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美聯社/達志影像
相對於國內多認為中國軍事侵台機率不高的樂觀氣氛,近日外國卻紛紛發出中國準備對台用武的警示。輔退任英國外相的杭特(Jeremy Hunt)提到香港之後中國就可能會以武力對付台灣,前美國國防部中蒙台科長唐安竹(Drew Thompson)在文章中提到中國可能會在五年內進攻台灣。日前日本共同社也報導預計在八月的中國南海軍演,會有模擬登陸東沙演練,甚至可能會成為逕自奪島的作為。
雖然在四月底看到包括中國鷹派將領喬良、前解放軍南軍軍區副司令王洪光中將等,紛紛出面發言對武統台灣論調降溫。但是這些從美、英、日、澳等國前資深官員或是親政府智庫不約而同在此時紛紛提到中國可能對台用武,顯然這些國家的情報部門或甚至是官員們,一定是發現什麼或是被親自告知了什麼,否則不會在這個時候集中出面討論中國對台動武的訊息。
中國對台強硬態勢在武漢肺炎後不減反升
中國對台灣的作為在蔡總統連任後變得更為強硬,在武漢肺炎猖獗時也沒有止歇。相較於2018、2019年基本上每個月一次的軍機騷擾,今年從二月到四月初就發生了五次,而且還有飛機越過台海中線,以及用射控雷達鎖定我機的狀況。
四月十日當遼寧艦航母戰鬥群在台灣周邊軍演時,《環球時報》一篇以〈世界進入多事之秋,台當局該悠著點了!〉的社評,內文最後提到「勿為言之不預」。由於過去幾次(1962、1969、1979)社論提到「勿謂言之不預」時,與中國之後對印度、蘇聯及越南用兵有直接關係,此文一出立即引發外界聯想。四月十五日中國軍事專家解讀武統台灣觸發條件的文章,讓武統台灣成為公共輿論的話題,而同日解放軍東部戰區陸軍官方微信公眾號也出現〈丟掉幻想,準備打仗〉文章。武統台灣一詞變得甚囂塵上。
因為在三月底有中國漁船衝撞日本驅逐艦,四月初其海警船撞沉越南漁船,並宣布為期半年的「碧海2020」,在南海進行其所謂的強勢執法,剛好美軍因羅斯福號航母受武漢肺炎疫情感染,全艦官兵需在關島隔離,使得第一島鏈的軍事狀況出現真空。因此中國軍方前述的武統主張,以及其在台海、東海、南海的作為,引發外界中國是否利用美軍因疫情使其即戰力受影響的狀況下,會趁疫作亂,對台灣有新的強制性作為。
兩會期間反分裂國家法座談會的新發明
可能是武統聲浪太過猖狂,四月底開始有一些過去認定是鷹派人物如喬良少將、前南京軍區副司令王弘光中將等將領,密集發言想要對武統台灣論降溫。但是這只是讓兩岸劍拔弩張的情勢轉為外弛內張。
五月下旬「兩會」期間的五月二十九日,中國又進行《反分裂國家法》十五週年紀念座談會。會中重複「六個任何」,強調可動用非和平手段(《反分裂法》第八條),再度主張「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神聖職責」(《反分裂法》第二條)。而座談會中將習近平去年於《告台灣同胞書》四十周年的講話與《反分裂國家法》進行連結,把《反分裂法》沒有明確提到的「一國兩制」,直接稱其為統一的最佳方案,是這個座談會的最新發明。
這個座談會開始把「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與《反分裂法》「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基礎」畫上等號,因此把「承認九二共識與反台獨」成為和平統一的基礎,更明文提到「一國兩制」是和平統一的最佳方案(見〈栗戰書在反分裂國家法實施十五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換句話說,如果不同意以上任何一項(九二共識、反台獨、一國兩制),就會失去和平統一的條件,也就會符合《反分裂法》第八條「和平統一條件完全喪失」的內涵,可以動用非和平手段對付台灣。