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華人壯陽史》

【書摘】
197 人閱讀

從鎮靜到補養的救贖
民國時期新醫藥對縱慾致病的醫療史

前面提到醫史學者陳邦賢出版的《休息與節慾》一書,曾提出各種慾望對人體之害與節制之道,他指出:性慾之節制,是「最普通最重要的」。人有各種嗜慾,本不足怪,但所謂「性慾衝動」,是最危險且傷身之事。陳認為,早婚將導致過早傷害到身體之精力,故必須加以限制,最好能二十歲以上再結婚。不過,早婚事小,「性慾過度」卻比早婚更為傷身,他說:「性慾狂的發作,竟可任情荒淫無度,或者竟用手淫、器淫、其他接體淫等方法,以泄其慾。」而生殖器之受傷,最直接的傷害就是神經中樞之傷害,例如神經昏亂、記憶力衰弱,精神恍惚,歇斯底里以及其他腦髓疾病,這與西方持續從十八世紀到十九世紀以來,認為手淫與罹患各種神經衰弱、精神疾病的認知是一致的。另外就是心悸、血管萎縮、下肢攣縮、股關節炎等症候;當然,不孕或子嗣之孱弱,同樣遺害甚深。陳的呼籲,成為本章最重要的開場白,本章定義其為「縱慾致病」,隨之帶出一些問題意識,並持續探討各種治療法,補充前幾章不足之處。

首先,慾望有很多指陳,例如食慾。但無論討論「禁止」(帶有節制的意味)或另一面「放縱」,都必須對論題加以聚焦;本章鎖定的縱慾之病,即指放縱性慾所導致的種種疾病。從民國時期的論述來看,因縱慾導致體內精液流失而患病的中國人實在太多了,一則藥品廣告的內容聲稱:「全世界的青年每年死於這病(遺精)的,要占著一個很大的數目。可惜中國沒有一種死亡率的統計,如果有了的話,我們中國人每年死於這病的,也許會發生一個很驚人的數目。」一般說來,透過「節制」來達到禁慾的目的,是討論這類問題的重要面向(這部分在前面已經討論過);然而,筆者從民國時期的報刊論述中發現,許多縱慾病人已是「悔不當初」,身體也已呈現百病齊發的狀態。關於當時的「縱慾」致病,西醫多以「性神經衰弱」一詞來加以解釋,而與傳統中醫的類似疾病產生匯通,例如解釋性神經衰弱就是「腎虧」,導致的原因就是「縱慾」,又稱「性過勞」等;或言男子先天不足、發育不全、斷傷太早、淫慾太過等,皆易導致陽萎早洩等「性神經衰弱」之病,嚴重時甚至影響生育功能。西醫余鳳賓在回應「腎虧」病人時指出:男人在少年時,多染上斷傷之惡習,但娶妻之後,若能分牀而臥,房事自行節制,則身體漸能復原。他認為人之遺精屬於病理性的並不多,多數人都是正常的,真正的「腎虧」必須「化驗小解(按:小便),乃可斷定」。那麼,為什麼民國時期許多青年都因畏懼染上腎虧、陽萎、遺精等病而恐慌不已呢?余氏解釋此乃報章劣等廣告要引誘病患購買祕製藥品,以中飽其私囊之詭計,切勿上當。歸納前論,對青年罹患縱慾疾病之解讀,出現若干矛盾之論述,後者講的是一種廣告塑造之效應,這其實牽涉到民國時期補養藥物之謎—藥品與身體觀的知識互動,本章即欲分析這類藥物背後的社會文化脈絡與當時患者的心態。

