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花運動10年回顧:再訪2013年的馬王政爭與反黑箱民團

羅承宗
725 人閱讀

2014年3月爆發的太陽花學運,倏忽迎接10週年紀念日到來。晚近,許多媒體企劃了不少太陽花十年系列報導。若要全盤性地瞭解始末,維基百科對該事已累積5萬餘字(包括註釋)的隆重規格對待,將事件的來龍去脈有相當詳細描繪與分析。另外,在國家圖書館碩博論文資料庫裡,計有52本學位論文標題直接提及太陽花學運,同時亦計有45本學位論文論及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顯見太陽花學運相關學術研究,近年深受年輕研究者青睞。只是,也要坦然面對的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各界對太陽花學運的相關研究或許還會延續,只是終將隨著時間流逝而逐漸淡去。

10年前的太陽花學運,再次讓世界看見台灣。為了對抗行政與立法權躁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台灣社會展現了強大的公民力量,超越政黨格局而力挽狂瀾。這些相關的研究與論述頗為充沛,無庸贅言。10年後的當下,國內外政經局勢已經有相當大的轉變。於今再次回顧波瀾壯闊的太陽花學運,筆者認為以下兩點,或可稍加補充。

感謝馬英九撕裂中國國民黨

首先,倘若要探究成就太陽花學運的最重要核心人物,筆者認為並非佔領議場的學運領袖們,而應「歸功」於馬英九總統。馬英九於2008年當選總統、並取得國會優勢席次,形成中國國民黨完全執政態勢,於2012年並打敗民進黨籍的挑戰者蔡英文,再度贏得總統連任,氣勢恢弘。當時政治自信爆棚的馬總統於2013年9月主動掀起馬王政爭,意圖拉下同屬中國國民黨的立法院院長王金平,結果卻功敗垂成。

尤其,一向以「湖南人」自居的馬英九總統對台灣本土派「政通人和、沒有敵人」的政治領袖王金平院長下手,更掀起了中國國民黨內部敏感的省籍糾葛對立。倘若沒有2013年9月政爭釀成中國國民黨籍的總統與同黨的立法院長政治惡鬥在先,隔年3月佔領議場、手無寸鐵的學生與民眾再如何熱血激情,終究也無法對抗現代化警力優勢驅離。

2014年3月20日王金平院長「不會以警力驅離學生」承諾,儼然就是對發動政爭的馬英九總統回敬半澤直樹式的「加倍奉還」。中國國民黨2016年後失去中央執政權迄今,終究跟馬英九總統下了這步錯棋脫不了關係。莫怪最近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所出版的新書《美中對抗下的台灣選擇》裡,也直指馬英九任內最失策,就是2013年的馬王之爭,並稱此為馬英九政治生命結束的開始。這個評論,相當精闢。

民間社團才是積蓄318運動能量的關鍵

其次,回顧這10年來,太多的相關研究聚焦的時間點在2014年3月後,對於2013年的醞釀相對討論不足。回到2013年1月,由民進黨主導發動「人民火大、一路嗆馬」大遊行,以「要生活、要民主、要改革」為口號,以「換內閣、反媒體壟斷、召開國是會議」為主要訴求。

318圖畫。圖片來源:蔡其達提供

在當時,其實馬政府已基於2010年6月簽署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開始展開進行《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後續磋商。只是,反服貿這題似乎不在當時民進黨所設定的政治戰場上頭。2013年6月21日《兩岸服貿協議》簽訂後,同年7月5日台灣教授協會會長呂忠津教授曾率包括筆者在內的學者共6人拜訪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期盼最大在野黨民進黨一齊加入反對陣容,惜遭不甚積極回應。

此後,數十個民間團體迅速決定擴大成立「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並於2013年7月27日台北市凱達格蘭大道上舉辦「反黑箱協議,要生存權利」全民大會,其後並持續傳遞《服貿協議》對台灣將構成之惡害,點滴凝聚社會的反對聲浪。簡而言之,在2013年諸多公民團體的能量累積基礎上,才有隔年3月太陽花學運所爆發的運動量能。遺憾的是迄今為止,各界對2013年「太陽花運動前傳」探討密度似嫌不足,有待各界補完。

作者1973年台北市生。台大法律學士、碩士,輔大法律博士。現為南臺科大財法所教授兼所長。主要關心學術領域為財政法、行政法、地方自治與娛樂法。著有《新世紀財稅與預算法理論與課題》(2011)、《財稅法制的新視野》(2016)、《地方法制的理論與實踐》(2019)等學術專書。同時亦為 ACG、GUNPLA與 Big Scooter 愛好者。

留言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