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正因為中國在《反分裂法》座談會前一天才以人大授權其常委會直接對國安法立法的方式,讓香港的一國兩制成為歷史,這也是英國前外相會認為中國下一階段會對台動手的主要理由。但似乎中國認為其單方面對香港修法的作為與其「一國兩制」沒有矛盾。這對台灣來說,就看到中方的一國兩制就是中國為中央,台灣是地方政府的上下安排,中國的兩制說的只是「社會主義VS.資本主義」的社會制度差異,因此台灣的民主勢必會被沒收。對這種必定會被台灣社會強烈反對的提議,老共還極力推銷喊得震天價響。顯示中國現在已經無視台灣民意,只會憑自己的喜好來決定。
武統升溫與中國對台無招可用有關
十五年前《反分裂國家法》制定時,有人認為是胡錦濤為了抑制當時強硬派的統台聲浪,制定出一個對台設下紅線與對內明確化對台動武條件的法律,是反獨重於促統的法律。但十五年後的反分裂法座談會,藉由連結習近平2019年告台灣同胞書四十周年的演講,開始將非和平手段可以動用的條件,放寬到只要「不承認九二共識、不反對台獨、不支持一國兩制統一」其中之一。
而先前解放軍將領喬良、王弘光等為武統降溫的說詞,則是將武統的「時間」延後,或是把武統台灣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適度切割,這兩種思考都沒有否定武統路線。「武統」選項在中國對台政策的思考上變得越來越重要,似乎相當明確。
今年蔡總統連任大勝,民進黨國會維持單獨過半,已經使中國對台政策出現嚴重警鐘,與2018年11月國民黨席捲地方選舉的情形不可同日而語。武漢肺炎疫情更讓中國對外信用度大打折扣,還因台灣防疫成功,一舉使台灣國際聲望水漲船高。今年世界衛生大會國際支持台灣與會擔任觀察員的聲勢極大,中國是連番動用各種資源與關係,並強制要求世界衛生組織秘書處拒絕邀請台灣,從已經捉襟見肘的荷包挖出二十億美金支援世衛,並被迫接受歐盟提出的對武漢肺炎展開調查的決議等措施後,才倖免於難。中國擋下了台灣入會拿到面子,但失去了極多裡子。
在武漢肺炎疫情還沒出現前,中國已經與美國發生貿易戰,好不容易在一月十五日與美國簽署第一階段經濟協議,讓還在觀望的外國對中投資者有了持續投資中國的定心丸。但熟料疫情出現讓國際對在中製造鏈的問題出現警覺,中國雖然宣稱很快的控制疫情,但過程出現的國家信用問題,以及最早的隱匿不報等,不僅之後形成中國與其他國家的新爭議點,也讓外國更進一步對投資中國卻步。
疫情之後的國際共識是製造業要降低在中國的比重,美、日更是以國家資源協助廠商移出中國,先前歐洲對於華為較美國相對寬鬆的態度也在好幾個國家生變。這個疫情不再讓中國成為外資關注的所在,撤離中國的速度正在加快中。
沒有外資,但中國想靠自身經濟也更為捉襟見肘,這是因為內部經濟動能已經趨緩後,復因武漢肺炎疫情先導致製造端的供應出現斷鍊,接著市場端降低需求,在需求與供給兩端在同時間都出現問題。使得中國不僅需要持續下修經濟成長預測,甚至在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上,首次不敢再提經濟的GDP成長指標。
經濟力下滑也反映在高升的失業率上。雖然官方數字強調只有不到7%的失業率,但不少外國機構的私下評估,失業率可能超過15%,有的甚至到20%。如以中國將有登記找工作者沒就業才稱之為失業,則真正的失業率肯定更高。總理李克強日前提到中國有6.5億人每月收入在一千人民幣以下,倡導過去被視為不登大雅之堂的地攤經濟,正反映了這個困境。
