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地獄的路由善意舖成:補助私立大學學費幫助階級流動?

胡芷嫣
2.6K 人閱讀

國中時,有一個要好的女同學,和我一起去補習班試聽。聽了幾次,正式報名繳費的時間到了,我邀她和我一起報名,心裡想的是多一個玩伴,她卻面有難色要我騎單車陪她回家,一起和她媽說。

我記得她最後沒讓我進家門。我也記得我站在她家外,低矮騎樓下,隔著紗窗門,聽見她媽媽責罵的沙啞聲音傳來:她媽媽激動拒絕她補習的要求,說家裡哪有錢,說這幾天下雨爸爸都沒工作沒有收入知不知道,說她怎麼這麼不懂事。

「我當時真是驚呆了」還不足以形容這次經驗影響的深刻。從小就被拖著去上學、上美語、上才藝,我從來沒有想過,主動要求課後補習,非但沒有得到家長的驚喜讚美,竟然還反過來被狠狠罵一頓。

圖片來源:翻攝自華視新聞YouTube頻道

這個月教育部針對私立大學的補助正式實施,threads 上湧出許多類似的回憶故事。有不少拿到這筆補助資源的大學生發文感謝政府,也有許多像我一樣只是投胎幸運的孩子,回顧求學路上,自己擁有的不對稱的優渥資源,支持政府幫助沒那麼幸運的同儕。

那些故事都很寫實,也很動人。在另一廂柯文哲說出「如果只限大學生投票民眾黨早就當選了」這種自詡菁英的勢利言論(但脫離現實到堪比阿 Q 自慰),很欣慰台灣同時有很多年輕人,眼裡看見的世界格局是廣闊的,裡頭仍有公義的。

這些年輕人明白,考試的結果, 20%是顯示個人才智,剩下的 80%,是出身背景。

相對於那些下課要去夜市幫忙擦桌子、沒有錢繳補習費、回家甚至沒有書桌寫功課的同學,我們只是投胎幸運,到一個可以支持後代讀書的家庭,有補習班可以去,有熱呼呼營養均衡的晚餐吃,有私人空間安靜讀書複習,關鍵考試前有家庭當靠山,可以心無旁騖準備(甚至有人可以不事生產整整一年重考台大醫科)。

這些年輕人明白,學業成績既然是環境先決,那家庭條件好的學生拿到好成績,進入國家資源挹注豐厚的公立大學,繳最低廉的學費,而原本就處於劣勢的同學,拿到爛成績,結果必須負擔比相對富裕者更昂貴的教育成本,根本沒道理──這樣的高等教育,只是社會階級複製的龐大無情機器而已。

***

然而,我也擔心,那些類似的回憶故事,講得過於動聽。

太過動聽,反倒模糊了真正的議題。

私立大學學費補助,琢磨其背後理念,是促進社會階級流動,實現「真正的」功績主義/英才政治(meritocracy)。古代社會通過血緣或財富來篩選菁英,近代社會看重個人表現,而高等教育公共化──由國家提供或補助幾乎免費的高等教育──就是為了確保每一個人都可以接受同樣品質的教育,有公平的機會,實現階級向上流動。

我非常認同這個理念,但正因如此,我才懷疑,這個政策最後會收穫什麼效果。畢竟,平心而論,今天高等教育還是促進階級流動的有效管道嗎?

常態性通過後天教育達成階級向上流動,在人類文明裡,其實只佔了極短暫時間與極小人口比例,真的算起來,人類文明兩千年裡,大概只有二戰後大約三十年的黃金年代呈現這個趨勢。華人歌頌的「貧寒苦讀,一舉成名」的科舉童話,都是極端案例。

「靠考試翻身」完成階級流動,這個經驗今天已經很難在已開發國家發生了,全球皆然。不管是三級貧戶考上律師特考的陳水扁,還是幼年失怙當上總統的礦工之子賴清德,他們是上一世紀,社會結構還未如今這般 M 型僵化,學歷還有力道推動階級流動的強弩之末。

***

但,即使現況如此明顯,當政府思考用什麼方式提昇社會相對劣勢的機會,我們還是會得到有點不合時宜的膝反射回答:更好的教育。

致力研究社會不平等根源的經濟學家 W. Norton Grubb 將這種膝反射稱作「教育福音」(The Education Gospel),裡頭是一種根深柢固的「教育必為善」的信仰:學校教育可以解決一切社經與道德問題。無論國家或個體要付出多少代價,教育都是一門值得的投資。

但當今現實顯示的,並不是這樣。特別是,當我們說教育的時候,我們說的常常是文憑保證的就業機會和更優渥的薪水(在提昇弱勢機會的脈絡中特別是如此)。然而講白了,在氾濫私立大學教學品質良莠不一的前提下,在文憑膨脹的二十一世紀社會,不被市場青睞的後段私立大學學歷,到底可以保證弱勢家庭子弟什麼品質的就業機會?無條件補助私立大學,是在培養這些年輕人的能力,還是如《低級教育》 一針見血地抨擊:「供養一整個產業」?

《低級教育》作者 Tressie McMillan Cottom 指控:「私立企業化營利學院的高額學費以及他們不值一提的勞動市場回報,讓我們忍不住要好好想想『坑殺』這個概念:不管用什麼字眼,本質一樣就一樣。重點從來都不是企圖,而是造成的後果。」

當代雇主與就業市場,把職業教育的成本和風險,完全轉嫁給個人(與政府補助),這造成高等教育和職業前景密切掛勾,以及連帶而來,不受聘僱市場青睞的大學,給予海市蜃樓般的就業承諾。換另一個角度,用聽來非常極端且冒犯,但也許裡頭有幾分真實的話來講:那些被補助的私立大學學生,如果是公立大學生的對手,在未來將以同等的條件資源在就業市場競爭,我不覺得會有這麼多公立大學生表明支持這個補助政策。

我完全支持高教公共化,我想說的是,恐怕我們要改善的問題,遠比想像的更棘手──看起來已經夠麻煩的階級與社會結構還只是問題的表面,造成階級難以翻轉的深層癥結,是不同階級擁有的選擇條件與判斷力,先天就不正義,到了一個人的大學階段,這個不正義更幾乎要定型。

國中那位要好的女同學,後來有一次意外跌斷手骨折。她住院整整一個星期後,終於出現在教室裡。

因為她錯過了重要的基測模擬考,老師問她,只是手骨折,為什麼要住院一星期?

她說,因為住院可以賺保險金,媽媽要她住滿保險金補助上限。

她回答的神情很放鬆,很天經地義。那就是她生活的世界裡,「正常的判斷」。

複雜的問題,當然難有面面俱到的解方,但補助私立大學學費,只是實現社會正義的第一步──真正的教育,不只是一張進入就業市場的門票,而是讓一個人有能力擺脫資源不足造成的視野侷限,學會長遠思考,做出對自己和社會真正最有價值的選擇。否則,通往地獄的路往往由善意舖成,補助私立大學學費,可能最後幫得最多的,只是為雇主培養廉價勞動力吧?

作者對於世界是如何長成今天的樣子,具有執迷不悟的好奇心;喜歡把事件放到脈絡中看,把人放進時代中看。確信這個世界有一百種可能,我們所知所生活的只是其一,而那些途經的或等待實現的,還藏在皺摺中。

留言評論
胡芷嫣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