總之,一旦到了發病時期,單靠日常的禁慾舉措,恐已緩不濟急,故謂腎經虧虛、養精寡慾乃保養之道,但也要積極尋求治療,因此需要乞靈於藥品之幫助。當時藥商更是推波助瀾,指出:「陽萎不舉及色慾不振之原因有很多種,過去醫家遇此種病證多用心理療法,但收效甚寡,遂認此病為難治之症。」又言:近年醫家研究男女色慾衰弱之病,多數是由於縱慾或其他原因導致的「體弱」,須以藥物療治為最佳。故本章主軸乃針對當時報刊上的藥物加以分析,來探討當時藥品治療縱慾致病之策略。必須在文初就加以定義的原因是:本章分析主體是新藥、西藥為主,但還是會加入一些中醫藥的相關論述,透過這樣的對比,可以使讀者瞭解中西醫身體觀與疾病論述的匯通之處,輔助讀者理解當時患者的思考。其次,本章分析藥品背後所呈現的疾病身體觀與藥品文化之關係,是一種追求保衛生命的層面,而非統計個別藥物廣告之數量或去比較當時實際的療效。分析主體乃報刊上之資料,而非針對醫書,這樣才可以比較清楚一般民眾所接收的訊息為何,而非僅止於醫學上的分析;若牽涉到醫學理論,則仍會舉一些醫者的論述來加以說明。最後,本章不僅分析鎮靜和補養新藥物的科學話語與宣傳,還要研究當時人們對該類藥物之看法,有無使用藥品上的擔憂。由於情慾之事涉及個人隱私,很多人選擇避而不談或逕自選取藥物來服用,除了增長這類藥物的銷售量外,也增添了這類藥物的神祕性,大力倡導「性慾衛生」的西醫余鳳賓認為:人若不知節制,則為性慾之奴隸,志氣事業消亡,為禍匪淺;世間「誤服壯陽、廣嗣、固精、補腎之藥者,時有所聞。」他談到有一蘇州教育家曾說:「今在火車中,欲破岑寂,乃閱某日報中之廣告,見所謂包治花柳,壯陽固精,以及劣等出版品,一一計之,凡一十七見,皆導淫之廣告也,吾青年何能容受之?」余的話又顯示,壯陽、補腎的觀念有時是負面的,特別是當時病患喜歡亂服藥物來壯陽;亦即藥品之療效乃專業科學問題,但民眾羞於啟齒,藥商又誇張療效,擴大想像空間,所以才會衍生一種「治療縱慾的補養壯陽藥品之謎」般的質疑。應該如何解讀,當時的患者擔心或期待什麼?本章也將嘗試回答這一層次的問題。

一、傳統中醫的看法與治法

身體內精液(氣)的喪失,對傳統中國人而言是莫大的身體傷害,所有一切縱慾疾病的基礎,都基於這個道理,無論是早洩、遺精、早婚、過度性交,還是手淫,這些皆被視為一種病機,其實都和「失精」有關。傳統中醫自有一套對遺精、夢遺的看法,例如「遺精一症,係色慾過度、精神衰弱而發。」體內過多的精液流失,牽涉到「陰虛」這個體質概念,基於陰陽學說,陰虛的反面就代表身體容易陽亢或火動。什麼是「火」?與該類疾病最有關係的就是屬於心的君火,「君火一動,則相火隨之」,故導致精關不固,陰精離位、洩精。而且中醫的「腎」主閉藏,不欲外洩,一旦控制不住而精氣外洩過多,則基於五行學說,腎之子「肝」就會肝陽上亢、肝風上擾清竅,故腎(陰)虧之人,就容易產生頭昏腦脹、眼目昏花、健忘等虛弱樣態,這些症狀在民國時期很多廣告內都有論述。但民國時中醫認為,偶爾的遺洩並非全然是一種疾病;這對中醫而言,其實是吸收西醫知識的結果,例如王治華、胡齊瑞指出:「康健之體,氣盛精旺,淡色慾,節房勞,其有偶然一遺者,非病也,乃盈滿而遺也。若每夜一遺,或三五日一遺,致疲勞倦怠、耳鳴頭眩,則病矣。西醫有生理病理遺精之分,而病理遺精,則又有有夢、無夢之別,與中醫之說,實相吻合者也。」這兩位中醫比較了中西醫對遺精的看法,認為有許多相通之處,例如:「中醫之論遺精,不外有夢、無夢、溼熱。以有夢為心病,無夢為腎病。溼熱為肝經下注病。西醫則曰神經衰弱,脊髓中樞神經衰弱,局部疾患、鄰近疾患三者,細繹其理,中西可相通者。」其中第一項西醫所謂「先後天神經衰弱」或「貧血而兼衰弱」,在中醫皆屬「無夢為腎而遺也」;中醫又稱為「虛勞」病,有「精自出」、「亡血失精」等病因。

