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台北市長柯文哲與網路節目《木曜4超玩》合作拍攝的「一日幕僚」影片,上線至12日已即將突破600萬點閱人次,創下台灣政治人物人氣高點、羨煞不少「同行」。圖片來源:YouTube頻道
日前台北市長柯文哲與網路節目《木曜4超玩》合作拍攝的「一日幕僚」影片,上線至12日已即將突破600萬點閱人次,不但創下台灣政治人物人氣高點、羨煞不少「同行」。在台北市長選戰越演越烈的此刻,自然也引發許多評論者的意見,但部分評論卻彷彿讓人有種時空錯亂的感覺。本文擬從「一日幕僚」爆紅的原因切入,並分析這種時空錯亂之感,背後的脈絡為何。
「一日幕僚」邀請藝人邰智源,扮演台北市長柯文哲的隨行機要,體驗台北市長幕僚的一天工作內容。首先要指出的是,這樣的節目並不是制式的政令宣導,而是綜藝節目跟政治人物結合的作品,因此綜藝效果為主、政治人物曝光為次。平心而論,使用網路平台收看影片者的習慣,多數無法接受超過五分鐘以上的「長篇大論」,但「一日幕僚」卻能夠以58分鐘的超長篇幅,吸引600萬人次觀看,其中有幾個環節是不可或缺的。
第一,邰智源與製作團隊如同日式相聲的互動,在柯文哲登場前就已經炒熱節目氣氛,在其後的拍攝過程中,也不時發揮串場銜接的效果;第二,「學姊」與發言人這一對組合正好扮演兩種稱職的綠葉角色。發言人幫柯文哲踩煞車的舉動,凸顯出柯氏言論的直率及其引發的娛樂喜感;「學姊」清新脫俗的氣質,則提供特別是男性的影片觀看者,在看膩柯文哲之餘可以轉移焦點、繼續停留在影片內容中的效果;第三,市長幕僚的工作內容對一般人而言相對陌生,影片可滿足有興趣者的好奇心;第四,柯文哲的個人風格強烈,是一個可以讓幕僚放手去「玩」他的人。相較於其他怕犯錯而拘謹、或是刻意展現溫良恭儉讓卻顯得虛偽的政治人物,更能夠促成娛樂的效果。
因此,從綜藝節目的角度來看,這是一次相當成功的拍攝,也難怪會在短時間之內創下如此驚人的流量。只是,隨之而來的諸多評論中,有一部份是集中在質疑流量數字是否「純天然」,甚至有評論者直言是靠「買榜」的,甚至還釣出商業界的「買榜服務價格表」。
這種說法,恐怕是完全不懂青年網路世代的習慣,更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反效果。首先要指出的是,網路時代是眾聲喧嘩的時代,只要有帳號,人人都可以是媒體,面對幾乎是叢林世界般的競爭,能夠脫穎而出者,最重要的特質,就是內容。只要內容能夠讓觀眾覺得有趣,一人網紅甚至可以抵抗一整個專業團隊,HowHow陳孜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至於買榜的部分,有兩個相關問題是必須回答的。第一,只有柯文哲在買榜(假設有)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從蔡英文到里長候選人,無論台外政治人物,都會為了增加曝光或宣揚政績而買網路平台的廣告。既然如此,那為何只有柯文哲可以買到600萬人次?持買榜說的評論者,往往會回答「柯文哲砸重金」,來合理化這樣的論述。
於是就會追問到第二個問題,買到600萬人次,符合成本效益嗎?答案很明顯是否定的,對早就是青年網路世代寵兒的柯文哲來說,「政治網紅」的身分已然獲得,再花重金增加一頂「創流量紀錄」的稱號,充其量也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從這個角度出發,倒不如說是因為節目的設計與節奏本身就相當不錯,再靠著柯文哲的「網紅光環」,才寫下了節目開播以來的新紀錄。
行文至此,對於持「買榜説」的評論者,不免產生一些唏噓的感受。由於台北市長的選情,目前看來仍是柯文哲保持領先態勢,因此「一日幕僚」的大受好評,可說是嚴重激發了反柯文哲陣營的危機意識,試圖用「買榜說」來迴避現實社會的風向。這樣的反應,猶如2014年太陽花運動後,國民黨面對網路聲浪的極端不利局面,用來提供給支持者的一套「自我安慰」論述:這些反對都是被民進黨派出的「網軍」所操弄的。
只是,2014年跟2016年的投票結果,終究證明了當時的國民黨不過是不肯面對現實的縮頭鴕鳥;而柯文哲的超高人氣,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民進黨的協助。到了2018年的現在,柯文哲的人氣在青年世代中仍是居高不下,但如果反柯文哲的陣營還是想用當年國民黨的反應來面對柯文哲,那麼結局應該不用等到年底投票,就可以確定了。
作者目前是快樂聯播網「子瑜生活二三事」節目主持人。之前待過民進黨中央黨部、立法委員蘇治芬國會辦公室、聯合國INGO地方政府永續理事會高雄中心主任,還一度跑去非洲查德吃頭路。雖然跟韓國周子瑜名字很像,但身為中年大叔,路線不可能走甜美風,只能運用就學時期的歷史學與政治學訓練,以吐嘲政治人物來博君一笑。
- 穩中求勝是陳鄭新內閣的重中之重 - 2023 年 1 月 30 日
- 本土陣營面對2024年的內外挑戰 - 2023 年 1 月 3 日
- 從石之瑜的奇文談「中國焦慮」 - 2022 年 10 月 3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