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大選,民進黨雖然繼續取得執政權,但不僅立院席次沒有過半,甚至還丟了最大黨的地位,因此,選後積極檢討年輕族群溝通與社群經營問題,並做了第1波中央黨部局部人事調整。但擴大社會連結與支持,不宜只有鎖定年輕族群,而應針對整體中間選民來制定策略,而且有政治學者以美國小羅斯福總統「爐邊談話」為例,提醒不是用了年輕化平台就能感動年輕人,重點是內容要能感動人心,才能吸引支持,正如去年8月2日賴清德在〈給年輕人的一封信〉文末所提到的:「要爭取年輕人的支持,不該片面定義年輕人喜歡什麼」,而應嘗試理解他們的感受、了解需求,才能真正解決對症下藥。
大家都同意時下年輕人對政府與社會最不滿的,是越來越嚴重的相對剝奪感,其內涵大致包括高房價、就業不易、起薪低、調薪幅度遠遠追不上房價與民生物價的上漲、貧富差距越來越嚴重等,其實這些都已是老生常談的問題。民進黨執政8年,儘管經濟數據亮眼,但根據財政部綜合所得稅申報核定專冊,統計最高與最低5%所得戶申報的所得比較,2015年時相差101倍,2021年則已擴大到164倍,顯示持續嚴重惡化,加上最低5%所得戶,6年來申報的所得總額不僅未增加,還大減了約25%,顯示低所得者並未享受到亮眼經濟數據的成果,而是愈來愈窮,初入社會或即將踏入社會的年輕人如何不滿懷憂慮與怨懟?
問題不在數據,而是分配不均
以上現象,涉及分配不正義的問題,絕非一味強調經濟發展所能解決(而且更加惡化),因此,也有學者建議「與其費時穿越同溫層,不如真實解決人民現實生活困苦之處,比起使用各種數據、圖卡來解釋政府政績更有效。」所以,接下來做為執政黨主席與即將接任總統的賴清德如何提出什麼樣的具體政策來舒緩這些沉痾,以感動年輕人並擴大社會支持?將是攸關2028年能否順利連任與刻不容緩的第1項挑戰。
其實擴大社會連結與支持的關鍵,一直是尊重多元社會、包容不同意見,就政黨而言不管是對內對外皆然,尤其政黨之間首重「競合」,既有競爭但也要合作。以被簡稱為「同婚專法」的「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為例,2019年5月17日通過三讀,讓台灣贏得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國家的榮譽。在投票過程中,國民黨立院黨團雖然定調反對行政院版同婚專法,但事先決定不對「跑票」者黨紀處分,因此在第4條表決時,有7名立委多屬年輕世代的青壯派立委包括蔣萬安、李彥秀、柯志恩、陳宜民、林奕華、許毓仁、許淑華投下贊成票。
而民進黨也有林岱樺投下與執政決策背道而馳的反對票,另有包括陳瑩、洪宗熠、楊曜、何欣純、蔡適應、黃國書、江永昌、劉建國、趙天麟、劉櫂豪、陳亭妃、葉宜津等12名立委,囿於選區壓力而棄權未投票。此一「同婚專法」通過後,可能因全世界主要媒體都讚譽有加,後來新聞上完全查不到民進黨有對這13名跑票立委(尤其投反對票的林岱樺)動用黨紀處分,果真如此,反而值得肯定此一包容黨內不同意見之舉。
不斷非難林淑芬有違民進黨精神
反觀在2008年的立委選舉,曾經是民進黨濁水溪以北唯兩席區域立委之一,素有「孤鳥」之稱,雖已連任六屆,但年齡仍低於民進黨團52.5歲平均年齡,在公民團體與中間選民間備受讚譽的林淑芬委員,卻屢屢遭到民進黨的黨紀處分,近8年比較重要的有包括民進黨與勞工團體翻臉的「一例一休」勞基法修正、反對亞泥案礦權展延以及2020年12月24日立法院會表決萊豬相關9項行政命令案等,則是一再被黨紀處分。
在「一例一休」勞基法修正、反對亞泥案礦權展延等違紀案,只對林淑芬委員進行內部罰款,也許沒有引起社會關注,但在萊豬進口案等,民進黨中央不僅對3名棄權立委林淑芬、江永昌、劉建國處以停權1年處分(提案與堅持對他們處罰的人幾乎都是新潮流派系成員),其立院黨團還額外處分停權3年,讓已屬資深立委林淑芬形同被冷凍,無法加入長期關注或有興趣、有專業的衛環、內政與教育及文化等委員會為民喉舌,以致後來民間團體就該3個委員會所涉議題,紛紛改找時代力量或民眾黨立委或黨團合作召開公聽會或記者會;長期在衛環委員會的劉建國的遭遇與情況也一樣,江永昌則不再參選連任(推測還有其他個人原因)。也許已經執政4年的民進黨,穩健執政已成為優先考量,因此限制了黨內可以與公民團體、年輕世代頻率相符的不同聲音,才會導致難以爭取到年輕世代選票的困境。