而「心與腦」的爭議,本為晚清以來中西醫論爭中的大問題,但是到了民國時期,西醫已證實腦主控神經,而且心也有神經控制,這使得原來中醫理論中的君火、相火之間的關係得到印證,如謂:「大凡人之見美色觸於目,即入印于腦,而起淫思」、「腦筋通于心,而(心)君火搖,(腎)相火遂因之而熾。」所以縱慾的問題,透過對神經(腦筋)的理解,將傳統中醫的心、腦、腎之功能與彼此間的影響串連在一起,這與當時人認為縱慾疾病總是與神經、心、腦、腎之疾病有關,並非巧合,是透過從晚清以來持續到民國時的論證與病症之間的逐步對照,才得出的結論,而西醫的知識也透過各種新式教科書逐步改變了中國人既有的身體觀,對匯通理論有正面的影響。如上述王治華等人的第二種病理說法:西醫之「脊髓神經衰弱」即中醫之所謂「有夢屬心」的遺精,他解釋這是因為「脊髓神經中樞受傷者,蓋因房事手淫過度,或淫思所致,而房事手淫之思,實由君火一動,相火隨之所致,心腎二臟,同時受病,特必為主使,而腎受其傷。」這個說法的成立,其實也是透過不斷論證神經連結心臟、腎臟的形質證據,來強化中醫既有的理論,展現一種知識轉型,故其言:「中西醫於遺精病症,雖持論各界,而理則一也。」一九三二年,纂輯《中醫新論彙編》的王慎軒也說:「西說謂射精及分娩之中樞,皆在腰椎上部,上與主宰脊髓之腦交通,下與管轄生殖器之交感神經叢交通,此與中醫腎藏精,腎主生育,及腎生精,精生髓,髓生腦之說,又合節也。」從這些病理論述來看,中西醫其實是匯通大於論爭的。可知近代以來醫學論述縱慾疾病和治療,多牽涉心、腦、腎、神經之間的連結,已可確立。

其實中西醫在近代以來初步匯通時,也有許多爭論指出腎臟根本沒有「藏精」的功能,它不過是個過濾與製造尿液的器官。但到了民國時,因為解剖學的進一步發展,反而使得腎臟「藏精」之說可以存續。中醫蔣璧山指出:「在十九世紀以前之西人,僅知腎為司溺之臟器。至二十世紀,始知副腎有分泌精液之作用。」他接著詳細解釋內分泌與傳統腎精之說的匯通之處,頗具代表性,他說:

西醫舊說,謂內腎專司泌溺之作用,與生殖器全無關係,故詆中醫「藏精」之說為非。迨厥後發明副腎髓質之內泌素,名曰副腎腺(按:腎上腺素),有迫血上行之作用,火性炎上,與中醫命火之說合,是即所謂陽精也。副腎皮質之內泌素(按:即類固醇),名曰「確靈」,有引血下行之作用,水性就下,與中醫腎水之說合,是即所為陰精,故副腎髓質之內分泌減少,則起心臟衰弱,血壓沉降等症,是即由於腎中陽精之不足,副腎皮質之內分泌缺亡,則發骨骼肌肉萎弱衰瘦之症,是即由於腎中陰精之不足。

作者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興趣為中國醫療社會史、疾病史、身體史、中國近代戰爭與科技等領域。曾獲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獎勵、中央大學新聘卓越教研人員獎、全校優良導師獎等榮譽。

著有《臺灣日日新:當中藥碰上西藥》、《「氣」與「細菌」的近代中國醫療史:外感熱病的知識轉型與日常生活》、《國族、國醫與病人:近代中國的醫療和身體》、《近代中西醫的博弈:中醫抗菌史》、《跟史家一起創作:近代史學的閱讀方法與寫作技藝》、《中醫不科學?1920-1930年代的社會輿論》、《全球大流感在近代中國的真相:一段抗疫歷史與中西醫學的奮鬥》、《晚清身體診療室:唐宗海與中西醫的對話》、《最「潮」中醫史:以形補形行不行,古人醫病智慧超展開》等專書。此外並主編《華人大補史:吃出一段近代東亞補養與科技的歷史》、《走過「廢除中醫」的時代:近代傳統醫學知識的變與常》,合編《衛生史新視野:華人社會的身體、疾病與歷史論述》、《藥品、疾病與社會》。另有學術論文、專書篇章等數十篇。


書名《華人壯陽史》
作者:皮國立
出版社:臺灣商務
出版時間:2024年1月

留言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