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視跑馬燈風暴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馮賢賢
5.5K 人閱讀

4月20日,華視晨間新聞在早上七點多出現驚聳的跑馬假訊息,包括「新北市遭共軍導彈擊中…」、「板橋車站疑似遭敵特工縱火及施放爆裂物…」、「受戰爭影響 各地爆發民生用品搶購潮…」、「中共備戰頻繁 總統發佈緊急命令…」等。

華視新聞出錯震驚全國

經媒體報導後,華視說明,跑馬文字是新北市消防局提供,用來製作防災演習影片,但因工作人員「誤植」,才會出現在新聞中。

這個「誤植」是怎麼回事?原來華視替新北市錄製防災演習影片,使用新聞的橫式跑馬版面,錄影時畫面底下跑馬說明災害情境,但錄影結束後,A 導播沒將這些跑馬內容刪除,就電腦關機。4月20日,負責晨間新聞的 B 導播重新啟用橫式跑馬,但是他沒有在事前檢查內容,值班的編輯也沒確認內容,導播就按鍵讓恐怖假消息跑馬出去了,而且八分鐘之後才由主播說明道歉。

電視新聞是以秒計算的,八分鐘算天長地久了。

新聞傳開後,舉國譁然,陰謀論四起。很多人無法相信這樣的錯誤不是故意的。華視公佈懲處名單,包括兩位導播、編輯、晨間新聞製作人等共八人。

代總經理陳雅琳於4月21日請辭,被陳郁秀董事長慰留。但接近午夜時,又傳出華視跑馬在4月20日早上其實出包不止一次。9點多的時候,新聞跑馬二度出現嚇人的假消息:「大屯火山爆發 岩漿滾滾而下」、「台北凌晨下起拳頭大冰雹 市區交通大亂」、「巴士海峽發現石油 預估蘊藏量100萬桶」。

錯上加錯,火上添油

華視解釋說,第二次的錯誤跑馬,是因工作人員以「無意義之錯誤文字」測試跑馬系統,但未正確關閉模版,才會再次播出假消息。

所謂火上加油,大概就是這情境。

4月22日凌晨,華視又發聲明,宣布董事長陳郁秀辭華視與公視董事長,代理總經理陳雅琳也辭職。

此事的政治究責部分,似乎已經落幕,但衍生的問題才開始。第一,華視和公視要怎麼辦?第二,民進黨政府有沒有學到一點教訓?兩件事是合而為一的。有學到教訓,未來才有可能改進公廣的治理。

看問題,要能掌握細節。我們先從華視的新聞工作現場來看。

發生錯誤完全是系統崩壞使然

電視新聞是高度勞力密集且環環相扣的產業,新聞播出,涉及新聞產製、棚內錄影、工程傳輸、資訊支援、美術動畫、新聞資料庫等龐大的專業系統同時啟動,還有廣告業務和宣傳。一則新聞的誕生,從採訪主管下指令、文字/攝影記者採訪、文字看帶寫稿、文稿經製作人審核、文字跟攝影過音剪輯、主編將所有新聞排序下標、導播組人員在副控管控畫面聲音及標題和跑馬、主播進棚播報、棚內現場指導和多機攝影作業、工程人員傳輸訊號、資訊系統負責網路作業等等,沒有一個環節可以出紕漏。

4月20日早上,華視第一次跑馬出包,前後兩位導播都沒有做該做的動作。已錄完的跑馬資料沒刪除,將播出的內容沒檢查。編輯也失職,而所有的現場工作人員都對於假訊息的播出毫無警覺,把關機制每一關都失守。

第二次出包,竟是為了更正前次錯誤,測試跑馬時再度犯錯。

令人無法理解的是,為何測試的文字內容,不是「四月天氣不穩定 請大家出門前先看氣象預報」這種就算不小心播出,也不會有事的內容,而是上述驚悚假訊息。那些奇怪的假訊息並非唾手可得,在廣告時間緊急作測試,怎會生出如此奇怪的內容,也難怪陰謀論更加滿天飛。

