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藉著中華民國憲法葬送中華民國主權的局

宋承恩
1.6K 人閱讀

2024大選副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會的最後,趙少康大聲喊出:「中華民國憲法是我們的保命符,堅持中華民國憲法不給老共打我們的藉口。」

電視辯論會媒體提問的環節,中國時報、聯合報的代表也有志一同地將焦點集中在「憲法」。

一般而言,憲法不是選民特別關心的議題;藍白陣營主打國內議題,憲法應該也不是在他們議題清單的前幾名。所以,這到底在問什麼?

關心憲法?但必須區分大 C、小c

中國時報執行副總編輯周慧如的提問,隱含著「憲法解釋」:「在《中華民國憲法》對固有疆域已經有所規定,而《增修條文》裡面有因應國家統一前的文字,內容顯示台灣,大陸同屬於中華民國,也就是說大陸也是中華民國的領土」; 「反過來說,目前兩岸就是在中華民國底下的一國兩制,分為大陸和臺澎金馬制度。」就此叩問候選人是否認同「中華民國憲法」以及上述陳述。

聯合報執行副總編輯王茂臻的提問,先是(稀薄地依據美國學者《外交事務》期刊文章所提及的個別論點)立下「《中華民國憲法》與《臺獨黨綱》彼此並不相容」的前提。在此隱含的二元對立前提下,叩問三位候選人: 「《中華民國憲法》與《臺獨黨綱》,誰是護國神山?誰是神話、鄉愿與災難?」

兩大報編輯臺不約而同將電視辯論的唯一提問機會,貢獻出來關心憲法,令人感動。但他們所關心的,嚴格說來是《中華民國憲法》此部文書,而不是憲法或憲政本身。

憲法(Constitution)一詞,學理上可以區分為大 C(Constitution)與小c(constitution):後者指向constitution 此一概念所涵蓋事項的法則內容與實質運作,例如人權保障、國家權力的行使、機制與其產生方式;前者(Constitution)則指承載小c(constitution)的文書。

大 C(Constitution)、小c(constitution)兩者並不完全一致:每個國家或政治體,都有其基本運作法則,但不一定都有憲法文本(例如不成文憲法國家);有憲法文本的情形,其載具也不一定帶有「憲法」名稱(例如以「基本法」名義行之);成文憲法文本所記,並不能完全代表實際上運作的國家基本法則;憲法文本所載,歷經實踐淬煉與司法審查或解釋,發展出活的憲法。任何國家,不論民主或極權,都有實際運作中的「憲法」,但堅守人權保障、民意作為正當性基礎、權力分立、司法審查的民主國家憲法,與極權國家為權力服務的憲法,其間自是存在雲泥之別;民主正經歷挑戰的國家例如波蘭或以色列,掌權者亦往往先向例如憲法法庭或最高法院等重要憲政機關開刀。

把大 C(Constitution)、小c(constitution)包在「憲法」一詞中,也造成總統、副總統候選人的混亂。最明顯的例子是趙少康:他一方面侈言遵守憲法副總統分際,還說:「憲法是保命符」,另一方面卻對於憲政體制少了一分尊重,以致可以輕言因為副總統「卑微、無事可做」,當選後將放棄所有副總統的薪水,將官邸捐出供作青年住宅,完全不顧副總統備繼任國家元首,總統缺位時代行其職權的憲政角色,也忘了他目前以副總統候選人身份跑行程,已依法令享有特勤維安。

對於「強勢副總統」的質疑,趙少康也用「憲法」回應,說「憲法怎樣規定就怎樣做」,規避了對手實際上所質疑的,是對法律與制度無甚概念的國民黨候選人的背後靈。在是否將行使公民權的年齡限制降低到18歲的議題上,在2022年修憲公民複決時,趙少康持反對意見,理由並非與憲政或人權有任何相關,而是認為青年選票不利國民黨。

柯文哲對於「大陸地區與自由地區」的區分,同樣也以「法令的規定還是要遵守」,以形式的方式虛答了認同與處理的問題,儘管他提到多數民意支持「維持現況」,似乎對於問題的核心有一份了解。

