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4大選的逼近,中國對台公然或暗中介選的情況,可說是攻勢不斷,而且介選的手法,不論是文攻武嚇、還是威脅利誘,可謂花招百出。例如,日前陸續被爆出有台灣基層的里長、民間團體疑似接受中國落地招待;中國國務院公告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等。對於中國這些毫不掩飾的介選行為,除了展現中國從不放棄的統戰企圖,另一方面,這是否也顯示了中國對台灣選舉的一種焦慮?
簡言之,中國因焦慮而介選,並希望台灣能因介選而焦慮。
中國對台灣的走向焦慮無比
中國的焦慮何在?再舉一個最近的例子:日前有台灣媒體(《聯合報》)引述中共官媒《環球時報》23日刊載的,前國台辦副主任、前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王在希於2024環球時報年會「中國式現代化 破解百年變局」的發言指出,「堅持搞台獨兩岸遲早會有戰爭…賴清德是個頑固的激進台獨分子,如果他上台,不能排除兩岸出現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他還提到,「從去年底台灣九合一選舉後,始終有近60%民眾不認同民進黨的『抗中保台』兩岸政策,希望下架民進黨…這反映台灣多數選民對民進黨長期執政會引發台海戰爭的擔憂」云云。
對台灣民眾而言,類似上述中國這種明明白白的介選行為,早就不是什麼新聞。事實上,從台灣第一次總統全民直選,中國當時就為了阻止李登輝總統選舉連任,進行軍事演習,並引發1995的台海危機,自此拉開介選台灣的序幕。將近30年來,台灣民眾在選舉時面對中國的文攻武嚇,已經從一開始的驚恐不安,進而因兩岸「行禮如儀」而漸漸習慣,再到因對岸「招式用老」而不勝其擾、終究產生惡感。
問題是,明明知道可能會有「反效果」(例如,2015年的「周子瑜國旗事件」),中國為何還樂此不疲?而台灣的部分媒體,明明知道這是介選,為什麼要配合報導、傳播這種恐嚇言論呢?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極可能都是因焦慮而「病急亂投醫」所致,而且是前者的焦慮,導致後者也跟著焦慮。
中國的兩種焦慮
焦慮什麼?中國的焦慮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對選戰議題的焦慮;另一種則是對其較為友善、並寄予厚望的人選「恨鐵不成鋼」的焦慮。
看看這些日子的選戰熱門話題,不論是賴清德的「賴皮寮」、候友宜的「剝皮寮」、還是柯文哲的「炒地P」,竟都跟兩岸統獨無關?國防、外交、兩岸政策本應是總統大選的攻防重點,但距離大選不到20天,三組總統候選人竟還在吵自家土地、房子的議題——這難怪會讓在一旁處心積慮想搞統戰的「阿共仔」因毫無「參與感」而感到焦慮?
對台灣民眾而言,當他們一天到晚,透過新聞報導、網路直播,發現候選人的爭議點,不再是遠在天邊、高深莫測,而竟然就在自己的周遭?這種「臨場感」使得這一場總統大選,真的變成一種「在地」選舉。這麼「切身」的選戰議題,肯定比中國亟欲炒作的「戰爭與和平」,更讓人有「參與感」!而對中國來說,他們最關心、最想操作的統獨議題,最想推薦、最能促進「兩岸一家親」的候選人,在居住正義的大旗下,完全沒有辦法蓋過政客炒地、炒房,對一般民眾所造成的相對剝奪感——難怪會有插不手、恨鐵不成鋼的焦慮。
於是趕緊想辦法轉移話題,例如上述透過官媒釋出恫嚇台灣民眾的訊息:選錯人(中國不喜歡的人)小心會有戰爭!
媒體墮落祇求符合特定群眾
而至於部分台灣媒體,為何也會跟著焦慮?為何明知是中國介選,還要幫忙傳播?這就和台灣的媒體生態有關。隨著網路發達,實體訂閱量銳減,為了求生存,許多傳統媒體的屬性,已從過去標榜公正、客觀、「正派辦報」的大眾傳播,漸漸走向服務特定政治立場「同溫層」的「分眾」、甚至「小眾」的傳播,在此趨勢下,為了對抗與其不同政治立場、意識形態的政治勢力,這些媒體便很容易犯了唯立場是從、沒過濾訊息來源、「撿到籃子都是菜」的報導失誤,而產出許多偏頗、甚至錯假新聞。
此外,中國在「認知作戰」的整體戰略下,為「親中」或「仇恨執政黨」等特定言論創造了市場,也是造成台灣媒體生態丕變的重大原因。因為中國若要影響台灣的輿論時,會讓言論符合其利益者「自動」有利可圖。這在網路世界、自媒體發達的現代特別明顯,例如在某平台發表特定立場言論時,無需任何約定,就可立即收到廣告贊助或「抖內」。這是目前台灣法律無可約束的。
綜合上述兩大因素,使得台灣的某些輿論走向,常會有配合中國所欲傳播的「主旋律」傾向,構成一種聲量不容小覷的「親中」言論市場,而每到選舉,就是這種言論市場的「旺季」。這也就是中國介選的最新樣態。雖然台灣為一享有言論自由的國家,但這些言論常搭配錯假訊息,具有破壞民主的殺傷力,對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也是一大考驗。
憂患意識有必要,但不必憂慮過度
現在讓我們再回到前面問題:台灣會因此而焦慮嗎?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有適度的憂患意識,總是健康的,但如果因中國介選的恫嚇言論而感到焦慮,則大可不必——因為諸如「堅持搞台獨兩岸遲早會有戰爭」等中國常用來恐嚇台灣民眾的言論,說穿了都是一種話術。
若我們仔細分析當今檯面上三組總統候選人,關於兩岸問題的言論,會發現他們其實都在指責對手會「破壞現狀」,而盡量迴避對統獨的表態。因為他們都心知肚明:在承平時候,擁有一個穩定發展、可預期的未來是現階段台灣大多數民眾的心態。所以在政治上「維持現狀」一向是最「保險」的主張。指控對手「台獨」,其實和指控「統一」,同樣都是在指控他們破壞現狀,在選舉上同樣不討喜。
所以我們會看到,國民黨一再要讓賴清德承認說過自己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或柯文哲說「選國民黨中國會直接把台灣買掉」等,都是在這種刻意要讓台灣民眾,擔心現狀被破壞而產生焦慮,進而改變投票傾向的一種話術。
況且,若因擔心戰爭、一切均以「反戰」為前提,而放棄對國家主權的堅持,如此就真能避戰嗎?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戰爭是兩方面的事,「攻打」才是單方面的。現在問題是如果有一方要獨立,另一方就要攻打,若要談避免戰爭,整天喊殺喊打的那一方應該也要多所節制吧?怎能反過來只要求可能被攻打的一方該或不該做什麼、選什麼人?殊不知,依照中國的標準,台灣舉辦總統選舉,不就是在搞「台獨」?兩岸還是有出現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在這種情況下,選誰當總統,有差嗎?
所以我們既知中國因焦慮而介選,台灣則大可不必因中國介選而焦慮,應該為勇敢投下自己神聖的一票而感到驕傲!
作者是自由作家
- 中國因焦慮而介選,台灣因介選而焦慮 - 2023 年 12 月 28 日
- 藍白合的理性與感性 - 2023 年 10 月 18 日
- 注意媒體的置入性「反行銷」 - 2021 年 9 月 1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