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應該是女的──古早颱風的命名法

胡芷嫣
801 人閱讀

前幾日,超級強颱軒嵐諾從台灣東部海域拂過,除了神奇的Nike勾勾路徑,許多人也在討論「軒嵐諾」這個颱風名字,聽起來「非常好吃」,像某款餅乾牌子。

圖片來源:翻攝自華視新聞YouTube頻道

這個乍聽之下很甜很美味(但其實很可怕)的颱風,實際上是以寮國的軒嵐諾國家保護區(Hin Namno National Park)命名。從千禧年起,香港、日本、泰國……等世界氣象委員會14個西太平洋周邊國家,開始合力製作「颱風名字清單」:每國貢獻10個蘊含本地文化自然風情的名詞,組成一份共有140個名詞的清單,每當西北太平洋與南海有熱帶氣旋成形,日本會負責從清單上依序挑選,幫新颱風命名。

除了寮國提供的「軒嵐諾」,2016 年聖誕節在菲律賓造成重災的強颱納坦(Nock-ten),也是由寮國提供,意思是一種翠鳥──附帶一提,納坦颱風因為造成大量損失,已經從颱風名單上除名;而前幾年為台灣帶來八八風災的颱風「莫拉克」,也是因為同樣原因,自颱風名字清單上封印,此生永不錄用(它是泰國提供的名字,寓意為綠寶石)。

善變的颱風,應該是女的?

在更早以前,颱風的命名,可不是像現在這樣民主而多元化。

如果你去問稍微有年紀的長輩兒時印象中的颱風,他們大概會告訴你瑪麗(Mary )、凱蒂(Kate)、艾莉絲(Alice)、葛樂禮(Gloria)……一系列歐美名。這時敏感的你可能會發現,那些古早時代颱風的名字,不只洋味十足而已──它們還清一色,都是女性的名字。

為什麼會有這種事?

原來,二戰之前,世界上的熱帶氣旋普遍還沒有名字,而是使用地理經緯度或數字編號,例如美軍會叫某一顆颱風「28°08’55.7”N 67°56’47.0”W」,日本則使用加進天皇年號的編號系統如「平成15, Typhoon No. 14」。

一串落落長數字唸起來實在麻煩,又超難記,以至於1944年起,美國空軍(USAAF)的氣象觀測員開始私下用他們女朋友和老婆的名字,去稱呼觀察到的熱帶氣旋──一部分可能因為海洋自帶母性/陰性特質,一部分可能因為熱帶氣旋不可捉摸、難以預測的路徑個性,讓他們聯想起自己的另一半(??)。

無論如何,沒多久,大家就發現這招很好用,用簡短好記的人名取代抽象數字編號,不只讓氣象觀測的預警工作更方便,溝通起來也更有效率。隔年,美軍就公開使用一份女性名字清單,來為太平洋海域的熱帶氣旋取名。再沒多久,約莫1953年,美國電視、報紙等大眾媒體也紛紛跟進,使用美軍取的女性名字,來報導熱帶氣旋、發佈陸上海上警報。(註*)

據稱普羅大眾對此沒有什麼異議。當颶風海瑟(Hazel)1954年席捲海地、美國、加拿大,奪走上百條人名,造成3億美金的嚴重財產損失,有人寫信抗議說,用名字稱呼颶風是可以,但只用女性的名字去稱呼這樣殺傷力極強的自然現象,是既不紳士又污辱女性的行為。

然而,有關當局堅稱99%的人民支持用女性名字稱呼颶風。所以在往後的十幾年裡,每一個在海上自然生成的熱帶氣旋,都被理所當然地冠上女性的名字。而那些年,全世界的(男性)氣象播報員──包含台灣──也樂於沿用這些名字,以充滿性別偏見的暗示,去描述報導自然現象:他們說這個颱風「善變」,說那個颱風「路徑扭捏」,甚至說這個颱風有「挑逗意味」。

直到1970年代,事情才開始慢慢轉變。美國「全國婦女組織」( NOW)提出抗議,要全國颶風中心(NHC)不要只用女性名字稱呼熱帶氣旋。女性運動者Roxcy Bolton也連續多年請願,要求全國颶風中心停止只用女性名字為颶風命名。眼看許多運動者加入抗議的陣容,眼看社會共識像熱帶海上的颶風一樣越滾越大、越滾越強、越滾越有威脅性,1978年,美國當局終於讓步,在颱風名字清單上增加男性名字,和女性名字一起輪流交替使用。

當第一位「男性」颶風鮑伯(Bob)在1979誕生,美國南部第一大報《休士頓紀事報》(Houston Chronicle)的記者哀嘆:

「鮑伯,颶風鮑伯,超級荒謬………。無論誰堅持,部分熱帶風暴現在應該要長起鬍子,一定不是這裡的人。這個決定顯示了對熱帶氣候的無感和不敬。」

他說:「全世界的漁夫和水手都知道,大海是一個『她』。」(The sea is a“she.”)

七年後,對平等變革心懷不滿的人(我想應該是個“he”?),仍公開投書說,我們應該要把熱帶氣旋用女性名字稱呼才對啊,否則,沒有辦法表達這個狀況的「浪漫」或「急迫性」啊。

為什麼女性颱風殺死更多人

日後的研究證明,事實恰恰相反。

普林斯頓大學心理系教授Susan Fiske,2014年分析數十年來的颱風數據,發現歷史上有女性名字的颶風,比男性名字的颶風,顯著地造成更多人死亡。為了理解這個現象的成因,Fiske跑了一系列心理實驗。

她發現,光是熱帶氣旋的名字是男性還是女性,就會影響一般人的災害預估與準備工作。例如,Fiske要男女受試者單從颶風的名字,去評估颶風亞歷山大(Alexander),跟颶風亞麗珊德拉(Alexandra)哪個風暴會比較危險,結果大家認為颶風「亞歷山大」比較危險。

或是,她問參加者颶風克莉絲汀(Christine)跟颶風克利斯多福(Christophe)來襲,要不要進行緊急撤離?多數參與者說他們會願意為颶風克利斯多福撤離家園,但不會為颶風克莉絲汀這麼做。

結論是,擁有女性名字的熱帶氣旋會殺死更多人,但害死人的並不是颱風,而是社會的性別偏見。

* 1950 有段時期美軍使用語音字母系統(Phonetic Alphabet )命名大西洋生成的熱帶氣旋,例如 A for Able, B for baker…等。但這個相對中性的命名法,最後輸給了比較有想像空間的女性名字。

留言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