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記後挑戰才真正開始

郭文彬
638 人閱讀

2024年總統大選即將進入最後決戰階段,最近幾個月喧騰多時又來回翻轉的所謂「藍白合」,似乎即將畫上休止符。

如此,是否意味,民進黨及她的總統候選人,即將輕騎過關、邁向勝利?或者,還會面臨更多、又是哪些挑戰?

接下來真的是「垃圾時間」嗎?

有人認為,從現在直到明年一月十三日大選投票日,將是勝負已定的「垃圾時間」。

我個人沒有這麼樂觀。

觀察台灣民主化以來大大小小各種選戰歷程,這二十幾年藍綠對抗經驗中,選舉結果,不能用數學定理中的三角形兩邊和恆大於第三邊」來預測:2014的新竹市長、2018的台北市長、2022的台北市長,分裂的綠可能會贏、分裂的藍也曾經獲勝。

由此可見,藍白合即使破局,也不直接等於綠營必勝,有三個主要的影響因素:

第一、藍綠板塊移動:偏綠或偏藍選民,並非一成不變的鐵板一塊,常常隨著候選人個人條件對比、國內外政經情勢、以及相對陣營選戰策略,而有所轉移。

2014年的台北市長、桃園市長、基隆市長等,2018年的高雄市長、宜蘭縣長、雲林縣長等,都是顯著的例子。

第二、棄保效應發酵:在超過兩位候選人參選的選局中,進入選戰後期,各候選人強弱態勢逐漸明朗之際,政治光譜相近的候選人支持者,常有棄弱保強的選票流動現象。

棄保效應首見於1994年台北市長的「棄黃保扁」,藍營的部份選票轉投陳水扁以致他當選;以及1998年同為台北市長選戰的「棄王保馬」,同為新黨候選人,王建煊的市長選票整整比市議員少了23萬,當年馬英九才贏了陳水扁8萬票。

從此,棄保效應其後屢見於各項大小選舉,不贅述。

第三、殺手鐧戰術:比較通俗的名稱,叫做「奧步」戰術。早年扭曲選舉結果的最大殺手鐧,當然就是國民黨威權時期的選舉做票手段,停電塗改唱成廢票等諸多手法,不過這種行徑在民主化以後逐漸沒人敢繼續。

其次是買票,包括現金、期約、飲宴、禮品等型態,不過現今大多僅見於基層選舉,全國性買票畢竟風險太大。

最常見的奧步是選前造謠,1993年蘇貞昌連任屏東縣長因對手抹黑「貪污」而敗選、2004年陳水扁連任被指控收受非法政治獻金、2014年選前連勝文遇刺國民黨影射民進黨買兇……導致選情急轉直下而改變或幾乎改變選舉結果。

當然,逆轉選情情勢的,除了前述三個較為常見的面向,也有歸因於己方選戰策略選擇。

選戰中掌握議題主導權的人贏

選戰常勝軍的陳水扁前總統曾有一句名言:「選戰中掌握議題主導權的人贏」,歸納以往多次選戰結果,確實如此。選戰中相對陣營的議題攻防,必然無時不刻都在進行,但是,哪一個陣營能提出更能聚焦民眾注意力、更有公眾說服力、而且簡明扼要足以打動人心的,就更容易取得勝選果實。

2004年陳水扁的「相信台灣、堅持改革」,既是宣揚自己愛台保台、進行國防社福司法多項改革,也成功形塑對手親中及反動形象。

2008年馬英九以「終結貪腐集團」、與「馬上就會好」,凸顯民進黨執政弊案爆發及經濟衰退等問題,也順利走向勝選。

2016年蔡英文則以「點亮台灣」,訴求馬政府親中以及無能的特質,引發選民共鳴而重新贏得政權。

這就是民進黨在選戰的這個階段,所要面臨的最重要挑戰:為什麼,選民應該繼續投票給民進黨、給賴蕭配?支持賴蕭配,將給自己帶來什麼正面利益?或者去除什麼負面威脅?

目前賴蕭配的競選團隊,公諸於眾的競選主軸,比較鮮明的只有「挺台灣」,加上英文的「Team Taiwan」。還不錯,但是不夠。

所幸,據了解,賴蕭團隊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也正在積極研議新的主軸之中。

針對此一課題,我曾經借箸代籌、野人獻曝地想出了一個粗淺草案:「跟著地球轉,信賴護台灣」。

後者為民進黨一貫立場,也是賴蕭團隊長期以來的主打口號,無庸重複;後者主要提醒選民,正當全世界民主及進步國家,對於中國近年來瘋狂擴充軍備、對南海台海宣示強硬主權立場等侵略性政治路線,產生重大而明確疑慮,以及陸續採取具體措施試圖抑制中國長年以來的不公平貿易作為,此一時刻臺灣應該加入世界主流見解,而非逆向行駛而鎖進中國。

以此建立並彰顯民進黨與藍白政黨的相異,並激發選民的認同和投票意願。

理性說服,感性號召

接下來,另一個挑戰則是,除了理性說服選民支持之外,如何能夠感性號召支持群眾投票、尤其更重要的是拉票以及催票意願,也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2022年縣市長選舉民進黨大敗,並非源於對手政黨得到更多選民支持,而是自己陣營選民出席投票的意願降低。各縣市投票率普遍下降四至六個百分點,大多是跌落在綠營得票率,藍營不過維持平盤。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Covid-19疫情持續三年,相當程度惡化了庶民經濟,改變了民眾對於政治事務的關懷強度;在野黨派幾年來對於政府防疫政策的各種扭曲攻訐,磨損了不少綠營支持者的向心力;當然,不可諱言輔選主事者欠缺強有力政治訴求也是成因。

投票意願問題,還可以連動到下一個主要的挑戰:在野黨派的長期間、無根據、無差別、無底線的指控蔡政府貪腐,究竟能否造成足以扭轉選情的效果?民進黨方面又應該如何反制?

從2008年的前例來看,這招是確實有效的,台灣選民,在看待藍綠兩黨的廉潔和私德問題上,有著奇特的雙重標準。

至於如何抗衡,除了不厭其詳的重複逐案說明,其實不妨從宣示加重刑罰、開放政府決策過程、挑戰在野黨派共同連署反貪承諾書等,採取類似的主動出擊政治動作,否則,倘若一味陷入被動解釋的處境,將會一路挨打終至積非成是。

綜上所述,在不到兩個月之後的總統大選中,民進黨應該頗有機會繼續維持執政地位,只要主事者能認真面對挑戰並戒慎謹懼拆解各項危機,終將渡過重重磨難贏得最後勝利!

天佑台灣!天佑民主!

作者1963年生,台北市人,台大學運世代,曾歷任《自由時代》週刊、《自由時報》等媒體記者,以及國會助理、總統府參議、民進黨中央部會主任等政治職務。自戒嚴時代即參與台灣民主運動,一直在幕後工作,歷經幾乎每次大小選戰,政治經歷及掌故豐厚。

留言評論
郭文彬
Latest posts by 郭文彬 (see al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