經濟力下落的對台影響是,中國已經沒有那麼深的口袋可以買通台灣人心。雖然在五二○前提出「支持台資企業發展11條措施」,但大家都看出,這主要是面對疫情中傷中國經濟下,拜託台資續留中國的政策,不是很有底氣的舉措。
再加上中國在台灣的政治合作夥伴國民黨至今還沒從慘敗中恢復,最寄以厚望的韓國瑜日前還被高票罷免成功,在四成二的投票率下,其罷免票比一年半前的當選票還多。看起來中國除了花錢靠黑幫幫其恐嚇台灣人民外,政治上已經沒有具戰鬥力的盟友。
面對蔡英文選舉大勝,民進黨持續國會單獨過半時,此時又當中國本身的外交信用力、經濟力都在下滑,使其對台經濟的子彈出現短少與更缺少經濟誘因,而其政治盟友又無法回春,台灣還因抗疫有成而獲得更大的國際支持與認同下,但中國堅持自己沒錯,不願面對其對台政策徹底失敗現實的狀況時,其唯一武器就只剩下軍事威脅。此前會出現武統聲浪的高漲,顯示中國基本對台灣已經沒招了。
解讀中國對台動武的新看法
在這個緊張的情勢下,日前外長吳釗燮受美媒訪問時提到,中國可能會趁各國忙於防疫無暇他顧,先趁隙通過港版國安法,之後的下一步就有可能對台動武。由於這是外交部長的公開訪問,因此外界更對中國對台武統的政策以及對台動武的時間,有了更多討論。
有關兩岸是否發生軍事衝突的討論,在過去當台灣還享有局部優勢,或是中國對台軍事優勢還不是那麼絕對,或是美國對台灣的安全承諾還存在若干疑慮,或是仍有條件說時(即所謂戰略模糊政策),那時對台海軍事衝突的擔心,主要來自對意外所導致的危機升級。
特別是美國民主黨政府外交策士會拿「安全兩難理論」(security dilemma)、或是避免台灣利用美國對台承諾拉美國下水,迫使美國為台灣打一場不符美國利益的台海戰爭(即所謂尾巴搖狗的擔憂tail wags the dog)等,那時認為要處理這個問題,除了一方面要壓制台灣,不讓台灣認為美國必然會支持台灣外,也認為兩岸與美中都有建立雙邊軍事互信的必要,透過軍事互信建立良性螺旋,避免因意外導致危機快速升級。
但是當中國快速崛起,與美國的對立不再只是九十年代有關西藏問題、人權議題、台灣問題等,而包括在北韓與伊朗核武問題、全球經濟與政治秩序安排、南海、東海、一帶一路計劃等,都與美國出現根本的差異,也開始影響西方國家維持既定國際秩序的能力時,台灣問題就不再是可能導致美中軍事對峙的最主要爭議,台灣也不再是尾巴搖狗的潛藏戰略負債。
所謂台灣問題也不再被認為是美中爭議,或被當成是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而已,而是中國地緣戰略擴張,改變印太戰略秩序的關鍵行為。美國對台灣的支持,一方面是抵抗獨裁威權勢力對民主的侵吞,二方面也是守護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關鍵。這幾年美國對台安全承諾日益清晰,日前美國企業研究所兩位學者Gary Schmitt與馬明漢(Michael Mazza)公開要美國放棄戰略模糊,改採戰略清晰的建議,與這個脈絡有關。
雖然美國沒有公開提到戰略清晰,但川普政府在對台政策上肯定少提戰略模糊,而且也以具體的行動警告中國的冒進作為會有什麼後果。從2017─2019年美國軍艦開始巡弋台海,剛開始美艦行動都是在回應中國接近台海的挑釁與騷擾,之後當中國的挑釁常態化,美艦巡弋的作為也跟著常態化。川普政府的台美軍事合作固然在升溫,但美國每一次升級台海維和作業,多與對應中國先前挑釁有關。
有關台海軍事衝突的關切,其重心也逐漸由擔憂擦槍走火,轉向如何抑制與面對中國的軍事升級行為。去年三月底中機越過台海中線的挑釁作為,美國現在就不會以這是中國失格軍人的不理性行為解釋,認為中方飛行員的作為與習近平的授權有關係。因此所謂建構兩岸軍事互信,對於降低台海風險的功能有限,關鍵還是習近平的決策。因此中方在二月九日、二月十日以具強戰鬥能量機群騷擾台灣,不僅過台海中線,還以射控雷達鎖定我機的挑釁,美方對此會高度重視。