藍白陣營主張「聯合政府」與「內閣制」,也不是出於對於憲政上中央政府體制的關心,而是基於現實政治利益、著眼於選後對其有利之權位分配與安排。

與其說是在關心我們這個國家的憲法原則或憲政實踐,這些攻防所指「憲法」,不如說是在問《中華民國憲法》此部文書,而不是憲法或憲政本身。

進一步言,這些問題藉著「憲法」的表面包裝,其實在問候選人是否認同「一個中國」,以及如何處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

對於各陣營選戰攻防來說,中國國民黨欲藉此凸顯「反台獨」;台灣民眾黨凸顯「兩岸一家親」與相互理解;民主進步黨則重申「互不隸屬」。

藉「中華民國憲法」偷渡「一中原則」

媒體與候選人之所以在「憲法」一節上纏鬥,不是因為關心憲政體制,而是圍繞著中國國民黨陣營所提出的「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

侯友宜方面主張,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華民國領土包括台灣與大陸,只不過目前台灣的治權屬於中華民國,而「大陸地區」的治權屬於中共當局。這些語言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是前總統馬英九從任內講到現在的一套解釋。事實上,侯友宜也多次引用馬英九的兩岸「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的政治公式。

藉此,侯友宜接受「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拒絕接受「一國兩制的九二共識」或「民進黨汚名化的九二共識」。也就是說,藉著「中華民國憲法」的帽子把「九二共識」給偷渡了進來。

這是因為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2019年1月2日為中共《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的談話中,把「九二共識」形容為「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同時要求為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探索「兩制台灣方案」。在習近平的模式下,不但沒有所謂「一中各表」的空間,更擺明了就是「一國兩制,台灣方案」。

在習近平的「九二共識」下,根本沒有主張中華民國的空間。這並不是民進黨把它給「汚名化」,而是習近平講話白紙黑字寫下來的。

中國國民黨想續推「九二共識」框住台灣,又不能接受在台灣無政治市場的「一國兩制」,只能轉個彎主張「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這套東西是怎麼來的呢?邏輯上可能嗎?實際上又會帶來怎樣的政策?

國共合謀框住台灣

「九二共識」存不存在,內容到底是什麼,多年來爭議不斷。其起源,其實不是發生在1992年,而是事後的追溯與定性,也就是說,會談發生在1992年,但雙方並沒有「形成共識」的意圖,也沒有談出「共識」。1992年時,並沒有「九二共識」這個詞。

學者吳介民的研究清楚顯示,中國方面1999年為了因應李登輝的「特殊兩國論」,提出「一九九二年兩會達成共識」的概念,重點在「堅持一個中國」,欲藉此框住台灣。在台灣,則是中國國民黨與其合謀,「拿香跟拜」,由蘇起在2000年將之簡稱「九二共識」。中國國民黨對內宣傳「九二共識」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一中各表」),但中共1999年所指的則是「堅持一個中國,一個中國內涵可以不討論」。「不討論」是暫置不論的意思,不是可以接受「各自表述」的意思。也就是說,對於中國來說,自始即沒有「各自表述」的空間。

這是為什麼在2015年新加坡的馬習會上,馬英九是這麼說的:「海峽兩岸在1992年11月,就『一個中國原則』達成的共識,簡稱:『九二共識』。」

由目前仍主張「九二共識」者的公開發言,以上也可以得到證實。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2022年訪美時,主張「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是「兩方在模糊的情況下建構創造出來的」「創造性模糊」。趙少康在電視辯論時的「稀飯牛排說」,也是在表達其實這是「沒有共識的共識」。

很清楚地,中國國民黨方面所接受的「九二共識」,最核心的意義實際上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只是模糊焦點的障眼法。中國國民黨認為「九二共識」可以作為與中共談判的基礎,但問題是面對中國時,其間的「創造性模糊」這塊遮羞布就會自動消失,中國國民黨方面會自動退讓,幾乎無一例外。

歷次台灣總統大選,不論透過來往兩岸的紅頂商人,或中國國民黨的政治人物力推,國共一次次以「九二共識」試圖框/誆住台灣。2024大選更是大費周張把沒有留下隻字片語,基礎搖搖欲墜的「九二共識」,提升到「憲法」的層次。「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又是怎麼來的?

