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建構不對稱作戰思維之研究

國防安全小組
3K 人閱讀

一、前言

「不對稱作戰」戰略(asymmetric warfare strategy)或「不對稱作戰」(asymmetric warfare)概念,近三十幾年來已成為國內外戰略學界的顯學,惟實際上其並不是什麼新穎的概念。揆諸千百年來的戰史,在兩軍交鋒之際,一直就是以這種模式來求取全軍破敵。戰爭能夠獲得最終勝利,靠的不是堅甲利兵與船堅砲利,而是謀略與作戰管理效能之良窳。

易言之,誰能將部隊做最好的編組與運用,發揮統合戰力,誰就是戰爭的贏家,「不對稱作戰」的精隨即在於此。本文分從不對稱作戰緣由與目的、不對稱作戰之詮釋、孫子兵法不對稱作戰概念、不對稱作戰案例檢證及政策建議,析論如後。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

二、不對稱作戰緣由與目的

1993年,美國前國防部長阿斯平(Les Aspin)認為蘇聯解體後國際安全環境的變化,已改變美國對國家安全的認知,故全面檢討美國的「國防戰略」(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部隊結構、現代化、基礎設施及基地。這項檢討由下而上重新評估所有的防禦概念、計畫及規畫,將美國的戰略方向從因應蘇聯在全球的威脅,轉向區域大國的挑戰。同年美國與俄羅斯實施第二階段的核武裁減,以及兵力調整等裁軍問題。因此,國防部與各軍種為爭取國會預算,必須提出新的威脅目標與安全需求,「不對稱作戰」概念油然而生。

1997年美國「四年期國防總檢討」(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QDR)對不對稱作戰的詮釋,闡明美國未來的威脅主要來自於恐怖主義、核生化威脅、資訊戰、環境破壞,以及非國家行為體的武力對抗。前述這些威脅美國安全組織與攻擊型態均是以非傳統與不對稱的手段,意圖瓦解美國的指管通資情網路,嚇阻盟國與夥伴支援美國,以及造成較預期為高的人員傷亡,以削弱美國的決心與意志。

鑒於不對稱作戰在作戰模式方面,可透過力空時、目標、方法和手段取得一定程度優勢,故此概念對任何國家都有應用的價值,除游擊戰、土製炸彈( Improvised Explosive Device, IED)攻擊和恐怖攻擊之外,美國所開發的電子戰、無人機、R9X忍者炸彈等,同樣也能在戰場上削弱敵人常規武力的優勢。

三、不對稱作戰之詮釋

《美國軍(部)隊準則1(Doctrine for the Armed Forces of the United States)》將「不對稱作戰」定義為:「劣勢對手使用間接與不對稱的途徑,運用全方位的軍事與其他能力,尋求擾亂或破壞優勢對手的軍事能力與優勢,以腐蝕其對手之力量與意願。」《聯合作戰準則3-0(Joint Operation)》則將「不對稱作戰」定義為:「不對稱行動係指在一場行動中雙方動用的部隊、科技與武器均有所不同,或是在一場行動中視恐怖主義與拒絕使用傳統性方法為正常的規範。」

我國自民國《98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中即提出非對稱戰力,建置對敵作戰重心與關鍵要害的克制能力,配合陸、海、空軍基本戰力,採取創新戰術戰法,打擊敵弱點或摧毀其優勢,以反制敵之進犯。另《國軍軍語辭典》對「不對稱作戰」之定義為:「以不對稱手段、不對等力量與非傳統方式所進行的作戰,旨在迴避敵人強點,並以適當的戰法、戰具攻擊敵人的弱點,從而改變戰爭的結果,使戰爭朝向有利己方的方向發展。」

從以上詮釋得知,美國不對稱作戰的戰略目標核心,主要在防範恐怖組織對美國軍事安全的威脅;國軍對不對稱作戰的定義說明,與中國之前出版的超限戰,基本概念頗為相似。換言之,臺海兩岸對不對稱作戰的詮釋,就是孫子兵法謀攻篇所謂:「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概念。若我們檢視各個時代的戰爭,可以發現軍事作戰僅是戰爭結果的一個過程,在軍事行動之前,通常雙方即已展開非軍事手段,直到雙方謀略與斡旋均無效,才會以武力的方式達成最後的結果。