但接著重點就在於如何理解中方做這些事的動機及其之後的意涵是什麼,特別是中方除了軍事挑釁外,還伴隨不尋常的武統聲浪。這是2018、2019這兩年沒出現過的狀況。有一個傳統說法,認為中國想藉由升高台海事態來轉移注意力,特別是其經濟下行壓力甚鉅,對台政策已經沒招,一帶一路計劃開始處處碰壁,習近平有動機藉由台海生事來轉移其內政不行的批評焦點。
另一種相對主張則說,面對美軍來勢洶洶的印太戰略,中國原先處處受限,但美軍現在受困疫情提供了中國絕佳戰略良機,北京可以透過強勢作為創造新的現狀,在美軍即戰力回神前搶占制高點,鋪陳下一場的戰略博弈並取得先機。
這兩種看法基本上假設中國雖有挑釁的動機與理由,但台灣不是其真正焦點。台灣要嘛是其內政不力的行動代罪羔羊,或是對美博弈的某一步棋,意即隨時可以替換或轉移。
但是當港版國安法獲得人大授權常委會制定後,包括美、英等國重量級政要認為北京下一步就是要對付台灣,他們所持的理由卻與前述說法相反。因為認為中共現在是在一步步執行其毀港統台策略。現在先搞定香港,之後再全力對付台灣。而中國可以不管國際輿論譁然,寧願毀掉香港,放任國際資金外逃也不在乎,公然對其三十六年前簽署的國際條約毀諾,形同當年希特勒撕毀凡爾賽合約的作為,那麼期待中國會持續對台灣的和平統一政策就更不可能了。
當中國八月訂立國安法搞定香港後,合理的推測就是下一步會針對台灣。因此這個邏輯不是來自轉移內政不行的注意力,不是想「趁疫搶地」,而是中國明著暗著處心積慮就是要完成目標,好像大象走路一樣,一步步對著你衝過來,你知道路徑,也可以預測時間,但根本無力阻擋。認為中國可能正以這樣的方式讓你感到恐懼,使你認為抵抗也不會有效果後自動棄甲投降,達成其「和平統一」的目標。
面對中國威脅:強本固盟與綏靖中立的策略對立
如果併吞台灣是這麼重要的國家目標,則在解釋對台用武所用的轉移注意力說,或是機會主義式的搶占先機說,可能都無法解釋中國對台統一政策及其使用武力的關係。但如果真的是像大象走路因此對台灣會以極限施壓方式而為,我們的預測指標與對應作為也就相對單純。
除了強化自身總體安全力,尋求廣建友盟,建構外交安全網外,如何在敵人內部發現可合作對象,以裂解對方的內部勢力,並讓對方困頓在某些場域無法安全抽身,並要使對方發現其每一次對台作為都會要付出相對代價。
由於邏輯暗示老共處理香港之後就是要對付台灣,因此台灣在香港議題就更沒有撤守空間,否則台灣將會是單獨面對中共壓力的下一個目標。想要透過綏靖中立以求避險,可能就會事與願違(如果這個發展邏輯成立的話)。
中國對台政策的確強化武統成分,紀念反分裂法的意義不容輕忽
不管中方先前在內部是如何為武統說降溫。但武統已經取得中對台政策越來越高的重要性。其與香港議題的連動關係,以及香港議題發展後在對台政策上會如何提升武統作為的比重,這都不能輕忽。這次兩會突然出現港版國安法,與出現反分裂法座談會,其政治意義不容輕忽。特別是當中國開始把承認九二共識、反對台獨、一國兩制統一等,與反分裂法進行更密切的聯繫時,武統論的升高就不能將其視為部分強硬派軍人的個別主張,可能也代表中共對台政策出現的若干調整。
作者為讀錯書,入錯行,生錯時代的政治邊緣人
- 北韓軍援俄羅斯對烏戰爭的戰略意涵 - 2024 年 10 月 29 日
- 中俄朝伊集團對台灣呈現的新戰略問題 - 2024 年 10 月 8 日
- 荒謬至極的國民黨立院的聯大2758決議提案 - 2024 年 9 月 2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