我沒有證據,無法斷定兩次跑馬出包是不是「故意」的。我試圖開展新聞播出的流程,讓大家看到,華視出狀況,似乎是系統性的崩壞。

如果這個判斷成立,原因當然很複雜。紀律不彰,很久了。鐵飯碗造成的怠惰,可能更久。昔日威風八面的老三台影響力不再,債臺高築,設備老舊,組織死氣沈沈,也很久了。新聞台開播後人力不足,人員疲憊,士氣低落,長官未積極解決問題,都可能是出包背後的結構性問題。

烏鴉建言從不被當一回事

從2016年底至2019年夏天,我曾出任華視董事,對於此次「出包」,有一種既視感。結構性的問題,必須從組織再造、加強財務紀律、掃除積弊、改良工作文化、內容創新等各方面著手。我曾在董事會不斷提醒,但意見經常被冷處理。陳董事長似乎對於自己指定大戲題材、直接插手屬於總經理職權範圍裡容易得到掌聲的業務以及其他一些不足與外人道的事最感興趣。對於無法立竿見影、又要得罪既得利益者的改革,例如弊案的追究、人事的改革、財務的健全化,她顯然無心著墨。

如果她有心改革,華視不會債臺高築、積弊深重到幾乎已看不見爬出深淵的路徑。它唯一能繼續借到錢的憑藉,就是那價值數百億的土地資產。這些老本,一年一年被負債侵蝕掉,以債養債,反正是納稅人的錢,誰也不痛!

這是我在董事會開了幾十次會之後觀察到的心得,也是最後我決定辭職的主要原因。辭職那年,華視的負債終於超過資本額,寅吃卯糧,但公司既不做人事改革,也不圖內容創新跟上時代,沒有任何償債脫困計畫。記得我在董事會上說,身為董事,我對於替這樣並非投資於未來的債務背書感到非常不安,我反對繼續舉債。但說也是白說。

陳郁秀在辭職後寫給華視員工的信裡說:「可惜組織、設備及部分同仁心態的老舊,跟不上新興媒體轉變的速度與潮流,而導致公視、華視近期錯誤不斷…身為董事長的我請辭,是為了負起最後的行政責任…」。她也承認我上面所描述的問題導致嚴重後果,但她在任近六年,主宰兩家無線電視台,對於組織、設備、人員心態的老舊,並未奮力改變,等到組織出大包,例如公視新聞資料被毀及華視跑馬播假消息事件,她的反應彷彿一切都是別人的錯,她只是必須負起「最後的行政責任」。實際上,出包部門如公視新媒體部和華視製播部主管,都是她任內聘用的。那個「可惜」是誰要負責?

不就因為大權在握的領導者因循怠惰,公視華視這兩台老舊機器才越轉越無力嗎?

如果要問華視怎麼辦?民進黨政府必須先從解構陳郁秀董事長這份給員工的公開信開始做檢討。為什麼民進黨安排到公共機制掌權的人沒有反省能力?他/她為何不以服務利他為優先,不學習如何領導自己不懂的許多專業,為何拿不出組織發展的願景,不願意承擔改革責任,以致讓個人的任意而為變成主旋律?

民進黨執政真重視傳播改進嗎?

民進黨兩次執政,安排到公視華視的主事者,大多不懂領導統御,不熟悉電視媒體的經營,也不學習。除了少數例外,他們的經營成績幾乎都是鴉鴉烏,讓組織每況愈下,這種「佔位子不做事」的用人傳統不需要檢討嗎?

董事會經常做出致命的錯誤決策,為何有許多不適任的董事被任命,這不需要檢討嗎?

從完全執政以來,民進黨既不修《公視法》,也不如期改選公視董事會,讓三年一屆的任期變成六年,可謂非常不負責任。《公視法》上主管機關竟仍是已不存在的新聞局,這是不是個笑話?更別說在數位匯流時代,類比思維的立法內容許多都已過時,早該翻修。

民進黨這會期大概不能迴避修《公視法》以及改選公視董事會了。但是民進黨先前提出的修法版本,有許多缺漏,不足以因應未來。但願民進黨能拿出一點科學精神,凡事研究清楚再做決定。多一點用功,少一點權謀,多一點公益,少一點私心。這是讓公視華視反轉系統崩壞的唯一可行路徑。

至於改革如何做,可以寫一篇博論,就不在此多言了。

留言評論
馮賢賢
Latest posts by 馮賢賢 (see al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