四、孫子兵法不對稱作戰概念

美國身為世界強權,其國家利益遍布全球,所以美國所面對的威脅,不等同於臺灣所面對的威脅,美國所創造的任何軍事戰略(National Military Strategy)概念,也不一定符合臺灣的戰略需求與建軍方向。認清美軍與國軍對威脅的認知有著本質的不同,國軍不能盲目的跟隨美國攻勢戰略概念,應從防禦戰略的觀點解析國軍的戰略目標與建軍需求。不管是在戰略目標的設定與戰術行動的執行,都是應用同一個概念。

當前,我國面對強敵中國崛起,國軍在武器方面,不論就質與量已難與解放軍全面抗衡,亟需尋求可以小搏大的戰略思維,故善用孫子兵法不對稱概念,如伐謀、伐交、主動、先制、先勝、先知、奇正、虛實、詭道、治心、治力及治變等思想,以及將其「嚇阻」與「攻勢」等核心概念,納入國軍戰略規畫,並靈活運用於建軍、戰備及用兵等方面,使國軍「不對稱作戰」思維更趨縝密。

五、不對稱作戰案例檢證

參證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俄軍曾以閃電戰和資訊戰等混合戰術,痛擊當時才剛剛軍事轉型的烏軍,由於烏軍軍事實力與俄羅斯不在一個水平,導致頓巴斯和克里米亞快速淪陷,尤其,人數頗觀的海軍官兵和艦艇更是直接倒向俄軍。之後,烏海軍始終處於一蹶不振的狀態,其海軍僅剩一艘巡防艦和數十艘小型巡邏艦,只能進行河岸巡邏和海岸警戒等任務。

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依據知名軍事網站「全球火力」(Global Firepower)的全球軍力排名,兩國分居第2名及第22名,顯然俄羅斯無論是在國際政治、經濟影響力、兵力規模和武器裝備都遠勝於烏克蘭。2022年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烏軍兵力方面,由陸軍29~30萬人;海軍一艘3,500噸級巡防艦、數十艘巡邏艦;空軍215架飛機所組成。防空火力方面,包括早期的S-300P 和山毛櫸飛彈等舊型防空飛彈,以及防空火炮等基礎武器。

在軍力懸殊的對比下,「不對稱作戰」是烏軍開戰後不得不為的選擇,而透過TB2旗手無人機、標槍和AW反裝甲飛彈、烏軍現役各式戰甲車,加上其他東歐國家資助的戰車和裝甲車,烏軍成功運用地形、游擊戰和無人機突襲等戰術,讓俄軍三日占領基輔的目標徹底失敗,並在4月初撤出北方戰線。然而,烏克蘭由於缺乏海軍、空軍、防空火網與遠距制壓武器,在戰爭期間導致平民、建築和基礎建設損失慘重。

因此,從戰爭爆發前,烏克蘭政府便不斷地向歐美國家請求支援戰機、防空飛彈、主力戰車、反艦飛彈等大型武器平台。由俄烏戰爭得知,「不對稱作戰」武器雖然可發揮戰爭某個階段應有的作用,但是常規武器對於戰爭的決定性作用依然存在,兩者不可偏廢。

六、政策建議

(一)周延規畫不對稱作戰武器之籌獲

當前國軍軍事投資重點項目包括F-16V戰機、F-16A/B型戰機性能提升、MQ-9B海上衛士無人機、劍翔反輻射無人機、騰雲無人機、遠距精準火力打擊系統、雄昇、萬劍、雲峰、天弓三型飛彈等遠距精準武器、雄二/雄三機動飛彈車、魚叉飛彈海岸防衛系統、更新海洋監偵雷達、M1A2T新型戰車、拖式2B及標槍高效能反裝甲飛彈、野戰資訊通信系統等案,籌獲後將可有效提升國軍整體戰力。從籌建重點項目中得知,國防部認為不對稱武器系統整建,包含無人機、遠距精準火力、制海飛彈及反裝甲武器等,為讓中國畏懼我有足夠能力執行重層嚇阻目標,故在不對稱作戰武器上,國軍除尋求小型、廉價與致命的武器外,遂行遠距精準制壓的武器系統也不可少

