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鑽木取火的女性特質

胡芷嫣
415 人閱讀

前兩天參加了一個頗盛大的產業論壇,主題圍繞這幾年業界共通的流行話題,能源轉型、生成式AI等未來科技趨勢,於不同產業帶來的變革。

這類論壇通常標榜黃金講者陣容,邀請來自跨國大型企業集團的高階經理人;雖然主題談的是產業宏觀動態,講者必定扣連回自己代表公司之微觀貢獻,類似場子聽多聽久,也聽得出裡頭多多少少含有企業公關的成份。

但這論壇比較不同的是,台上高階經理人講者逾八成為女性。中途我起身繞了現場一圈,見台下數十位來自各國聽眾,高達九成五為生理女。顯然主辦單位是為了具事業野心、有專業能力的女性受眾去,設計打造整場論壇,這也讓這個很硬核的活動,不斷飄逸出一種女性特質。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

我所謂的女性特質,並不是環境佈置或互動氛圍,而是某種唯有「社群」成員共同集結時,才容易浮現的隱性特點。這些特點平常流佈隱藏在每一小個體身上,但往往被更聲勢浩大、更符合主流期待的東西壓過去,只有當成員集結時,內在的點點星火才有機會被連結成一束耀眼的火炬。

例如,檯上不同的女性領導者,都很有默契主動提到讓自己被看見(visibility)、相信自己,與建立支持網絡,在她們職涯與人生發揮重要功能。

舉一個例子:當天講者之一美光科技副總裁Debra Bell,一個講話急促充滿熱情,個頭嬌小的女性,她在許多公開場合都談到自己身為女同志──科技業這個邊緣再邊緣的族群──曾經躲在深櫃的羞恥經驗。論壇這天,Bell提到菜鳥時期提案遭大主管直接否決,她的應對作法是一一私下請同事評估提案可行性,後來同事直接找上技術長,說服公司採用她這份提案。

這是你在陽性氣質的對談裡面,絕對聽不到的故事類型。雖然在「成功故事」裡(依照主流觀點的定義),我們都會聽到主角挑戰任務、克服困難,但在陽性荷爾蒙澎湃的故事裡,很少出現大篇幅自我否定的內心戲,也不太會有主角橫向編織建立自己的人際支持網絡(而不是衝衝衝直向突破困境)、同伴化解困難的橋段。

當女性處在個體層次時,連繫、溝通、支持……等陰性特質,會屈居在組織家庭(或,男性)背後默默運作;但當女性故事有機會集結、拉高到集體層次時,這些特質以及其重要性就會一再獲得彰顯。

***

事實上,不只陰性力量在集體層次得以示現,對女性的歧視也是。

歧視確實發生在個人身上,但一般而言,如果你只在個人層次觀察,其實很難發現它。

卡內基美隆大學教授Linda Babcock和作家Sara Laschever一起合寫過一本書, Ask For It: How Women Can Use the Power of Negotiation to Get What They Really Want,可以簡略理解寫為女性的談判教育訓練。書裡提及,歧視最危險之處,並非社會大部分男性覺得自己沒有歧視女性,而是,即使大部分女性相信社會有性別歧視,她們卻都覺得自己沒有受到性別歧視。

這個現象的成因,根據兩位作者解釋,就是歧視很容易以其它因素或理由掩飾,我們很難言之鑿鑿說歧視確實發生在「一個人」身上。

一個假設情境:公司有升遷機會,競爭者兩位,女性A與男性B。最後男性B獲得了這個職位。公司與A、B兩人有千千萬萬種跟性別無關的理由,可以解釋這個人事決定。可能因為B的大學科系,可能因為B有三個小孩要養,甚至可能單純因為B在爭取升遷時態度比較積極(先不談性別和後天態度養成的關係)。

大部分情況下,A以及A周遭的人會覺得這是個人能力問題。但若A有機會拉出這間公司的長期人事資料,她有可能恍然大悟,這間公司在處理人事升遷案時,兩位不同性別、同樣背景的競爭條件下,決策者九成都選擇男性競爭者。

雖然一般人看不到公司內部長期數據,但我們可以看到一份又一份跨國統計,顯示全球(即使觀念先進國家如荷蘭)都存在職場性別天花板,一份又一份心理實驗結果,揭露大眾做決策時確實反映了明顯性別偏見,甚至自認擁抱進步價值觀的人,潛意識都難逃社會偏見的影響。

***

A覺得自己因為能力不足在競爭中落馬,這還算是相對好的情境了。現實裡更有可能發生的是,A根本沒有主動表達想要升遷的意願──女性傾向相信世界與他人是公平的,自己只要默默努力做好工作,公司主管就會看見她的表現,給她應得的鼓勵獎賞。

但我們都知道,現實是,會吵的小孩有糖吃。Ask For It書名是一個雙關,Babcock 等人認為,在一般社會養成中,女性被塑造被動態度,因此不擅長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Ask for it),或是錯誤浪漫地覺得這個世界很公平,活該承受歧視的慘痛代價(Ask for it)。

論壇結束,晚餐交流時間,我和鄰座來自上海的科技業女經理人聊天,杯觥交錯間不知怎麼就聊到夫妻相處的話題。她為了台灣丈夫搬到異鄉發展事業,過程中少不了各種磨合,一度夫妻倆吵到不可開交。

她和我分享她度過關係挑戰的技巧──要向另一半溝通自己的需求,表達自己的想法,該吵的架也要不惜一切地吵。

請記住,她是來自中國的科技業高階女主管,負責整個亞太區商務發展。但這位事業女強人卻要直到非常時期,才能不怕檯面衝突,勇敢和自己的伴侶溝通自己的需求、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看著她的臉,想起東大名譽教授、女性主義領袖上野千鶴子和漫畫家田房永子的對談錄《上野教授教教我:從零開始的女性主義》。在這本書裡頭,上野對田房永子感嘆:「像妳這樣會和丈夫正面對決的,在同代裡極少。」

上野接著說:「這可是需要全力以赴的事呢。」

作者對於世界是如何長成今天的樣子,具有執迷不悟的好奇心;喜歡把事件放到脈絡中看,把人放進時代中看。確信這個世界有一百種可能,我們所知所生活的只是其一,而那些途經的或等待實現的,還藏在皺摺中。

留言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