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戰必危:中共攻臺的想定模式

林穎佑
585 人閱讀

前言

當前美中的衝突已逐漸從貿易戰延伸至外交、科技甚至在軍事衝突上,兩軍雖然仍能有效克制,但兩軍在空域與水下的戰場經營以及許多行動,都透過軍演或是以暗渡陳倉的方式,逐漸拓展自身的行動自由。對我國而言,雖說自古知兵非好戰,我國不會輕啟戰端,但共軍是否會在內外壓力的交集下,選擇對臺動武?這自然是我軍必須防範的方向。

即便當前中共多半以灰色地帶戰略作為騷擾我國的主要手段, 但我方不能排除行動升級的可能。無論是波斯灣戰爭中的科威特、越戰時的南越政府、贖罪日戰爭中的以色列(以及2023第二次的贖罪日戰爭),2022年的烏克蘭都一再說明了忘戰必危的道理。

我國軍事戰略雖以「防衛固守、重層嚇阻」做為國軍建軍備戰和防衛作戰之指導。相對於冷戰時期大國間透過互相保證毀滅來達到嚇阻與恐怖平衡,我國在無核武的情形之下,勢必無法套用過去的嚇阻概念。如何結合其他超軍事因素作為重層嚇阻的倍增器,自然是確保國家安全的重點。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

中共攻臺之想定

在當前共軍軍演習中,可以觀察到現在的對臺作戰不是只有單一戰區行動,而是會以黃海、東海、臺海、南海四海聯動的模式對我國進行攻擊。

一,四海聯動

過去對我國最大的威脅來自南京軍區的共軍部隊,隨著軍改的進行,東部戰區的主要任務除了東海與釣魚台列嶼之主權之爭外,就是針對臺海。但隨著國際局勢的轉變與軍事科技的變化,共軍的奪臺作戰已非只有過去的臺澎金馬,隨著時間的變化,金門與馬祖的戰略地位已與過去有相當的差異,是否還會是中共侵臺的主要戰略目標?

相反的,在南海的東沙島與太平島隨著美中在南海的較勁,重要性日益提高,而過去我國一向較為忽略的中共北海艦隊,也因共軍航空母艦的陸續服役,也開始對我國造成相當的威脅。在局勢較為緊張之時,各國自然不會讓中共航艦南下進入南海,直接在黃海與東海就有可能利用岸基飛彈火力或是潛艦對中共航艦發動攻擊。這代表戰爭有可能因為臺海而起,但第一擊可能出現在黃海與南海,也代表我方對共軍動態的關注不再只限於東部戰區,南部戰區與北部戰區的兵力調動在四海聯動的方向之下自然也會對我國防務造成相當的影響。

對中共而言,四海聯動所牽動的四個戰區雖然兵力可觀,但對美國而言,這些都在印太戰區的範圍,這也是美軍近十年來積極經營的戰場,更不用說當前美中在南海與黃海的角力與刺探,都是為了應對未來可能的衝突。

二,戰場經營

早在2010年前後,美軍便多次利用海洋探測船在南海進行水下水文資料的探勘,雖然受到中共的阻擾,但依然在南海多次出沒,而當前美軍也多次利用P-8反潛機以及RC-135電偵機在南海巡航,這都是為了日後在南海的戰場經營。 2020年8月美國公佈的衛星照片直接曝露了中共在該處的基地,該基地雖然非首次出現在媒體,但直接公佈照片也代表美國對中共水下戰力的關注。

特別是在北斗三號衛星系統全面運作之後,中共的潛射巨浪三型彈道飛彈是否可以搭配核子動力彈道飛彈潛艦,完成中共「二次核打擊能力」?這都是美軍之所以在南海積極巡弋的原因之一。畢竟對美國而言,印太戰略的發展與該地區的美國利益或許還有與中共談判的空間,但對於共軍潛艦有可能具備二次核打擊,甚至對美國本土造成核子威嚇,自然就沒有妥協的可能。這些都是當前南海的重要性。

北部戰區與南部戰區最可能的就是以封鎖的方式來達到「阻援打點」的戰略目的,至於對臺的主要打擊應還是以東部戰區的部隊為主。畢竟對共軍而言,在攻臺之前若要在東海與南海進行封鎖,勢必會與美軍部隊接觸,當然是否開啟戰端仍有賴雙方的政治決策,畢竟戰爭是政治的延伸。

三,首戰即決戰?

對共軍而言,首戰即決戰(或首戰即終戰)是其對臺作戰的口號,也是其目標。最早出現在《解放軍報》,其意涵主要在強調臺海戰事的拖延只會讓國際介入的變數與中國大陸內部情勢的變化增加,因此時間就是影響臺海戰事的關鍵。

孫子兵法說過:「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對臺作戰首先當然是期望能不直接動用武力,便能統一臺灣。但若「和平統一」難以在短期達成,如何在不動用大規模兵力的情況之下來威懾臺灣,這便是可能的選項。這或許也是共軍當前積極運用灰色地帶戰略,期望藉此經營戰場(如對於水下環境的掌握、我國情監偵系統死角的掌握)並同時壓縮我國戰略反應時間,或以消耗戰的方式來拖垮我國部隊後勤保修。

若依然無法「以武逼統」,這時便有可能再次升高情勢,開始進行海空封鎖,甚至嘗試對我國外島實施圍困或封鎖,或以「圍點打援」的方式套用在我國離島(如太平島、東沙島)。若上述的作為依然無法完成其目標,才會進行對本島的攻擊。

小結:中共「以戰逼和」

在上述的想定中,北京在威懾階段雖會集結兵力,但仍然希望能夠在有限動武的模式之下完成統一,是否能達成會與我國的民意有關。民眾是否有足夠的抗敵意志支持國軍?這也是為何近期中共會利用各種代理人或不實訊息與輿論戰、認知戰的方式分化我國,讓共軍在有限動武的情況之下,便能輕易的利用我國內部矛盾所造成的分裂,在第一擊後立即鼓吹投降,達成首戰即決戰的目的。

因此首戰即決戰的關鍵不是在於國軍的戰力,而是在於後方的民眾是否願意對抗中共,國軍是服從憲法體系的國家軍隊,但若無後方民眾的支持,自然無抗敵的可能,這也與中共可能會運用的模式類似。攻臺首選自然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其次則會希望不用大張旗鼓,但以灰色地帶戰略或小規模的軍事行動,輔以軟硬兩手策略在心理上威懾懼怕臺海戰爭的部分臺灣政治人物和民眾,並進而在臺灣內部對民進黨政府形成壓力,同時讓臺灣社會放棄在軍事上和中共對抗,這就是中共當前的主要戰略。

作者為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

留言評論
林穎佑
Latest posts by 林穎佑 (see al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