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首任環境部長的期許

詹順貴
574 人閱讀

昨天(8月22日)組改後的環境部正式掛牌,一直積極運作爭取首任部長之位,原本也十拿九穩的環保署長張子敬,因為7月7日四階環評程序出現不該有的重大程序瑕疵,功虧一簣,只能黯然。有趣的是首任部長揭曉是薛富盛時,環團普遍不知其為何許人也,受訪的環團人士一時之間都無法具體評論,只能答說要再觀察並有些期許,這對行政團隊與執政黨來說,也許是下對了一步好棋。更湊巧的是薛部長的生日正好是8月22日, 彷彿天命所歸,而張子敬只是枉為人作嫁。

圖片來源:翻攝自蔡英文臉書

首任環境部長薛富盛是循環經濟專家

筆者也不例外,只知2012年3月間台塑集團對莊秉潔教授提出誹謗的刑事告訴與高達4000萬元的妨害名譽民事賠償加上登報道歉等策略性訴訟時(筆者是莊教授的刑案辯護人與民案訴訟代理人),時為中興大學工學院院長的薛部長,曾帶頭召開記者會聲援莊老師,以捍衛學術自由,其他一概不知。

後來查詢後,得知薛部長的學術領域主要為材料工程與循環經濟的研究,在中興大學校長任內積極推動環境永續發展、循環經濟研究及自然碳匯研究,執政團隊邀他來擔任首任部長,應該就是借重他的專業來推動台灣淨零排放轉型,以及導正張子敬署長時明顯流於耍花招或助長漂綠的碳權、碳交易的碳管理機制規劃。這一點從總統與行政院長都親自蒞臨揭牌與就任典禮,並都在致詞中期勉環境部與首任部長能加速凈零排放轉型工程。

薛校長將出任環境部長的資訊,是在7月7日發生四階環評程序重大爭議之後的7月28日發布,而不到1個月時間的8月22日環境部就要掛牌,相關籌備工作必定早已展開,新設的4個三級機關─署長的人選(環保署則是二級機關),想必也早早由張子敬簽報行政院核定,只因臨時換了部長人選,無法太早對外揭露。筆者推測真正由薛部長推薦產生的應該僅有政務次長施文真。

施次長原為政治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教授,研究專長包括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國際環境法,近年則常發表對於國內碳定價、碳交易的看法,並積極參與民間團體舉辦的碳費論壇。施次長這些專業領域正好可以與薛部長搭配,積極推動台灣2050凈零排放政策的落實,因此可說是很適當人選。從如此組合,可以讓人較欣慰的是,目前的執政團隊,確實已有決心要積極落實2050凈零排放政策,而非消極地耍花槍欺騙社會。

對新上任的環境部首任部長來說,算是相當尷尬的時期,因為蔡政府任期僅剩9個月,已是隱性的看守政府,哪一黨能勝出下一任總統,現在還無法斷言,薛部長應該難以大開大闔地擘劃環境部的中長期新政策,但以薛部長的資歷,願意在此時承擔此一吃力不討好的職位,相信他一定仍想有一番積極作為,因此,筆者以長期關注並參與環境運動的角色,對薛部長有下列期許:

對環境部的六點期許

1、加速落實真正的凈零排放轉型工程

這一點應該是政府與環團一致的共識。目前當務之急是《氣候變遷因應法》通過後的子法訂定,其中重中之重則是企業最關心的碳費如何定價、碳權與碳交易的碳管理機制的訂定、防堵漂綠的碳盤查機制、配合農業部與原住民協商共同推動自然碳匯的進度,建立碳匯的碳權認證機制等。

有關碳權部分,例如已有補助或獎助的老舊汽機車汰換、依躉售價格得標所興建的離岸風電、又或螢光燈管更換為省電LED燈管這類自利型行為等,根本都不宜再額外給予碳權。

2、會同內政部積極建置「低碳建築」標準與推動認證機制,並檢討修訂已經不符時宜的綠建築標章認證標準。

台灣的住商部門排碳占比接近20%,要加速邁向凈零轉型,住商部門的積極減碳勢不可免。

過往在倡議鼓勵時期,綠建築標章認證標準較低,取得容易,但後來納入都市更新的容積獎勵項目,反而抵消了綠建築原本節能減碳的目的,現階段已有重新檢討其認證標準的必要,在都更的容積獎勵也應適度提高標準並拉出將立級距,如至少要黃金級以上才給予獎勵,獲得級別越高,容積獎勵越多。

而「低碳建築」已是目前國際間推動凈零政策非常重要的措施,國際上已有低碳建築聯盟(LCBA)積極建置從建築設計開始,包括建材生產運輸、營建施工、營運使用、增修改建、廢棄拆除等建築全生命週期的「建築碳足跡認證制度」,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參照國際最新的全生命週期建築碳足跡評估標準EN15978的情境模擬方法學,完成2023年版「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手冊」,應積極跨部會合作推動。

