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突襲以色列,會讓中東峰火暫告一段落嗎?

王臻明
892 人閱讀

伊朗在當地時間4月13日深夜,發射數百枚飛彈與無人機,突襲以色列,這也是伊朗首度從本土直接發動攻擊,讓國際社會憂心中東戰事會持續擴大。而伊朗隨後也立刻透過駐聯合國代表團發表一份聲明,強調伊朗是依照聯合國憲章第51條進行自衛,回擊之前以色列空襲伊朗大使館事件。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

以色列先動手,伊朗預告後飛彈與無人機伺候

在那場4月1日的攻擊行動中,以色列炸毀伊朗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的大使館,總共造成14人死亡,包括數名伊朗革命衛隊的高階軍官。據信這些高階軍官負責指揮伊朗的海外精銳部隊聖城旅(Al-Quds Force),並與目前控制黎巴嫩南部的真主黨關係密切。以色列會出手剷除這些伊朗將領,主要的目的就在打擊真主黨。

黎巴嫩的真主黨是由伊朗一手扶植起來的什葉派武裝組織,在過去多場戰爭中與以色列針鋒相對。在去年10月7日,控制加薩走廊的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突襲以色列,造成嚴重死傷後,以色列部隊大舉進入加薩走廊,想要一舉殲滅哈瑪斯,引起周邊許多伊斯蘭國家的反彈。其中反應最為激烈的就是伊朗與伊朗在背後支持的武裝組織,包括在黎巴嫩的真主黨與葉門的胡塞武裝。兩者分別展開軍事行動,攻擊以色列與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國家。與以色列只有一線之隔的真主黨,直接對以色列境內發動多次攻擊,而胡塞武裝則襲擊紅海航道上的歐美商船,以報復各國對以色列的支持。

以色列心知肚明,是伊朗在背後支持真主黨,協助策劃攻擊以色列的就是伊朗的聖城旅,因此鎖定聖城旅的將領,執行狙殺任務。當然,此舉一定會招來伊朗的報復,所以美國在伊朗攻擊前兩天,就已提出警告,伊朗即將對以色列發動攻擊,這也讓以色列有所戒備,讓損失降到最低,並未傳出嚴重死傷。以色列則依過去的慣例,揚言會強烈報復任何攻擊以色列的國家或組織。由於這次攻擊是由伊朗直接發動,以色列若進行報復,很可能會引爆兩國戰火。到時候美國支持以色列,真主黨與胡塞武裝支持伊朗,將變成大混戰,同時加薩走廊的戰事仍未結束,中東地區恐無寧日。

伊朗有意就此告一段落

不過,在伊朗駐聯合國代表團所發出的同一份聲明中,伊朗也表示,如果以色列不繼續犯錯,這件事就到此為止,同時說這是伊朗與以色列之間的事,美國最好不要介入。言下之意,就是伊朗並不希望繼續擴大衝突,若以色列不進行軍事報復,那伊朗的攻擊也將暫時告一段落,不會有新的行動。這也促使美國總統拜登,在稍後與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進行通話,據媒體報導,已成功說服以色列,不會進行報復性攻擊。這讓一觸即發的中東情勢,暫時緩解,周邊各國也陸續開放領空,解除警報。可以這麼說,以色列與伊朗在此次衝突中,極度克制,其背後的原因,頗耐人尋味。

以色列也無意再擴大爭端

一向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以色列,會在美國的勸說下,放棄報復,可能的原因之一,在於加薩走廊的戰事尚未完全結束,但以色列進行長達半年的大規模軍事動員下,已現疲態。日前以色列正從加薩走廊撤出部分軍隊,並將兵力集中在哈瑪斯的最後頑抗據點,就是想要減緩國內民怨,此時如果再與伊朗爆發戰事,對以色列來說非常不利。

其次是以色列不顧輿論壓力,對加薩走廊進行大規模軍事行動,釀成人道危機,讓以色列在國際上的支持度受損,需要時間修復,如果再執意對伊朗進行報復,恐怕很難獲得支持。最後一點,是伊朗的攻擊是為了報復之前以色列的空襲行動,在這一回合中,以色列本身的損失很輕微,卻成功除去多名聖城旅重要幹部,以色列並不算輸。

而站在伊朗的角度來看,以色列清剿哈瑪斯的行動已接近尾聲,此時再介入的意義不大。伊朗近期的一連串動作,如以大馬士革的大使館被炸為藉口,揚言封鎖荷姆茲海峽;在中國的居中斡旋下,與世仇沙烏地阿拉伯的建交;持續援助胡塞武裝,襲擊紅海上的商船;與土耳其在靠近亞美尼亞的邊界處,進行聯合軍事演習;與鄰國亞塞拜然交惡,雙方互相驅逐對方的外交使節,這些事情看似不理性又沒有任何關聯,但其實展現出伊朗對於未來情勢的看法。伊朗認為隨著美國的注意力轉移至印太地區,俄羅斯又深陷烏克蘭戰場,傳統的兩大強權都無暇顧及中東,是伊朗的天賜良機。

伊朗想趁亂伸己志

伊朗是個什葉派國家,在1979年爆發革命後,就由宗教領袖領導,嚴格來說是個政教合一的國家。對伊朗來說,國家的使命之一,是推展穆斯林信仰,建立一個什葉派的世界,也因此與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長期不睦,因為這兩國都屬遜尼派,特別是自居遜尼派領導者的沙烏地阿拉伯,更是伊朗的死敵。

某種程度上來說,葉門的內戰也是這場宗派之爭的延續,伊朗扶植同為什葉派的胡塞武裝,沙烏地阿拉伯則籌組聯軍,支持遜尼派的葉門政府軍,背後更有美國的影子。這場代理人戰爭也讓兩國關係更為惡劣,卻在中國斡旋下建交,說明這些國家預期美、俄勢力的衰退,正在尋求一種新秩序。

伊朗期待未來在中國的協助下,能擺脫美國的圍堵與制裁,重建經濟。北方鄰國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有領土爭議,才剛爆發過戰爭,亞美尼亞原本的靠山是俄羅斯,在俄羅斯無暇他顧後,亞塞拜然悍然入侵,亞美尼亞只好尋求美國的協助。伊朗一手拉攏亞美尼亞,另一方面又與亞美尼亞的世仇土耳其進行聯合演習,以兩手策略阻止亞美尼亞倒向美國。

同時嚴詞警告亞塞拜然,阻止其繼續擴張,並且不再容忍亞塞拜然與以色列的關係升溫。就外界來看,好戰的伊朗似乎是中東地區不穩定的因素,但若仔細爬梳伊朗的背後動機,卻能發現伊朗並非有勇無謀,反而有一套自己的戰略觀,想利用周邊情勢的改變,來謀取最大的利益,完成國家的使命。

當衝突雙方都是理性的,那戰事急遽失控的機率就不高,不會馬上演變成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在以色列與伊朗自我克制的原因消失之前,中東的烽火可能暫時停歇。不過如果伊朗已認定中東地區的權力真空,是自己崛起的千載良機,那這次短暫的克制,將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中東地區千年以來的宗派戰爭、民族仇恨與地域衝突,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輕易化解的。

作者關心國防與地緣戰略議題,軍事專欄作家

留言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