白營的年輕人,柯文哲四年後再選總統成功拿下寶座的機會不會小。
這群人當中大部分男性都是要當一年兵的人,並且現在的16歲到30歲的年輕人很多都不認為抖音與小紅書有多壞,狄卡上充斥著「其實Tiktok不是中國抖音」的言論,因此玩他有何不可?到時這群年輕人會不會也不再迷韓星,而是透過抖音迷對岸的明星?這些人會投白,極有可能已經厭煩了綠的「芒果乾」,當然更不可能去投老人臭的國民黨,這一代年輕人正是賴清德政府最大的挑戰。
因此,2024年的總統大選,如果能選出一個效率較高的一致性政府,對於賴蕭來說當然會是最首選。但可惜的是,蔡英文享受到的效率執政,賴無法擁有。甚至也可以說,這八年來蔡總統在年金、同婚、抗疫、課綱等議題上的強力施政換來許多掌聲,同時也累積許多反彈,而這些反彈多少具體化為這次選舉民進黨掉了十四席的動能。
選民的投票行為是多重競合結果
這動能當中,組織盤與保守一點的選民就會把票投給國民黨,流失的年輕人票就灌入柯P的總統票與民眾黨的政黨票。所以很多時候,台灣的選票重組並不一定是政黨驅動的,而是以世代、地區、職業、薪資作為分類的不同群選民的互相競合。對執政黨的不滿的會有最大一群人,恰如這次總統票沒投給賴蕭的剛好有六成,這六成再剛好依照各自特性流動到所對應的政黨或者乾脆不投票,今年有三成的人是不投票的。
所以綠營始終懸念著以單獨過半領銜立法院,但其實這是一個迷思,也幾乎不可能。當賴清德的當選已經打破了從2000年開始八年綠執政、八年藍執政的鐘擺,蔡之後賴當選等於是讓民進黨連三任,這已經是賴少數政府宿命下的「破口」。至少在偏向總統制的雙首長制台灣,行政院長由總統任命,總統還是最實質的國家領導人。就算是少數政府的總統依舊是總統,對外有外交國防權,對內透過行政院體系有內政擘劃與施政權。所以選民不會讓成功當選的賴蕭「贏者全拿」,會讓他斷一隻手臂也就是立法院,以阻斷蔡政府時期有時感覺比較獨斷與驕傲的執政。
執政日久反彈亦多,得謙卑正視難題
然而這次大選應該也是台灣至少從2016年以來,首次沒有中國在選前高調文攻武嚇的一次,因此蔡賴的得票與第二名的侯康差距無法拉大,焦點多少聚焦在內政與醜聞之上(賴皮寮、凱旋苑與柯P停車場再加一些桃色風波)。而筆者談這些想要推論一件事情,就是:蔡總統的抗中親美路線並沒有錯,不會是民進黨區域立委掉十四席的原因,民進黨掉十四席的主因來自於「改革得罪選民」與「執政太久開始的馴化樣貌成為建制派」,讓年輕、政治品味刁鑽的選民開始不喜歡了。
所以綠營始終懸念著以單獨過半的矛盾正來自於此,因為如果少數政府本來就會是賴政府的宿命,但其延續蔡政府的第三任執政卻是國際現勢給予綠營外交路線的肯定。反過來說,如果綠營不是在蔡政府八年下低調又務實的抗中,並且抗的這麼努力,恐怕早就連總統也輸掉了。
因此,賴政府「謙卑謙卑再謙卑」絕對必要。許多讓民進黨不只在大選也在2018年與2022年期中選舉掉票的原因,賴總統要以更大的胸襟來反省與接納,包括中天關台、任命太過政治性的人物領銜中選會、金管會、內政部與農委會,也包括還是做的不夠的內政議題:高房價、低薪、通膨、公私立大學補助不平等;或者對另一群人來說,是對退休軍公教仍不夠溫暖與實質的照顧。
少子化、高齡化與國防實力是迫切的三大議題
須知台灣目前最迫切的三大議題是少子化、高齡化與國防實力,過去外交部拿去安撫像諾魯這樣小國的金援應該適可而止,也正因為民進黨內政走的不夠深遠的確慢慢流失掉一些民心。最明顯的例子是陳時中在疫情那三年中被形塑出來的角色,對許多沒那麼討厭民進黨的人來說也許會認為是在「造神」,而後續的台北市長選舉結果正說明了民意向背,其實陳時中從一開始就不應該參選台北市長的,他是醫生、是疫情指揮官,不應該轉跑道變成台北市長候選人。
又好比大選前民主大聯盟為何不能堅持李正皓選永和?只是因為ME2讓他下來這麼簡單而已嗎?還是民進黨派系的反彈?高嘉瑜批評黨中央的腹背受敵,黨內不認同她,台灣基進也攻擊她。又為何類似同樣批評民進黨的王世堅就能安然選舉也穩穩選上?除了士林與內湖的選民結構與吳欣岱分票的因素之外,其實這後面反映出來更大的結構,是賴清德競選陣營乃至於以後的賴清德政府,是否能夠擺脫蔡總統時期派系平衡分配思維與對抗非綠思維,把真正的社會賢達尤其是對民進黨時褒時貶者都納進來。而這一點不正是國民黨高層一直做不到、民進黨相對拿手的強項嗎?相對於國民黨,民進黨至少更願意給年輕人機會,但現在的對比組已經不能只有是國民黨了,而應該是民眾黨。
第十一屆立法院,藍綠戰神雲集,國民黨有韓國瑜、徐巧芯、謝龍介、王鴻薇、陳玉珍,還不包括就筆者所知比較衝的新科立委如台中羅廷瑋。民進黨則有王世堅、邱議瑩、黃捷、范雲、王定宇。民眾黨有黃國昌與黃珊珊。在少數政府之下,賴總統已不再是所謂的「賴神」,開始要進真正的廚房。請把這些戰神都視為是台灣民主的資產,只以台灣民意做最大依歸,延續親美抗中路線,內政該妥協就妥協,該堅持就溝通,這些戰神就不容易變戰狼,立法院就有機會熱鬧但不血腥。
作者為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
- 已經超脫選舉活出歷史定位的拜登 - 2024 年 8 月 21 日
- 孤郎青年暗殺川普 - 2024 年 7 月 15 日
- 首場辯論後「換拜」聲浪四起 - 2024 年 7 月 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