對內如此,對外也是。2016年大選時,也許當時民進黨對於贏得總統選舉有充分的自信,因此在區域立委的提名上,積極與當時新成立的時代力量、社民黨協調,最後禮讓了包括淡水汐止、中正萬華、台中市第3選區、大安等選區給時代力量的黃國昌、林昶佐、洪慈庸與社民黨的范雲,並積極輔選。其中原本時代力量的林昶佐最初也想選大安區,於范雲堅持參選大安區後,改至中正萬華。如此禮讓與無私輔選,正是良好溝通與擴大社會支持面的最好示範,而結果則是民進黨立委席次較之2012年暴增28席,其中不分區立委席次較2012年增加5席(政黨票增加約80萬票),時代力量也當選淡水汐止、中正萬華、台中市第3選區這3席區域立委,外加2席不分區;堅持參選大安區的社民黨主席范雲雖然落選,4年後加入民進黨獲不分區席次,也有不錯的表現。
「民主大聯盟」仍得持續
又如2020年民進黨禮讓基進黨陳柏惟參選台中市第2選區,並共同全力輔選,而贏過雄霸台中的顏家也是經典案例。其實此次2024大選,民進黨也以「民主大聯盟」方式,提名不少318學運世代的青年投入區域立委選舉,可惜地方黨部未必都全力動員輔選,最後只有吳沛憶與黃捷當選,其他如賴品妤、苗博雅、吳崢、曾玟學、謝佩芬等(可能還有筆者粗心漏列之人)雖然落選,卻也都帶起改變的希望,除了可以回歸議員之職的苗博雅、曾玟學,吳崢已獲聘擔任民進黨新聞部主任兼發言人外,民進黨對賴品妤、謝佩芬,乃至單純積極全台輔選的林亮君等也應持續積極關注、培育與善用,唯有做出珍惜與善用人才的好示範,未來才能源源不絕吸引更多優秀年輕人加入。
在小黨部分,最可惜的是2016年時代力量邱顯智參選新竹市立委,與民進黨「永遠的總召」柯建銘結怨於先,選後黃國昌與徐永明的問政風格,又快速與民進黨形成對立,結下難解仇恨於後,加上問政路線之爭,也導致時代力量內部分裂,檯面上領袖人物分道揚鑣;2020年勉強再續命1屆,5席立委已減為3席不分區,但內鬥不斷,導致幾位實力堅強的318學運世代青年先後退黨,此時時代力量已經岌岌可危。而真正致命的一刀,則來自創黨黨主席黃國昌選在可說是最後關頭的2023年11月16日拋棄時代力量,轉投柯文哲懷抱,之後無論現任黨主席王婉諭如何努力救亡圖存,時代力量終究在2024年選舉泡沫化。
民進黨堅壁清野祇會造成雙輸局面
民進黨在2024大選對時代力量可說是採取了堅壁清野的策略,結果不僅無法維持2016、2020立委席次過半的絕對優勢,甚至還丟失立院第1大黨地位,雖然有各自多元原因,但仍可說民進黨與時代力量是兩敗俱傷。最明顯的案例,便是新竹市與新竹縣第2選區,民進黨與時代力量完全無法整合,雙雙敗選,如果事先有機會參考民調數據協調溝通,最後各自禮讓一個選區並全力共同輔選(尤其民進黨禮讓新竹縣第2選區,時代力量禮讓新竹市),以後來藍、綠、黃各自得票數來看,頗有機會民進黨與時代力量都能勝選,前者增加1個席次,後者避掉完全泡沫化的危機。
反觀藍、白雖然在總統、副總統的提名上沒有整合成功,但在區域立委的提名上,卻效法了上述2016年民進黨與時代力量的合作模式,雖然最後國民黨禮讓台民黨的選區,台民黨都沒出線,但其中蔡璧如參選的台中市第1選區,開票過程她的得票數一路與民進黨副院長蔡其昌呈現拉鋸,最後只小輸7千多票,可能使蔡其昌嚇出一身冷汗,雖敗猶榮。由於柯文哲已經宣示將繼續競逐2028總統之位,為侵蝕國民黨基盤,擴增台民黨版圖,加上新招降納叛的黃國昌對民進黨有著滿滿的莫名仇恨,未來4年與國民黨合作的可能性與次數,絕對遠多於民進黨。
賴清德固然打破了台灣民主轉型後每8年政黨輪替的慣性,但也再次回到朝小野大的不利施政局勢,如何藉由擴大社會連結與支持,克服此一施政困境,避免締造民主轉型後首位總統無法成功連任的難堪紀錄,將是賴清德第2項艱鉅的挑戰。但克服困境的具體作法,不是要新科立委「多讀書、少應酬」,更不能放任選戰的那幾位沒有執行政策能力、卻很會「搞政治」核心成員(以上聽自民進黨資深政治人物的形容語)把政治搞得烏煙瘴氣,而應積極聯絡時代力量、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台灣綠黨、台灣基進等小黨以及過往民進黨在野時會經常合作的公民團體,建立溝通平台,包容不同意見,廣納雅言,甚至直接洽商適當人選(如時力邱顯智、王婉諭、基進陳奕齊、綠黨余筱菁等)邀請進入體制一起為共同理念努力。簡單地說,就是選後仍應繼續貫徹賴主席選戰時高舉的「民主大聯盟」理念!
作者是因為喜歡大自然與賞鳥,而把法律用到保護環境與土地上,卻滿身不合時宜的律師。
- 原來柯文哲的新政治是選舉發大財 - 2024 年 8 月 28 日
- 民眾黨在農曆七月舉行的一場掠交替記者會 - 2024 年 8 月 14 日
- 政治口水猛於凱米颱風 - 2024 年 7 月 3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