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郭台銘為何非入國民黨不可

林子堯
789 人閱讀

這幾天有關郭台銘是否要重返國民黨的新聞,炒得沸沸揚揚,從王金平與郭台銘的談話來看,郭台銘已經起心動念要參選總統,差別只是在以何種形式為之。從郭台銘受訪時說出4年前退黨是「年輕氣盛,一時的衝動」,又強調「終究還是要用黨的立場來選舉,比較正當、穩當」。這是在拜會前國會議長王金平後做出的談話,深知台灣行政、立法運作方式的王金平,必定有對郭台銘提點過台灣的政壇實務,讓郭台銘寧可低姿態要求重返國民黨,也拒絕其他形式。主因在於若要當一位不跛腳的總統,政黨支持依然非常關鍵。

圖片來源:美聯社/達志影像

掌握國會多數才有施展空間

從台灣的憲政實務運作來看,總統想要落實施政方針,必須透過行政院的施政計畫及總預算編列,送交立法院審議通過,這項政策才能落實。這也是為何總統及行政院長都已拍板同意,全民共享六千元,但仍必須要提出法源、預算給立院審議。依照目前憲法規定,1997年的第四次修憲後,行政院長已不必經立法院同意,換言之這是專屬總統的權力。但若總統只能掌控行政院長,卻在立法院寸步難行,恐怕也會成為被架空的虛位元首。

目前在憲政體制上,最接近這樣情況的當屬2000─2008年執政的陳水扁政府。當時因為朝小野大之故,立法院多次不同意行政院所提的政策,從停建核四、美國軍購都耗費相當多時間與精力。甚至立法院也多次提出罷免案,2006年時總統罷免案更首度成案,幾乎差點闖關成功,嚴重動搖陳總統執政的根基。簡言之,從行政、立法運作要能順暢的角度來看,總統不可能沒有政黨奧援,而且必須是國內主要的兩大黨,否則極可能被夾殺出局。

從國外的例子也可以加以佐證,沒有主要政黨奧援,總統之路必然寸步難行。以美國來說,川普曾在1988年、2000年二度試圖參選美國總統,2000年時更一度考慮代表美國改革黨競選總統,最後雖放棄,但在2016年先是擊敗共和黨的競爭對手贏得提名,最後更成功當選美國總統,且讓共和黨一舉拿下參、眾兩院,達成完全執政。所以川普在4年總統生涯,沒有跛腳,國會和他同屬共和黨絕對是關鍵。

馬克宏的另闢蹊徑未必能供本國參照

另一個例子則是現任法國總統馬克宏,他在2016年參選法國總統時,組成「共和國前進!」的新政黨,讓馬克宏不只在兩輪總統選舉中勝出,更在之後的國會大選成為第一大黨。使得馬克宏沒有傳統包袱,又成功透過新組政黨的方式,拿下國會過半席次。由於法國和台灣的憲政制度設計較為相似,相信郭台銘必定也想過若無力重返國民黨,又期盼自己不會令不出總統府,那麼馬克宏的經驗對他相當珍貴。只是法國的政黨政治有其傳統,拿來台灣是否合宜仍需觀察。

台灣的政黨政治運作方式,其實已有固定的路徑依循。在多黨林立的年代,主要是拜選制設計所賜。最成功的當屬2000年後靠著宋楚瑜一人光環成立的親民黨,在2001年立委選舉中一舉囊括46席立委,成為國內第三大黨,更迫使國民黨為了要成為穩定多數,也只能盡棄前嫌和親民黨合作,才能拿下國會多數。

但衡諸郭台銘的政治履歷,可說是一片空白。宋楚瑜當年有台灣省長經驗,在國民黨內更曾位居高位,因此能夠拉攏一票宋粉為班底的政治菁英,甚至連柯文哲都還曾擔任過八年台北市長,能夠用北市府公器來招攬各路人馬。但郭台銘只有企業班底,目前成功靠著郭台銘推薦在政界打滾的,也僅有新竹市長高虹安。但這對於郭台銘問鼎總統之路,益處不多,唯有川普的共和黨模式,才能達到郭台銘口中的「比較正當、穩當」。

郭台銘可打的牌不多

不過郭台銘真正的問題是,他在2019年已經把能打的牌都用完了,不管是白宮牌、大企業主交棒牌、國民黨金主牌等,在這次總統大選都不管用。僅存的是捐疫苗牌,但這到底對國民黨內號召力有多強,著實令人存疑。更不用說四年前忽然入黨,又惡言相向的退黨,相對不堪的記憶,恐怕才深烙在國民黨支持者心中。這更不是一句「年輕氣盛,一時的衝動」所能帶過。畢竟,這與郭台銘長久在商界形象不符,難以服眾。更遑論國民黨目前公認的救世主,當屬新北市長侯友宜,除非侯友宜公開力挺郭台銘,否則要複製川普之路,危機四伏。

從國內外經驗觀之,可以斷言郭台銘只有成為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施政才能上軌。若要以非國民黨身分參選總統,他就必須要組一個新的政黨聯盟,同時投入台灣的立委選舉,這樣郭台銘才會是穩定執政的總統。否則就算郭台銘憑一己之力問鼎大位,首當其衝就是磨刀霍霍的立法院,屆時兩大政黨都不太可能為其施政背書,注定帶來台灣憲政上的亂局,恐怕也非渴求政治安定的國人之福。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發所兩岸組碩士

留言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