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丁大閱兵之後會如何?

卜大中
542 人閱讀

普丁不敢趾高氣昂

俄國總統普丁,在9日「勝利日」大閱兵演說中,出人意表的低調溫和,沒渲染「勝利」、沒向烏克蘭宣戰、沒疾言厲色指責北約,甚至沒提烏克蘭的國名……顯示五種可能:一,他對戰勝失去信心,不再意氣風發、趾高氣昂,似乎出現了英國國防大臣所謂「些微的絕望」,並且「他只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二,他對北約的團結及強硬反應感到驚訝與意外,如果繼續態度蠻橫將給北約,尤其美國進一步削弱俄國的政經、軍事力量的理由與決心;三,講狠話會逼迫走到盡頭的自己為了面子和國家孤注一擲而使用戰術核武,冒著美國動用較俄國先進的戰術核武再度擊敗俄國的風險。這還不論戰術核戰極可能升高成戰略核戰,導致保證毀滅的全球浩劫;四,如果無望戰勝,態度溫和以便於將來開啟和談之門;五,他可能真的患病,生理上和心理上。

圖片來源:美聯社/達志影像

二戰時,德國東線元帥曼修坦(Fritz Erich von Manstein)在戰後回憶錄中嘆道,德軍在烏克蘭打敗了蘇聯軍隊解放基輔後,歡聲雷動迎接德軍的烏克蘭人民擠在廣場看德軍換旗,當降下蘇聯國旗全場超嗨之時,烏克蘭人民看到升上去的不是烏克蘭旗,而是納粹旗,當場鴉雀無聲,人民眼中全是失望的神色。那位元帥說:「就在那時,我們永久失去了烏克蘭!」烏國人的自我認同之強烈由此可見。

俄羅斯數百年來始終沒安全感

如果我們中肯地看俄烏之戰,會發現普丁所怪罪的北約東擴和唆使烏克蘭出走,不是沒道理。烏克蘭要投奔西方陣營剛好刺痛了俄國歷史上的創傷和陰影。西方一直認為俄國屬於東方的亞洲,又因為被蒙古統治240年使俄國文明落後西歐,形成俄國的集體自卑感;加上歷史上俄國多次遭外力侵入佔領(例如瑞典、波蘭─立陶宛、蒙古、拿破崙、納粹,以及十月革命時列強多國陳兵莫斯科外圍威懾列寧政權)等,都讓俄國人天生沒有安全感,終其數百年都在尋覓緩衝國家或地區,以及突破敵人封鎖的不凍港。

因此,烏克蘭欲親西方和加入北約的行為,等同於背叛相同文化的族人,是可忍,孰不可忍?為避免骨牌效應,俄國想使芬蘭、瑞典不至放棄中立加入北約,打殘烏克蘭是想當然爾,就像冷戰時期為防各國共黨坐大,美國必須征戰多年一樣。

俄國在和戰上有其彈性,並沒打算滅族烏克蘭,最多是「迦太基式和平」─以殲滅敵人的方式獲得和平。其程度還不到滅族的地步。

美國不少學者專家對其外交政策有意見

美國內部對北約援助烏國反擊俄國有不同的意見。攻勢現實主義學者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研究美俄關係的著名學者斯諦芬.科恩(Stephen F.Cohen)、冷戰工程師喬治.肯楠(George Kennan)、謀略家季辛吉(Henry Kissinger)等重量級的謀士都認為美國對俄、烏都做出錯誤判斷,因為蘇聯已經瓦解,俄國已有基本的民主,不再是共產專制,2000年以來已有5次大選。普丁公開譴責列寧、斯大林;宗教信仰也恢復、國會議員經過選舉產生,並有一定程度的新聞自由。

在反恐方面普丁與美國並肩作戰,俄美還聯手抑制北韓、伊朗發展核武器。俄國原來無意與美作對,俄烏戰爭美國的態度激怒了俄國,把俄中打成一團。戰略同理心讓我們理解到北約東擴對俄國的威脅,就像在古巴設置飛彈劍指華府一樣。俄國並沒有威脅到美國及北約的利益;何況北約曾兩次向俄國承諾北約決不東擴一寸土地,也不接受烏克蘭加入北約,現在爽約若此,有沒有想過日後西方會多一個大敵? 美國的對外政策如此混亂不切實際,是川普任內國安顧問麥馬斯特(H. R.MCMASTER)所提出的「戰略自戀」的概念在作祟,指的是美國的戰略擬定不是根據現實,而是將自己的自我感覺良好和樂觀偏見,一廂情願、脫離現實地投射在對方身上,拿自己的形象重塑世界。韓戰、越戰、阿富汗、伊拉克之戰即是如此。他呼籲要用「戰略同理心」取代戰略自戀,才能對症下藥。

留言評論
卜大中
Latest posts by 卜大中 (see al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