(二)平衡不對稱與傳統作戰武器建置

「不對稱作戰」武器作用包括,其一,敵意圖登島進犯發航前對其港口攻擊,打擊其登島部隊,發揮制敵於彼岸之作用。其二,延伸制海飛彈射距,使能在遠距打擊敵海上作戰艦,降低其艦載遠程飛彈效能,有利擊敵於海上。其三,增加反飛彈與反機武器射程,可使敵空中武器效能降低,並於海上逐次削弱其進犯能力。其四,在防衛作戰中發揮戰略與戰術相乘作戰效益,嚇阻解放軍進犯或造成較解放軍預期為高的人員傷亡與設施毀壞,以讓其重視我之能力,削弱其決心與意志。

基於前揭「不對稱作戰」武器作用,國軍在建置此類武器時應明確其使用重心,俾充分發揮國軍防衛作戰效能。此外,由俄烏戰爭得知,傳統海空軍、防空火網及遠程制壓武器,對戰爭仍具決定性作用,故國防部應針對我防衛需求,平衡不對稱與傳統作戰武器建置規畫。

(三)考量採用不對稱作戰攻勢之概念

當前國軍「防衛固守、重層嚇阻」的被動軍事戰略,極可能重蹈烏克蘭遭俄羅斯入侵的覆轍,因為中國武力統一臺灣的決定在於時機選擇,而不是考量需要付出多少代價,這樣的軍事戰略顯然違反「不對稱作戰」攻勢作為的概念。因此,國軍若欲嚇阻中國軍事武力犯臺,須建立與民主夥伴並肩合作的政治戰略,同時擁有自主的中、短程彈道飛彈、巡弋飛彈以及必要遠程投射武力與衛星監偵系統的能力,否則國軍當前與未來建軍的武器裝備都變得毫無意義。事實上,臺海兩岸的戰爭就是制空、制海的戰爭,若臺灣不幸喪失此兩項優勢,則國家安全危矣。因此,國軍須建構「不對稱作戰」新思維,在國防戰略方面,應採取「攻勢防禦」戰略;在軍事戰略指導方面,則須採取「先制防衛」作為,如此方能為國軍爭取戰略與戰術空間。

七、結語

建立一支「嚇阻」與「攻勢」的國防武力,必須植基於各個軍種均衡發展與共識下,方能意志集中、力量集中,同時配合國家經濟發展做有效的建軍規畫。國家安全決策階層必須明確掌握國家安全目標,並指導武裝部隊建軍與戰備準備,且凝聚國人正確認知,沒有以戰逼和,只有以戰迫降,以勝逼和,準此原則建立國軍攻守一體的軍事力量,將可提高我防衛作戰的勝算。

參考資料

中文

一、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國防部業務報告〉。
二、洪哲政,聯合新聞網,〈國軍當前軍事投資項目 國防部列出13項重點〉。
三、國防部,《中華民國106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
四、國防部,《國軍軍語辭典》。
五、謝游麟,《國防雜誌》,〈孫子「不對稱」思想對國軍軍事戰略之啟示〉。
六、羅添斌,自由時報,〈增程雄2E飛彈具遠程打擊戰力 射程超越1000公里〉。
七、Alen Chen, 科技新報,〈常規與不對稱作戰:烏克蘭和台灣防衛需求差異〉。

英文

1. Chairman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Joint Publication 1, Doctrine for the Armed For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2. Department of Defense,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灣智庫」秉關心國防事務,編組「國防安全小組」,深入研究國防相關議題,並提出11項議題之政策建議(詳見「國防安全」專欄),盼有助國防事務的改革與精進。未來「灣智庫國防小組」將在既有基礎之上,持續擴大研究能量與提出建言,為國防事務改革做出實質貢獻。

留言評論
國防安全小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