2016年蔡英文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宣示「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事實上,稍早之前,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美國公開演講時,針對蔡英文已當選,即將接任總統的新局,表示「希望台灣新領導人能夠遵守他們自己的憲法,台灣與大陸同屬於中國」,希望透過「他們自己的憲法」框住新政府的兩岸政策。

但中國對於蔡英文總統的說詞並不滿意,隨即以蔡政府「不接受九二共識」為由,對台灣展開一連串打壓,包括壓迫跨國企業或電商將台灣改名,在國際上對台灣發起全面性的「去主權化戰爭」。蔡英文政府方面的對應,則是以「維持現狀」為主軸,進到「不挑釁、不冒進,但堅守國家立場」,再進到2021年的「四個堅持」,包含「互不隸屬」:「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值得注意的是,《中華民國憲法》上的國家地位,並未有任何改動。

也許因為對於「他們自己的憲法」此一模式有所保留(等於事實上承認了中華民國),中國方面日後沒有再提此一說詞。接棒的,是馬英九。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

馬英九2023年3至4月訪中,老調重彈引用法條主張「台澎金馬與大陸都是中華民國國土」;但他將此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法加以連結,指出「中國大陸1982年版的憲法,也寫到『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雙方異曲同工」,以凸顯「兩岸同堅持一中」。

在中國講不夠,還到美國講:2023年10月馬英九與美國智庫閉門座談時,鼓吹台灣執政者應基於《中華民國憲法》,回歸兩岸共同政治基礎「九二共識」,重啟與中國對話。據馬英九辦公室轉述,馬英九還建議美國應該促成兩岸和談,而不是坐視台灣執政者走向台灣獨立。

後面這點,與2022年11月拜習會,習近平呼籲美國應該「停止武裝台灣,支持中國和平統一」,異曲同工。由近來中國以對台軍售為由,制裁五家美軍工企業看來,中國對「停止武裝台灣」一節,蠢蠢欲動採取措施,壓迫他國政府或民間企業。

「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的形成過程,與「九二共識」神話的塑造過程,如出一轍,都是中國發令,中國國民黨呼應,藉台灣民主各種場合與政治程序放大,對不符合其方向者施加壓力。各位在電視辯論會上見到的討論「憲法」,是國共合謀框住台灣的最新展演。

為「統一」的合法性鋪路

「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究其內涵,仍是「一中原則」,換湯不換藥。之所以要大費周張,是因為習近平將「九二共識」等同於「一國兩制」,把「九二共識」給玩死了。在馬英九精心策動下,「一個中國原則」華麗轉身,搖身一變成了這個國家《憲法》的核心理念。

《憲法》並不是一份文件,而是國家運作的基礎規範,這是必須區分清楚的。《憲法》也不是政治立場的神主牌,而是為活生生的國民存在。中國國民黨藉「中華民國憲法」偷渡「一中原則」,把活的《憲法》抬上神壇,不但偷渡《憲法》名義供政治使用,也讓國民對國家運作的重要面向產生距離與厭倦,是非常可恥的。

馬英九南京謁陵,面對「中華民國憲法」感懷落淚,藉以表明「中華民國法統」與中國聯繫。但是,「為什麼在死人中找活人呢?他不在這裡,已經復活了。」

「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還有一個惡毒的意涵:藉由將「一個中國」提升到憲法的層次,中國國民黨藉此主張「統一是合法的」;隱含來說,「獨立」、或「台澎金馬不受中國統治」,是非法的。在中國對台灣虎視眈眈,升高軍事威脅的今日,政治人物有義務講清楚,中國對台灣使用武力,究竟是不是非法的,特別在眾多國際文件與聲明,皆明白表示強烈反對中國以武力單方改變台海現狀的今日。

值得注意的是,2024大選過程中,中國國民黨即使侈言強化國防,保衛台灣,卻從未表明中國使用武力是非法的。趙少康呼籲中國在大選期間降低軍事活動,是以中國「表達善意」視之。國家安全能夠仰賴意圖侵略者的善意?

