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災難我們都是倖存者

黃涵榆
134 人閱讀

千瘡百孔的花蓮亟待援助

四月三日上午七點五十八分,花蓮發生七點二級大地震,強度與九二一大地震相近。數百公里遠的雙北都會區都能清楚感受到地震威力,搖晃時間和強度令人驚恐,捷運軌道易位、多處大樓下起磁磚雨、大眾運輸停擺、山區房屋倒塌,筆者所服務的台灣師範大學也有不小的災情,包括圖書館書櫃倒塌、牆壁與水管爆裂。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

但這些災損與花蓮所承受的災情相較之下都算是微乎其微。截至目前已有十多人死亡,超過千人受傷,數十人失蹤或失聯,聯外公路柔腸寸斷,多處大樓與房屋倒榻,東華大學實驗室發生爆炸與火災,實驗器具與成果付之一炬。

日本第一時間就宣布捐贈一百萬美金援助花蓮,土耳其也派出救援隊,國際社會陸續伸出援手也都是可以預期的事。反觀對岸中國除了發佈一些關心花蓮災情的統戰宣傳之外,也不忘派出多架軍機騷擾台灣領空。

花蓮人的悲哀與覺醒

千瘡百孔的花蓮亟需台灣全體國民團結一致,投注人力物力援助。而此刻正在中國訪問的馬英九該哭的都沒少哭,配合中國土統戰,向國際宣告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看在飽受地震驚嚇正努力災後重建與重生的台灣人眼中,免不了有「養老鼠咬布袋」的感慨或憤怒。除此之外,國民黨令台灣人憤怒的還有黨籍立委近日在立院提案禁止政府發生緊急事故的時候動用特別預算?

即將上任副總統的蕭美琴在結束訪問捷克之後,隨即在地震後第一時間就視察花蓮災情,統帥大樓的花蓮鄉親有家歸不得向她陳情。那「統治」花蓮近二十年的傅家夫婦在做什麼呢?

日前傅崐萁貼出一篇家中——注意,傅氏夫妻住的可是網稱「九層塔」和「禮物樓」的霸氣九層豪宅——物品院落一地以至於無法居住必須住民宿的貼文,討拍的意圖再明顯不過。偏偏網民們不買帳,發現散落的都是高檔禮品,紛紛湧進臉書砲轟,傅刪留言刪不完乾脆刪文。

傅還加碼貼出嚴父把送禮的廠商趕出家門,他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在縣長任內挪用數億元的賑災款補貼飯店和水泥業樁腳。民眾這回學聰明,不少人在公民論壇倡議拒絕捐款給花蓮縣政府,卻在衛福部公告捐款帳戶三天之內捐款就衝高到三千多萬,並持續飆高中。

這次災變是不是能夠讓花蓮鄉親覺醒,看清傅家和國民黨如何長期把持花蓮政治資源,從一件又一件的開發案中謀取政治利益和個人財富,侵蝕破壞曾經有「台灣後花園」美譽的花蓮的好山好水?日後的選舉就能看到花蓮鄉親給的解答。

七點半上班和發文又怎樣

發生如此重大的地震,那些主張發展核能的政客和政黨們似乎都沈默了起來。地震是無法全然避免的天災,但是地震造成的傷亡損失卻總是有人為因素。災難顯然也是一門政治學,誰真心與人民站在一起面對災難和傷亡,誰只是把災難當作政治宣傳和提款機,誰是災難的幫兇或共犯,大家都要看清楚。

待業中的柯文哲自然也沒放過消費地震的機會,剛好搭配民眾黨這陣子主打的「七點半」(指柯文哲七點半就上班開會),貼出一篇柯文哲八點就發地震文,宣揚七點半不是開玩笑的。

So what? 難不成賑災是靠貼文快慢的嗎?這幾天柯文哲可是蹭顏清標蹭得比誰都勤快,難道是去台中救災嗎?大家應該還記得,總統大選期間侯友宜攻擊柯文哲一條捷運都沒蓋,柯文哲反擊新北環狀線都是他蓋的。這怎麼聽都怪怪的,因為這次地震造成軌道易位的捷運就是新北環狀線。

