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專欄作家時代與人物歷史譬諸一嶼 季辛吉:孤獨的現實主義者 蕭育和 2023 年 12 月 4 日 蕭育和 2023 年 12 月 4 日 我傾向認為歷史並非個人力量所能左右。但就事論事,你就會發現個人的確能起作用。──季辛吉 當人們用「終於」(finally)來表述季辛吉的離世時,除了表達其驚人的長壽,以及所謂「戰犯」指控外,言外之意也是對季辛吉所象徵的某種外交思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際外交歷史社會 牡丹社事件四具顱骨國際返還的歷史正義 胡川安 2023 年 11 月 6 日 胡川安 2023 年 11 月 6 日 明年2024年是牡丹社事件150週年,牡丹社事件是台灣與近代世界體系的接觸,西元1871至1874年間,從琉球漂民船難到日本出兵攻打台灣原住民的一連串歷史事件,史稱「牡丹社事件」,涉及台灣原住民族、琉球、中國及日本多方面的國際事 … 2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專欄作家歷史譬諸一嶼 「暴動的失敗可能是我人生最大的幸運」:啤酒館嘩變一百週年 蕭育和 2023 年 11 月 6 日 蕭育和 2023 年 11 月 6 日 建制的官員是已經沒用了,人民根本不把他們放在眼裡。最理想的是一個能說善道的工人,這個人不需要多少聰明才智,畢竟,政治是世界上最愚蠢的東西。──Dietrich Eckart 1923年11月8日夜八點多,慕尼黑的夜生活才正開始, … 3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影視政治歷史 政治的救贖,或台灣政治的不可承受之輕──萬仁《超級大國民》觀影記 陳信仲 2023 年 10 月 25 日 陳信仲 2023 年 10 月 25 日 近來,為了更加了解台灣,日本的民間團體與學界紛紛組建讀書會與研究會。有些人是想要理解作為地緣政治與經濟安保層次上不可忽視的一塊;有些人則是擔憂於日益惡化、呼之欲出的區域衝突。無論其背後的需求與動機為何,都讓我這樣的異鄉人得以就近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際歷史 德國的歷史包袱,讓以色列有恃無恐 劉威良 2023 年 10 月 16 日 劉威良 2023 年 10 月 16 日 沒有立場也不能有角色對話的德國人 1993年曾和德國中學生及老師一起到波蘭的奧斯維茲集中營參訪。參訪回程剛好看到一個參訪團拿著以色列國旗,也和我們同樣地帶著學生參訪被迫害的歷史傷痕。 記得我們參觀團中有一名老師,不知怎地和以色列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專欄作家時代與人物歷史譬諸一嶼 孤獨的赫菲斯托斯(Hephaestus):記卡爾維諾百年誕辰 蕭育和 2023 年 10 月 9 日 蕭育和 2023 年 10 月 9 日 這個我唯一的用處在於這個世界不斷接收著世界存在的消息,我只是這個世界用來感知自己是否存在而配置的機械而已。 ──卡爾維諾,〈聖約翰之路〉 據說古代的猶太先知在遇到難題時,會走進森林升起火,口念神聖的咒語,然後就會得到解答。幾個世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人權政治時代與人物歷史 難得的緣會—送別焜霖堂哥 廖玉蕙 2023 年 9 月 23 日 廖玉蕙 2023 年 9 月 23 日 我第一次邂逅蔡焜霖前輩是在多年前一次偶然的閱讀裡,是一篇刊載於《聯副》題為〈青春的墓碑〉的文章,內容寫他在台中一中高中畢業後進入鎮公所打工,因唸書時參與讀書會,被誣指涉及參加叛亂組織,成為第一批送到綠島服刑的政治犯,共服刑十年。 … 2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影視歷史 切腹(Harakiri,1962):兩位老武士的最終抗爭 高苦茶 2023 年 9 月 12 日 高苦茶 2023 年 9 月 12 日 庭內無端吹起大風。 他端坐草蓆上,十八名武士圍成幾乎完美的一圈,持刀對著他。正後方武士持槍欺近,怒吼一聲,刺向後背。他早已察覺,拔刀轉身,長槍撲空刺中草蓆,他一刀斬斷槍桿。鏡頭跳接陰暗不明的內室。家老心神不定。自戶外傳來廝殺的畫 …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專欄作家時代與人物譬諸一嶼 生於愚人節的占星師米蘭昆德拉 蕭育和 2023 年 9 月 11 日 蕭育和 2023 年 9 月 11 日 彌賽亞並不打算用武力改變這個世界,而只是做了一點微小的調整。──班雅明,〈法蘭茲.卡夫卡〉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生命中有兩件事似乎定義了他的作品基調。第一件事是出於於4月1日愚人節,一個人們會在這一天顛覆嚴肅 … 2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人權政治時代與人物歷史 おじさん再見:追憶台灣歷史發展脈絡的的蔡焜霖前輩 薛化元 2023 年 9 月 6 日 薛化元 2023 年 9 月 6 日 雖然2010年執行台灣歷史博物館有關台灣人戰爭記憶的訪談,團隊就訪問了蔡焜霖前輩,不過,我和蔡焜霖前輩密切互動的開始,則是2012年受人權博物館籌備處的委託,執行「白色恐怖時期相關研究成果及人權機構等資源盤點案」。時間算起來不長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