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青年法律人視角看《青年基本法》制定

甘知沂
229 人閱讀

2017年9月,一群反對律師考試新制的法律系大學生,集結成立律師考試改革陣線,面對將嚴重降低律師錄取率的四百分門檻展開國會遊說及政策倡議,在這過程當中,我們深刻體認到青年的聲音在各級政府及部門中的失聲,因此在取得階段性成果之後,為了持續凝聚青年法律人的能量,改組成今天的「台灣青年法律人協會」,並以剛考上律師或已經開始執業的法律專業人員組成,而我也想以青年法律人的身分,對最近討論度逐漸提高的《青年基本法》草案發表一些看法。

青年常會遇上的人生門檻:國家考試

當我們在思考青年政策的時候,往往會直覺想到高等教育、青年就業、創業及居住正義等課題上,我想這也是為何青年相關法案公聽會所邀請的公部門代表,主要集中在有關部門的原因(例如教育部、勞動部及經濟部等)。然而青年法律人主要面對的問題,反而是畢業之後擋在就業大門前的第一道門檻:國家考試。律師考試錄取率從2017年改制修法,經歷過一段非常低迷的時期,許多法律年輕學子被突如其來的門檻擊倒,陷入年復一年的考試苦海中。

當然我們也了解到國家考試的公平性及門檻設置的合理性問題,不僅僅影響到青年,但廣大年輕族群確實是投入國家考試的大宗,可惜在討論青年就業時,通常會忽略這群考生,甚至在政府思考青年議題時,也不會將考選部或是考試院納入共同討論的行列當中。我們建議這次的《青年基本法》制定,應該要邀集考選機關參與,與有關部門一同探討如何具體落實考選改革,或在定期的青年政策白皮書中,加入「是否有創造公平且具有世代正義的國家考試制度及應考環境」,作為一個必要的檢討項目。

經濟壓力底下的備考煎熬

除了考選制度公平性之外,青年法律人面臨的第二個問題,是畢業之後至少兩到三年的備考人生,應屆考上國家考試的同學當然不佔多數,在完成學業後花費更長的時間才達到及格門檻的大有人在,然而並不是說這些人不優秀,因此不用花費心思去顧慮,我們身邊也不乏許多非應屆考上的律師,已經開始在業界展露頭角。

但我們發現,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成為全職考生,尤其是如果家裡在畢業之後停止經濟援助,因而喪失主要收入來源,這樣就難以熬過全時間的備考生活。有些人選擇放棄從事與自己科系相關的職業,有人必須半工半讀來準備考試,而迎接他的是更困難的上榜可能性、更高強度的生活及青春消逝所帶來的自我厭惡,然而這些考生如果通過及格門檻,都有可能是國家及社會未來重要的運作成員。我們看到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已經在推動「初次尋職青年穩定就業計畫」,那是否可以納入全職考生的備考支援,也值得進一步思考。

當然,上述的建議都是我身為青年法律人的角度出發,希望能夠將我們的聲音讓政府能夠聽見。反省當初提高律師考試錄取門檻引發考生強烈反彈的原因,除了在政策研擬階段並未徵詢考生意見外,也是因為沒有相關利益團體在監督考選改革。我們應該積極地以青年的視角關心公共事務,用更創新及具有世代正義的思考方式去參與政策制定。

期待青年可與決策者共議

我們也很清楚在各級政府及機關的努力下,「青年諮詢委員會」陸續開設,甚至部分縣市已經有主管青年事務的一級機關成立,這些都是值得鼓勵並應該持續推進的方向。而青年諮詢委員應該更全面地深入到各個機關及政府中,並且國家也應該協助及鼓勵民間青年團體的成立及運作,確保青年能夠在政策制定過程中,就能夠與核心決策者一同討論,作為政策決定的一環,這不僅能促進青年實質參與政治,也是減少政策定案之後,政府與青年受影響者之間的衝突,加強雙方的溝通管道,攜手合作來推動各項改革進程。

最後我還是想要強調,青年是一個會隨著時間改變的身分,我們始終會成為當初我們討厭的大人,但我相信透過法治基礎的建設,搭配其他配套措施,始終有一天我們可以打破世代的對立,建立一個穩固的政治共同體。

作者為台灣青年法律人協會副理事長

留言評論
甘知沂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