3、積極去化現有累積逾1100萬噸的垃圾與每年逾180萬噸的一般事業廢棄物,同時建置真正有效且能落實的循環經濟機制。

循環經濟與回收再利用等口號已經喊了2、30年,但實際上能落實的比率非常有限,縣市政府委外經營的焚化爐,除了自家縣市的垃圾必須依約處理外,焚燒處理的餘裕量都被代操廠商優先用於代燒價格高逾3、4倍的一般事業廢棄物來獲利;縱使由市政府自營的焚化爐,也礙於地方民意反彈等政治因素不願代燒,又或要求載回不成比例同樣難以去化的底渣,在在排擠了原本沒有焚化爐且難覓新掩埋場址的縣市去化垃圾管道。

過去李應元署長還能私下協調台北市政府協助代燒雲林垃圾,並成功爭取預算研提全台焚化爐整建延壽計畫(預計延壽20年),但到了張子敬,除原有簽約協助代燒的縣市外,完全無力依廢棄物清理法所賦予的法定職權跨縣市焚化爐調度代燒垃圾,只能掩飾急遽惡化的垃圾與一般事業廢棄物堆積量,乃至更等而下之默默補助地方政府興建或啟用焚化爐(如新竹縣興建中的焚化爐,後來在立委要求刪除,台東縣政府重啟爭議多年的焚化爐)。

近幾年環保署積極鼓勵獎助的生物機械分選處理技術,將垃圾轉製成衍生燃料(簡稱RDF),但本質上仍是代燒的廢棄物,問題並不會因換了一個名稱就消失不見。已堆積如山的廢棄物去化問題,幾乎每遇選舉就會爆發,此問題不會有蜜月期或因進入內閣看守期而可豁免不處理,乃是薛部長一上任就必須面對的頭痛問題。薛部長既然對材料工程與循環經濟有專攻,除了必須擔起去化現有廢棄物、重新推動《資源回收再利用法》與《廢棄物清理法》的二法合一外,如何將循環經濟的全套機制納入新法,課以企業執行義務(大型企業的ESG已必須落實此部分),避免廢棄物堆積如山問題一再惡性循環,也已刻不容緩。

4、進行有實質意義的社會溝通。

蔡總統致詞時,有期勉薛部長要多做社會溝通。筆者認為那種在什麼世界環境日、地球日廣邀環團代表座談,或平時避之惟恐不及,只有在記者節時宴請記者等那種大拜拜徒具形式,很難有社會溝通的成效。建議世界環境日或地球日廣邀環團代表座談之類的活動都應該取消,針對特定議題例如分凈零、空污、廢棄物或環評等邀請長期關注的不同團體聚焦對談,此外每季與記者定期茶聚對話,才有社會溝通的具體實益。

5、將舊機關帶出新文化

2000年民進黨第1次執政時所規劃的組改,「環境資源部」已納入因應氣候變遷思維,除了原有的污染管制防治業務外,還整合了水、土、林一條龍以利執行因應極端氣候的調適策略。民進黨第2次執政,形式上完成了艱鉅的政府組改工程,但實際上反而放棄原有的理想與價值,屈從各三級機關本位文化、公務員寧可不變以應萬變的保守心態,以及部會首長捍衛自己部會資源、人力的心態等因素,最後環保署其實是完全陽春地升格為環境部,表面上分得4個三級機關,但也只是整併原有處室充數而已,業務完全沒變。

機關一樣,業務沒變,在張子敬長期主政下轉趨保守消極的機關文化,則不應過繼給環境部,薛部長肯在任期可能因總統大選的不確定性而僅有9個月的風險下接下首任部長之職,應該絕不會任由環境部因循環保署保守消極,筆者衷心期待薛部長可以將環境部帶出一番積極的新氣象、新文化。

6、積極協力護衛在自然碳匯中不可或缺的自然保育與生物多樣性

過去因為名為「環境保護署」,經常被民眾誤以為也執掌自然生態保育業務,但其實環保署只是各類污染的管制、防治機關,升格後的環境部仍然換湯不換藥,只管污染防治。唯一會與自然保育、生態多樣性沾到邊的,便是在遇到開發案需要為其把關的環境影響評估機制。

環評權責看似環境部的尚方寶劍,但其實更像環境部的致命要害,也是過去往往造成環保署長官不聊生的主因。

由於此次組改揚棄了原本的理想、價值,也因而造成體系紊亂,與自然保育與生物多樣性有關的業務,分別落在管森林的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管濕地的內政部國家公園署、管海洋生態的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既然連蔡總統於致詞都再度重新要加速凈零轉型,那在邁向凈零不可或缺的自然保育與生物多樣性等主要自然碳匯來源,即應嚴加守護,在面對重大開發案,如何協調這些司職自然保育與生物多樣性的相關部會,在第1關事先進行把關篩選,並一起協力捍衛,而不是把所有責任、爛攤子全丟給環境部在環評上處理,在在考驗薛部長乃至整個執行團隊的協調能力。

至於有部分環團再度喊出修改《環評法》,這勢必會是高度爭議的法案,在蔡政府已進入準看守期間,建議薛部長還是莫要輕易嘗試吧!

作者是因為喜歡大自然與賞鳥,而把法律用到保護環境與土地上,卻滿身不合時宜的律師。

留言評論
詹順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