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穩中求勝是陳鄭新內閣的重中之重 陳子瑜 2023 年 1 月 30 日 陳子瑜 2023 年 1 月 30 日 在府方正式宣布接受蘇內閣總辭,由前副總統陳建仁接手組閣後,面對僅剩約十二個月便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新內閣的施政風格與績效,將攸關民進黨能否突破2022地方選舉的困境,進而覓得勝績。 首先要指明的是,從國家整體數據來看,蘇內閣可說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防外交政治 本土陣營面對2024年的內外挑戰 陳子瑜 2023 年 1 月 3 日 陳子瑜 2023 年 1 月 3 日 2023年伊始,挾著地方選舉勝利的泛藍陣營,以及樂見此一發展的中國政府,勢必在去年的基礎上,對本土陣營發動更猛烈的攻勢;對於本土陣營而言,當務之急在於釐清對手的整體戰略與戰術操作,才能夠對症下藥,並且積小勝為大勝,最終守住202 … 4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防外交國際政治 從石之瑜的奇文談「中國焦慮」 陳子瑜 2022 年 10 月 31 日 陳子瑜 2022 年 10 月 31 日 隨著中共二十大落幕,權力集中於習近平一尊後,外界的評論多認為此後中國會採取對內更硬、對外更明的戰略態勢。前者可從視察延安,再提整風運動可知一二;後者則是更加鼓勵戰狼外交,挑戰普世價值。與此同時,台灣社會卻出現石之瑜一篇名為〈習近 … 4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治社會 2021年國民黨主席選舉:依舊是中國大獲全勝 陳子瑜 2021 年 9 月 27 日 陳子瑜 2021 年 9 月 27 日 隨著投票結果出爐,張亞中掀起的旋風在最後關頭戛然而止,由獲得多數黨籍地方首長支持的朱立倫勝出,取代江啟臣回鍋擔任黨主席。不過,從三名主要候選人在競選過程中所展現的姿態來看,依舊是中國大獲全勝。 江消張長,意味了國民黨親中勢力的強 … 3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治 藍營操作「鄰國論」的兩大利空 陳子瑜 2021 年 9 月 6 日 陳子瑜 2021 年 9 月 6 日 蔡英文總統日前於2021亞太安全對話時,以「Neighbor」稱呼周遭國家,中文新聞稿則以「鄰國」做為翻譯。沒想到此舉竟引來藍營連日砲轟,並上綱上線到類比為「兩國論」(特殊國與國關係),包括黨主席江啟臣、主席候選人朱立倫、立委費 … 3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治 國民黨趁亂搞政治鬥爭 陳子瑜 2021 年 4 月 13 日 陳子瑜 2021 年 4 月 13 日 四月初,台鐵太魯閣號在花蓮出軌並造成49人死亡、百餘人受傷的重大事故。事發後,除了針對事故本身的釐清之外,在政治上也引發政務官是否該為此事件下台負責的討論。 政治責任、刑事責任與行政責任 儘管交通部長林佳龍已經表態,將在事件善後 … 3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治能源轉型 南部空汙不應成為拙劣的政治提款機 陳子瑜 2021 年 3 月 16 日 陳子瑜 2021 年 3 月 16 日 日前,南部反空汙聯盟一行人至高雄市政府前抗議,姑且不論與會成員提出之「PM2.5零檢出」等過於荒誕不經的訴求,更值得社會靜下心來思考的是,近年來屢屢成為環境與政治議題的空污問題,究竟是能夠完全解決,還是只能減緩。 高雄空汙來源與 … 3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經漫談 罷免韓國瑜是為所當為 陳子瑜 2020 年 1 月 14 日 陳子瑜 2020 年 1 月 14 日 藍裡透紅的韓國瑜。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 在總統大選落幕之後,敗選的韓國瑜宣布返回高雄市政府上班。這個理所當然的舉動,卻讓進行中的罷免韓國瑜運動,產生不同的意見。有的人認為應該要暫緩罷免,理由則有「窮寇莫追」、「對大局不利」 … 3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經漫談 為何會有五十萬人上街—從背景脈絡到後續看群眾心情 陳子瑜 2019 年 12 月 24 日 陳子瑜 2019 年 12 月 24 日 罷韓遊行。圖片來源:美聯社/達志影像 五十萬人走上街頭,這是繼2014年太陽花學運之後,台灣規模最大的社會運動,更令人驚訝的是,地點並非在政治中心台北,而是南方的高雄。一場以罷免市長為訴求的遊行,即使扣除外地聲援的群眾,也有高達 … 3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經漫談 對蘇邁新內閣的期許與展望 陳子瑜 2019 年 1 月 14 日 陳子瑜 2019 年 1 月 14 日 1月10日,108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在立法院臨時會中三讀通過,1月11日上午,行政院長賴清德宣佈辭職,隨即便由總統蔡英文宣佈閣揆將由前行政院長蘇貞昌接任。圖為1月11日總統、新舊任行政院長賴清德、蘇貞昌,前往記者會現場。圖片來源 … 2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