柯文哲先前很不屑政治人物捐錢,每天把科學性掛在嘴邊的他,竟說出「有沒貪污幹嘛捐錢?」這麼沒邏輯的話。結果這次地震後民進黨正副總統和黨籍縣市長大多宣布捐一個月薪水,賴清德更加碼捐出選舉補助款五千多萬做公益用途,柯文哲以民眾黨名義勉強捐了一百萬。

捐多少也許不是重點,政治人物的言行是否一致才是。更重要的是,地震災害的程度經常和是否過度開發、水土保持、公共安全體系等有關。柯文哲執政八年留給台北市什麼樣的都市空間和公共安全呢?他畫幾千億打造的「海綿城市」有讓台北比較不會淹水還是正好相反?

柯文哲任內的京華城容積獎勵已遭監察院糾正,他和前前任市長郝龍斌近日也為此互槓,兩人也為台智光的弊案持續交火中。

雙北市過去一年中發生過超過十起的房屋傾斜和下限路面出現巨大坑洞的意外。說是「意外」也許不夠精準,這當中幾乎都有公共工程、都市開法和建管審核的人為疏失,只不過是沒有成為媒體焦點。

蔣萬安似乎錯把「加速公辦都更」當作萬靈丹,他在這些事情上若非考慮不周或沒有警覺,就是圖利建設公司,犧牲的不僅是市民的居住權益,在在地都在為更大規模的災害種下人為的因素。

災難是例外狀態或無盡反覆的常態?

這次花連大地震發生之後,國際媒體大多盛讚台灣的救災反應迅速,大眾運輸都沒有大規模的損害,也沒有大規模停水停電。被藍白政黨污名化的前瞻計畫,也因為用在改善鐵路預警系統,使得自強號列車能夠避開掉落的巨石,避免更重大的傷亡發生。

重建固然重要,我們也的確因災難更覺得生死相繫,甚至因為國際友人的援助和國際媒體的肯定而感到民族驕傲。

除了這些再自然、再理所當然的態度和感受之外,我們還能怎麼體會災難對我們的意義呢?筆者一直以來都認為,面對災難我們都是倖存者,都在思考、創造活下來的意義。

災難多少有些荒謬和無意義的本質,多少有些像是「無區分殺人」。死去的人並不是因為他們做錯了什麼,活下來的人並不見得是因為他們更高貴、更值得活著。面對災難,我們自覺渺小,也更珍惜生命。

但是這不表示我們什麼都可以不用做、不用改變,能夠趕快回歸常態像以前那樣過生活就好,甚至訴諸不可知論,想像冥冥之中命運自有安排,一覺醒來明天會更好。若是如此,「旁觀他人苦難」或「生死與共」將淪為虛假的道德謊言,我們有將不知不覺淪為災難結構的共犯。

「當XX發生的時候,你在哪裡、在做什麼?」,是許多人回想災難當下的方式。從哲學的層次來說,這樣的回想意味著災難造成時間或現實感的斷裂,乃至於我們可以清楚標示它發生的人事時地物,衝擊之強烈甚至畢生難忘。

沒有災難是完全天然或自然的,災難總是會歷經政治、社會與心理的中介,甚至政治力的操控。然而,如果我們不想只是麻木地活下來,我們就必須對災難做出回應。除了「旁觀他人苦難」的同理心並採取實際行動之外,我們也該思考哪些人(包括我們自己)在哪些事情上所佔的位置和做了什麼。

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說,我們不願意記得的、不被理解的,就會以災難的方式不斷回返,纏繞和擾亂我們,我們自己甚至內化或強化那樣的災難結構。而真正的體悟帶來的是真正的例外狀態,讓我們有機會打破創傷與惡的無盡反覆與延長。

作者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不務正業,致力跨越學術藩籬,畢生最大夢想是臺灣人成為有知識、正義感和寬闊世界觀的新民族。

留言評論
黃涵榆
Latest posts by 黃涵榆 (see al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