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第一線醫療人員身心狀況的衝擊

林明瑋
839 人閱讀

2021年5月以前,台灣彷彿世外桃源,當國外正焦頭爛額、反覆封城以對抗COVID-19之際,台灣人民卻漸漸回歸正常生活,以平行時空的姿態與世界宣揚防疫成功的成果,但2021年5月之後,轉瞬間風雲變色,確診與死亡人數日益增加,除了傳染性疾病帶來的生理影響之外,傳染性疾病帶來的心理與社會衝擊亦是相當巨大,不容忽視。本文想談在疫情期間,這群站在第一線的醫療服務提供者可能需要面對的身心壓力衝擊。

圖片來源:翻攝自華視新聞Youtube頻道

超量運轉的醫療工作

如果大家對於醫療工作的勞動議題有所涉略,過勞的議題其實不斷在台灣醫療工作議題中被討論。成大醫院林彥廷醫師過勞猝死案、奇美醫院蔡伯羌醫師過勞職傷案、長庚醫院張皓程醫師過勞腦傷案、北醫附設醫院護理師過勞猝死案等,而不僅僅限於醫師與護理師,幾乎所有在台灣提供健康照護服務的醫療人員,在平時就已經面臨過長的工時與超出負擔的工作量。

在疫情期間由於感染者數目不斷上升,醫療需求與相關醫療資源的耗用也隨之急遽攀升,雖然醫療器材與防護裝備的缺乏被廣泛討論,如:呼吸機、口罩、護目鏡、防護衣等等,也經由各項產業互相合作來提高產能滿足需求,但是醫療照護人力資源卻是難以馬上填補,而相關醫療人力的匱乏將造成可能的防疫漏洞以及第一線醫療人員的龐大工作壓力。

現有的醫療量能除了要滿足原本的照護需求之外,更要提供與日俱增的新冠肺炎感染個案以及重症患者的健康照護需求,導致相關醫療人員其工作強度與風險都急劇增加。

為了因應突然暴增的新冠肺炎確診者健康照護需求,在醫院管理調派人力上可能將原本非專門照護傳染病患者的照護人力調派到相關單位支援,照護模式的突然轉換與對相關疾病、醫療器材、工作環境的不熟悉都會提高醫療人員的工作壓力。在這樣的狀況之下,即便有充足、相應的隔離保護裝備降低醫療人員被感染的風險,但持續高強度的照護壓力與不熟悉的照護模式可能提升了工作強度,並且危害醫療人員的心理健康與照護品質,甚至提高了醫療人員被感染的風險。

焦慮的社會氛圍

整體社會對於感染的焦慮從疫情初期就可見一斑,當時搶購口罩、酒精的狂潮對於許多人而言,可能都還記憶猶新,而各種搶購衛生紙或是可能具有防疫效果商品的行徑,更是層出不窮。在疫情之初,衛福部為了使資訊透明化及打擊假訊息等目的,每天都會召開相關記者會,其中對於確診的相關足跡都會在社群媒體上被大量討論,可見整體社會對於疫情的焦慮。即便在最近,許多確診者的蹤跡都包含大型賣場之類的場合,除了與民眾本身的消費習慣相關之外,也可觀察到許多人在擔憂疫情之際也開始囤積物資,顯現社會瀰漫著高度焦慮的氛圍。

而醫療人員本身所處的工作環境本身就具有生物感染危害的風險,焦慮度與警覺性的提高雖然讓醫療人員能夠更仔細注意自身的防護是否完善,但是擔憂被感染的龐大壓力也會對醫療人員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工作環境能否持續得到充足的防護裝備補充也是一大憂慮來源,在整體防護裝備分布並不平均,許多沒有被關注的科別、地區的醫療場域並沒有充足的防護裝備,但仍須持續提供醫療照護服務,對於感染的焦慮自然居高不下。

再者,若是自身真的受到感染是否能夠得到快速診斷與充足健康照護也是焦慮的來源,因為健康照護工作受到感染的生理、心理、經濟等傷害與損失是否能得到相應的補償,常常也是醫療人員所關注的重點與擔憂所在。

近期,相關防疫保險在醫療人員之間的高度流行,正可展現了相關焦慮地升高。除了對自己本身受到感染的擔憂之外,隨著無症狀感染者越來越多,更提高了院內感染以及傳給醫療人員家人的疑慮,無形增添了醫療人員的壓力與罪疚感,與之伴隨的還有疾病相關污名帶來社會孤立感。

家庭照顧與疾病汙名的壓力

健康照護提供者大多也擔負著家庭照顧者的角色,特別是女性的醫療人員,常常都會肩負起家中大多的照顧責任。在新冠肺炎疫情逐漸嚴重之際,雙北地區在5月15日開始三級警戒,5月19日指揮中心在衡量疫情之後更是宣布全國進入三級警戒,學校、日照中心等機構開始封閉,許多店家也都開始暫停營業或是限制只能外帶,大大加重了家庭照顧的壓力,如:兒童在家中需要照顧者、失能親人需要家庭照顧者、準備家人餐點、學生的課業進度等等,而疫情衝擊之時也正是醫療人員工作壓力加劇之時,兩者壓力同時增加,也加劇角色之間的衝突,對醫療人員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

而醫療人員的家庭也同樣面臨整體社會對於疫情焦慮而加劇疾病汙名程度的影響。民眾對於此時的醫療人員抱持著既需要但又防範的矛盾態度。一方面,民眾對於自己的種種症狀與接觸史小心翼翼,對於健康照護及進行篩檢的需求大增,這些都仰賴醫療人員的專業協助。

但另一方面,醫療場域本就有比較高風險接觸到感染者,醫護人員也自然會被歸類到相對高風險之族群,連同其家人都可能受到特殊對待。除了社會外在的污名之外,醫療人員的自我汙名也是相當常見的狀況,可能接觸到確診者的焦慮縈繞在心頭。對於可能造成家人感染的擔憂,在國內外對醫療人員身心健康的研究中,也都是主要壓力來源之一,伴隨而來的,常是醫療人員的自我隔離,惡化了在疫情期間的孤立感與心理健康。

同島一命,一同健康

所謂健康,同時包含了生理、心理、社會健康的向度。在疫情期間,我們看見了大家能夠主動戴起口罩、減少出門;政府能夠管理物資、運用科技進行防疫儘管重要,但這些努力大多仍只在疫情防堵上。而在疫情期間,整體社會仍需要醫護人員努力付出才能建構良好的醫療照護,除了充足的防疫裝備,避免染疫之外,這些醫療人員所面對的身心壓力危害也值得整體社會關注,保衛這些在第一線奮戰防疫的人員的健康,同島一命,在疫情期間不讓這些第一線的戰士感到孤立,團結抗疫,一同健康。

留言評論
林明瑋
Latest posts by 林明瑋 (see al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