實際的政策差異

面對中國國民黨藉憲法名義框住台灣的攻擊,民進黨方面目前的對應,值得提及以下兩方面:

第一,賴清德總統候選人,看來是具備憲法意識、大C與小c區別,也明瞭對手的政治圖謀的。在電視辯論會上他是這麼回答的: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其實也是人民權利的保障書。我們談憲法要優先,談人權保障。要有人權保障,一定要重視民主,自由的憲政體制。

如果拿民國三十五年所制定的憲法來看的話,其實你會失望的。當年李登輝總統任內,推動六次修憲,目前我們在台灣運作的這一部分是增修條文,也就是以台灣為發展,為中心的內涵的增修條文。

如果憲法或是其他的法律可以團結國人,我們當然要尊重,要採用。但是如果要用來解決兩岸的問題,這恐怕又是另外一個層次的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始不同意中華民國的存在。我們今天在國內把中華民國當作是兩岸的護國神山,到底是要促進和平還是要給台灣帶來災難?」

也就是這段,使他受到柯文哲所發起的攻擊,指責他「把中華民國當作災難」。柯文哲講話模模糊糊,但抓人語病聽得很仔細,明顯也是清楚此間的局。

就此,蔡英文總統藉2024新年談話中回答記者提問,表示執政團隊所反對的,是:落入「九二共識化」的《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憲法不是風險,但是與「九二共識」的連結才是風險;把「九二共識」跟憲法混為一談,才是真正令人憂慮的地方。

看來,各陣營領導人物都非常清楚,2024大選國共在玩的遊戲:以憲法偷渡一中,以框住台灣。本文的目的,是為選民拆解其間的繁複語言,試圖透視問題核心。

經過政策的辯論,同時考量到中國國民黨向來的政治主張與實際表現,以及其兩位候選人多次引用馬英九政府時期的施政理念例如「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兩岸高於國際」、「外交休兵」等,兩個主要陣營在對中政策,乃至延伸至安全與外交方面,實際政策的圖像大致如下:

安全政策方面:

民進黨:強調強化台灣自我防衛能力及與友邦夥伴的合作,以嚇阻中國威脅;

國民黨:名義上強化國防,但強調與中國對話以降低緊張,同時注意不挑釁中國,不排除視台灣強化國防的行動為對中國的挑釁。

經濟安全政策方面:

民進黨:強調降低對中經貿連結風險,藉出口市場多元化降低對中貿易依賴;

國民黨:口頭上加強國際連結,但主張與中國強化經貿連結,包括重啟服貿、引進中國觀光客、試探性放寬中生在台就業機會。

外交方面:

民進黨:強調國際連結與自主外交;

國民黨:認為搞好對中關係是拓展外交空間的前提。

總體施政心念:

民進黨:心念國際;

國民黨:心念中國(多位駐台外交官回憶,馬政府時代談論任何國際問題,馬英九總統必先提及對中關係緩和的「成就」;「兩岸高於國際」的思想也導致馬政府並不將台灣視為國家,以致有重兩岸、輕國際的方向,甚至有裁撤外交部條約法律司之議)。

至於台灣民眾黨,柯文哲提出的是「底線」說。他的底線是「台灣要保有現行的民主,自由,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

在這個底線之下,願意與中國在對等尊嚴與五個互相下談判。

此一「底線」與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高度自治,基本上是一樣的。不同的是,香港的自主,有國際條約與基本法的保障,尚且被中國蠶食鯨吞沒收殆盡,殷鑑不遠,眾所皆知。

台灣處於中國之鄰,中國又未曾終止對台主權主張,台灣各種政策勢必牽涉中國種種。怎樣的路徑能夠確保台灣主權、和平與繁榮,視選民的選擇。

至於「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一局,選後仍會持續,不論誰當選。

如果藍白候選人當選,將面臨中國極大的政治談判壓力。畢竟,習近平已將重心調整至「和平統一」。屆時的和平,恐怕是表相的,沒有戰爭的和平;委曲的和平也是和平?

如果是綠營候選人當選總統,可能面對國會新局,但行政部門可望繼續維持蔡英文政府時期堅持主權與國際連結的路線。但內部反對陣營應該會繼續指責其政策「違憲」且不利兩岸和平,中國也應該會關注賴總統520就職演說將釋出怎樣的訊息。

如果520就職演說持續「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的政策不變,中國是會像2016年間的升高敵對與壓迫?還是採取不同政策,與民進黨政府互動?畢竟,2016年2024年的國際情勢,有極大的不同。但中國指控賴蕭乃至民進黨其他候選人「台獨」的局,已經玩得如此過火,是否還有轉寰空間?

和平並不是單向的,中國同樣有維持台海與區域和平的責任。台灣的國內政黨也許應該停止槍口對內,把力氣花在檢視中國的姿態與政策。還是,這也是緣木求魚?

作者為台灣制憲基金會董事

留言評論
宋承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