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台灣境內感染只是寥寥可數,但境外移入感染卻日增百例,然而最近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卻已決定要逐步放寬入境隔離檢疫天數了,目前已從14天縮短為10天,且似乎有往下繼續縮短至7、5、3天的態勢,面對境外移入頻頻叩關,政府卻反其道而行逐漸縮短檢疫天數,會不會因攔不住境外移入案件,延伸入境內導致社區群聚感染,讓不少人心存疑惑憂心忡忡,到底這樣的趨勢是基於什麼理論?會有什麼風險?會不會將台灣過去的防疫優良成果毀於一旦?實在是考驗大家的智慧!
Omicron在香港、韓國造成重災
大家都公認Omicron病毒比較溫和,溫和到很少見到重症死亡病例,依據台灣CDC的統計資料顯示,2022-01-01至2022-03-17的本土809例感染案件分析,無症狀及輕症共806例,佔99.66%,中重度案件有3例,佔0.34%,死亡1例,佔0.11%,境外移入共808例,無症狀及輕症共804例,佔99.50%,中重度案件有4例,佔0.5%,死亡0例。面對這樣的疾病,顯然看不出與我們平常處置的病毒感染,甚至是流感,有何不同,有何令人恐懼之處!
然而看看我們鄰近的香港,Omicron感染大爆發,醫療系統已經崩壞,醫院塞滿病患,死亡人數激增,連棺材都不夠用。根據香港《明報》2022-03-20的報導,持續兩個多月的第五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至2022-03-19累計5437人死亡,分析顯示,逾七成人沒打疫苗,而曾打疫苗的1486名死者中,1292人打中國的科興疫苗,佔87%;184人打復必泰疫苗(BNT),佔12%,似乎Omicron並不溫和,甚至令人恐懼。
再看看韓國的疫情,2022-03-16韓國新增40萬741例確診,重症患者也創下1244例新高,病歿案例則新增164例,似乎也頗令人膽戰心驚!
逐步開放縮短檢疫隔離天數後,台灣可不可能步香港及韓國後塵爆發大流行?這個猜測應該誰也沒能保證正確,但可以從幾個面向來談。
一、疫苗注射率與接種廠牌
截至2022-03-19日為止,台灣的COVID-19 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第 1 劑 83.30%、第 2 劑 77.97%、基礎加強劑接種率 0.81%、 追加劑接種率 48.15%。至2022-03-14止,65歲以上老年人兩劑接種率已達70多%,三劑接近60%,比起香港同年齡的長者接種率高,據2022-03-19中央社報導,香港第五波Omicron疫情死亡率高,是因為錯過了之前9個月接種疫苗的黃金期,老人疫苗接種率特別低,80歲或以上長者接種率只有20%,病毒在長者中引發危重症,病例湧入醫院,導致公共醫療服務崩潰。香港衛生防護中心也公布,第五波死亡率約0.5%,已打兩針死亡率約0.09%,未打齊兩針死亡率約1.34%;60歲或以上打齊兩針死亡率約0.4%,未打齊兩針死亡率約4%。
顯然打不打疫苗的死亡率差很多,香港的重症及死亡案件較多與未打疫苗的高風險老年人感染應該有關。另外香港醫學專家也引述醫學期刊表示,基於醫學實證,強烈建議所有長者選打復必泰疫苗(BNT),不要打中國的科興疫苗。另外也要考慮之前打科興疫苗者要打三針才算完成接種。
似乎香港疫情又與打效果不彰的中國科興疫苗有關。至於韓國應該沒有打中國的科興疫苗,但因每日新增感染30-40萬,因此雖然重症及死亡比率不高,但因感染人數眾多,連帶的重症及死亡人數就多了。
二、自然感染人數
歐美一些國家已經走向開放與病毒共存,視Omicron新冠肺炎感染為一種類流感了,這些國家所以敢開放解封,除了因為國民多數有打疫苗以外,最重要的因素應該是,許多人已經因為自然感染產生抗體而免疫了,因為達成群體免疫主要是依靠有效的疫苗注射率加上自然感染率,二者相加的比率就是阻擋病毒傳播的能力,因此除非Omicron病毒再度突變成一個新病毒,否則病毒將逐漸消聲匿跡,成為局部的地區性流行病了。這一方面台灣確實還沒有本錢,因為相對於防疫成功,就代表自然感染的比率太少。
三、非藥物性介入(NPI,nonpharmacologic intervention)
台灣民眾遵守戴口罩、噴酒精、勤洗手、避免不必要的群聚、保持社交距離、手機掃描實聯制…等等的防疫措施很好,未來若逐步開放解封,就是一層最不影響民生經濟、最簡單的防疫措施。
四、早期口服藥物治療
台灣已經有默克(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及輝瑞(Poxlovid)兩家公司的口服早期治療藥物,這些藥物就像得到流感時可以給予克流感口服治療藥物一般,可以迅速治療疾病,避免進一步發生重症及死亡,得到新冠肺炎後如果只是無症狀或輕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得病後產生重症跟死亡,若有藥物可以預防輕症轉為重症,這就是一種安全保障,目前台灣已經購買口服藥物備用,這也扮演一部分的防疫角色了。
政府在考慮是否解除防疫管控時,應該不會全部以防疫為完全考量,必須在防疫與民生之間取得平衡,過去2年多來因防疫限制苦不堪言的現象,也要列入考量,以Omicron感染的特性,感染者幾乎不是無症狀就是輕症,清零可說是不可能的任務,也將徒勞無功,全世界以清零為完全目標,為達標可以不擇手段封家、封城、封省的中國,也正在受病毒大量襲擊,似乎也在改弦易轍,轉為以「動態清零」為目標了。
政府必須要思考,如何正面面對病毒的衝擊而只有些微損傷,同時謀求全國各行業最大的利益,民眾也要覺醒,我們不可能永遠不被病毒感染,而是如何在被病毒感染後可以以無症狀或輕症收場,同時因而得到更高的抗體,保護你更長久。這一方面最好的方式就是完整的疫苗接種,特別是高風險的老年族群。
總之:台灣不能因為沒有清零也不可能清零的Omicron新冠肺炎疫情而繼續鎖國,必須考慮與世界接軌,在「動態清零」的概念下,只要疫情在可控的範圍內不要大爆發,以緩步方式走下台階逐步開放,且戰且走,避免開放太急太快後的反彈,這就是正確的決定。
- 幼兒鎮靜又安眠,父母震驚難安眠 - 2023 年 6 月 20 日
- 新冠疫情COVID-19的回顧與展望 - 2023 年 5 月 1 日
- 中國疫情燒不完,台灣當如何自處? - 2022 年 12 月 2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