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之間的難為!請給劉德音公平的掌聲!

藏紅花
432 人閱讀

一紙新聞稿,台積電在19日公布董事長劉德音,未來將不再參與下一屆董事提名,且將於明年股東大會後退休,至於董事長之位,將由台積電最有台味,最會講台語的魏哲家出任,這是台積電在美國設廠傳出進度受阻、培訓人員不順、且未來可能會出現虧損等不利因素後,首度有高層以退休表示負責,而這人不是別人,就是董事長劉德音。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

裴洛西來台,台積電加速前進美國

在晶片戰爭成為世紀的主流後,身為護國神山的台積電就因為地緣政治的關係,成為美中角力下的犧牲品。去年,裴洛西來台灣,心心念念的就是要將台積電引進美國,2022年8月拜登簽署《晶片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提昇美國在晶片製造與中國競爭,喊出「美國製造」(Made in America),提供520億美元補貼、晶片廠25%投資稅抵免,台積電只得加緊建廠進度,不可避免的成為指標性的企業。

就在加州德州的中間,台積電的亞利桑納廠萬丈高樓平地起,建廠不是難事,要訓練磨和台籍和美籍的幹部卻是難上加難,為了加速進度,台積電載滿台灣工程師的包機,將一批又一批的工程師送到美國,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台積電兩座亞利桑那州廠計畫招聘4,500名職員,截至目前已聘請超過2,200名員工,其中接近半數的獲聘專才都是直接從台灣外派的人員,這大大違反了美國人當初想要培育自家半導體人才、發展自有晶片製造初衷。

這引發了美國人的抗議,但美國人沒有考量的是,台積電開出的薪資即便在台灣已是人人稱羨,但在美國的高科技業卻沒有吸引力。以同樣是紮實接受工程訓練的學士、碩士工學院畢業生為例,蘋果或是其他矽谷科技廠開出的薪資,動輒就是台幣年薪上千萬計,待在台機電廠、做著微調生產晶圓參數的一成不變工作,不僅無趣、也沒有挑戰性,更別提薪資可能僅有矽谷其他大廠的六成不到。

尤其,身為晶圓廠的工程師,三班二輪制的工作已是常態,每日工作工時平均超過12小時,犧牲的是家庭時間和生活品質,這些林林總總的工作環境與公司文化,都不是美國人可以接受的,台積電最重要的戰略資產,不是先進的製程,而是習慣服從、習慣責任制的優秀工程師。

台美文化差異,台積電赴美障礙不小

這也使得身為台積電創辦人的張忠謀,對赴美設廠一直都採取保留甚至反對的態度。事實上,張忠謀早在2005年就有意在美國設廠,包括以併購方式,後來因為美方政治面作梗及價格未談攏等因素而未成功。一直到川普2017年上台,該年12月提出的上任後首份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首度認為晶片之於國防工業的重要性,又開始警告美國民眾抖音、華為等中國產品的危險性,台積電赴美設廠可能性才隨著一次又一次的美國高層與台積電接觸後增加,但這已經是張忠謀退休後,由劉德音主導的年代了,也就是說,台積電赴美所碰到一切的問題與困難,張忠謀都早已預見,劉德音既然主導,就得負上完全責任。

但這三年疫情和世界局勢變化得太快,從美中貿易戰的升溫,當突然乍來的俄烏戰爭,持續到今年的以巴戰爭,與其說台積電是從世界局勢中分散生產風險,不如說是台積在中美摩擦之下,大有「被逼著」在美國設廠的苦楚,因為台積電面對的不僅是美國政府的「正面直接」邀請,台積電有近七成營收在美國先進製程客戶身上,赴美設廠一事,主事的劉德音根本是沒有說NO的選項和權利!

台積電分散風險,劉德音苦心孤詣

尤其,台積電也面臨台灣政治上無情的認知作戰,去年開始,網路上出現許多台積電的「疑美論」,攻擊台積電赴美投資是「矽盾瓦解」、「美國掏空台灣」,這些言論伴隨的是一旦台海如發生戰爭,對岸會先炸掉台積電等說法,在在都看見對岸操控認知作戰的影子。但事實上,美國過去大量的電子代工都依賴著中國,在追求供應鏈風險分散的策略前提下,美國需更拉緊台灣,才能做最好的風險管控,尤其是最重要的晶片,更必須和美國做更緊密的結合,台灣才有更多的談判籌碼。

儘管亞利桑那州的建廠並非如預期順利,但這些狀況本就在台積電董事會的遇見範圍內,從NVIDIA的黃仁勳到AMD的蘇姿丰相繼來台爭取台積電支持,就可以知道在先進製程上居於領先地位的台積電,還是我們台灣最可靠的護國神山,美國不僅要拉緊台積電,更不可能透過設廠美國來扶植英特爾代工,因為AMD、NVIDIA與英特爾是競爭關係。

夾在中美貿易戰之間的台灣,儘管在美投資設廠沒有說不的權利,但劉德音為了分散風險,在日本熊本也大膽的進行設廠投資,帶動日本一些大型晶片產業鏈供應商採取新行動,前往當地布局,形塑日本半導體產業聚落,為台積電的未來奠定分散風險的基礎。企業的未來十年發展,仰賴的是主事者的眼光,在夾縫中生存的台積電,更顯劉德音替台積電和美國緊密結合重要性,爰此,我們必須要給負上完全責任的劉德音一點掌聲!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政治國會幕僚

留言評論
藏紅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