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年代的蒐書傳奇:美國人甘乃元

李志銘
180 人閱讀
1978年1月24日,臺灣省政府主席謝東閔(左)接見美國明尼蘇達州「遠東圖書館」主任甘乃元(右)。
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記憶庫─國史館檔案/作者提供

某日下午逛舊書店,偶遇一位資深藏書家前輩忽然問起:你有聽說過「甘乃元」這個人嗎?

一瞬間,腦海中的記憶場景頓時回溯60年前我未曾親身經歷的那個時代:熟悉早昔(60、70年代)台北舊書業歷史、或是有在長期蒐藏舊書作為樂趣和習慣的藏書癖者(Bibliomania),大概或多或少都曾聽聞甘乃元(Jerome Cavanaugh)-這位來自美國的蒐書家(Book-Collector)當年鎮日穿梭在牯嶺街各家舊書攤之間、不惜重金大肆蒐購無數珍本史料的江湖傳說。

相較於今日現代社會一般大眾讀者單純「買書」的個體消費行為,抑或各級圖書館、學術研究機構等公家單位的「圖書採購」,早年甘乃元在台北牯嶺街大量蒐購珍本典籍的思維模式與行事作風,我以為其實更接近古代文人所謂的「訪書」。

有句俗話「訪書如訪賢」,意指世上的書籍善本猶如賢明的人才,尋訪者往往必須抱持著恭敬、禮遇、真誠的態度,即使踏遍天涯海角、走過千山萬水,也要盡心盡力去求取。

令人感嘆的是,如今伴隨著數位時代的進步與與技媒體的迅速發達,造成閱讀方式與購書習慣的改變,人們不再是像過去印刷紙本稀少的時代,以嚴謹專注的「訪書」態度來對待書籍。

訪書者的跨國流動:從美國學術機構到牯嶺街舊書攤

回顧昔日冷戰時期,約莫自60年代中期以降,主要以美國為重鎮的大學單位紛紛成立了亞洲研究的學術機構,他們一方面為了與中國交涉,開始研究中國、了解中國,圖書館需要購入大批的中文書刊。

然而,當時仍在文革鐵幕下的中國大陸正處於封鎖狀態,不僅禁止任何外國人進入境內,且將所有傳統中文舊書典籍一律視為沒收、銷毀的「破四舊」對象。因此,在60年代世界冷戰對立局勢下加入民主陣營的台灣,遂成為當年海內外人士唯一能大量購得中文圖書的世界華文典籍中心。

彼時由於國際市場(主要包括歐美、日本、中南半島、南洋群島等地)收藏各種中文新舊圖書的大量需求,經常有海外學術研究機構派人遠渡重洋來台搜購各類地方志與善本書,諸如日本的滿鐵株式會社、東方文化委員會、興亞院,以及美國的國會圖書館、史丹福東亞圖書館、哈佛燕京學社等單位,其中尤以美國明尼蘇達州「遠東圖書館」(Far Eastern Research Library)負責人甘乃元最具代表,據聞他不僅能說北京話、台語及廣東話,且精於書目版本,身擁鉅金、高價收買。

根據文學史料研究者秦賢次早年逛牯嶺街舊書攤的回憶:「甘乃元一來之後,通常會出最高的價錢。所以往往當店家剛一收到書之後,大部分會先留給他。他不要的,價格就低一點,然後再賣給熟客。若熟客再不買,價格就一直降下來。」(參考李志銘,2005,《半世紀舊書回味》,台北:群學出版社,頁55。)

於是從這些舊書商手上,甘乃元就這樣挾著「美鈔金元」大肆蒐購了無數的珍本書籍,日後其「訪書」足跡更是遍布中國、台灣、香港和東南亞等地。

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的「訪書」足跡

1978年12月,中共領導人鄧小平提出「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發展方針,此後便陸續吸引眾多海外企業與外國人進入中國,其中自然也包括甘乃元。

中國當代著名藏書家韋力曾經撰文回憶,上世紀90年代初,北京潘家園剛剛形成了一處規模甚大的舊貨市場,甘乃元就至此地大量購買舊書。韋力在文中娓娓道來:他的買法很特別,據說他在國內多個古舊書集散地都有他的固定商戶,甘乃元給這些合作的商戶每家一定的定金,而後讓他們收購自己想要的品種。他的中文很好,據說粵語、閩南話、客家話等幾種語言,他都十分之熟悉。正因為有這樣的優勢,所以大量資料都匯集到了他的手中,而每過一段時間,他都會整貨櫃地運到國外。正因為有這樣密切的交往,故舊書業者都親切地稱這位大鼻子洋人為「老甘」(參考韋力,2018,《書肆尋蹤:古舊書市場之旅》,北京:中華書局,頁378。)。

話說當年北京琉璃廠的古舊書市重新開放,現場大量的書籍散亂地堆放在海王村公園裡的中央廣場上。根據韋力描述,到了開市的時間,甘乃元像其他愛書人一樣以百米賽跑的速度沖向書堆,而在開門的一剎那,甘乃元振臂一呼:「沖啊!」他在喊出這句口號的同時,右手也攥著拳頭向空中揮舞。看來這是他在中國拍攝的某個「打仗片」中學到的標誌性動作,故而給許多愛書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韋力感嘆道:「那個時段他已年紀不小,身體發福,竟然還有這樣的體力和姿態,真的令人刮目相看。」(參考韋力,2018,《書肆尋蹤:古舊書市場之旅》,北京:中華書局,頁378。)

從60年代的台北牯嶺街舊書攤,乃至90年代的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甘乃元長期以來一直憑藉著其優異的語言能力、慧眼獨具的「訪書」眼光,日復一日不辭辛勞地大量蒐書,然後將買回的這些書編成目錄寄給歐美各地的圖書館,依照其不同的館藏需求而售出。

這段期間,甘乃元亦曾在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書(1975年獲得博士學位)、擔任中國語言文學教授,偶爾也在南京大學兼課教歷史。在他退休之後,甚至還把他過去三十年來從中國、台灣、香港和東南亞等地所蒐藏超過三萬冊中文書籍,賣給了「香港科技大學圖書館館」(HKUST),涵蓋的書種類別囊括了歷史學(古代史與當代史、回憶錄、地方史、華僑研究)、語言學(方言研究與文法)、文學(古典小說、二十世紀小說、元代至今的戲劇與詩詞)、經濟學、政治學(中國共產黨歷史、國民黨、社會主義、1949年後的政治運動、毛澤東著作)、藝術、地理、醫學、音樂、自然科學、哲學和宗教(佛教著作、孔子、孟子、朱熹、荀子著作)等多種領域。

根據「香港科技大學圖書館」網站於1993年2月公布的館方通訊內容表示,在甘乃元出售的這批藏書當中,大約 50%來自1949年以後的中國大陸,17%來自 1949年以前的中國,30%來自台灣,其餘則來自東南亞其他地區。

作者為作家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