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311時代的集體療傷:評《鈴芽之旅》

吳皓誠
990 人閱讀

新海誠在《你的名字》中透過隕石和平行時空的高概念將他一貫的愛情故事揉合其中,該作藉由錯綜複雜的敘事結構在商業面向得到成功,同時也在愛情成分上添加了新海誠的「距離感」招牌得以成為生涯代表作,進而開啟了「災難三部曲」。《天氣之子》將災難的空間感透過大雨繼續限縮的同時更加貼近現實層面,人物情感是否能夠說服觀眾雖然見仁見智,但筆者認為這兩部作品其實仍缺少了一份「真誠」。

圖片來源:翻攝自IMDb

「災難三部曲」第三部

而《鈴芽之旅》從開場戲即製造懸念,接著不費吹灰之力就將人物丟進故事和概念中,從隕石到地震,「災難三部曲」一步步走向的是將災害的距離拉近,而《鈴芽之旅》亦成功地擺脫了前兩作中愛情的俗氣與油膩感,讓本作成了一趟公路電影的同時也更聚焦在主人翁鈴芽的成長過程。

在新海誠於2011年推出的《追逐繁星的孩子》中,即使用了相同的敘事策略,但該作品透過「概念」引導觀眾為優先之舉造成了人物情感被刻畫的十分片面且功能性。《鈴芽之旅》雖然有落入類似的窠臼,但新海誠這次將情感放在日本這塊土地上的做法十分奏效——那些功能性的轉折和角色其實都道盡了這份關懷與愛。

這份震後的集體恐懼成了新海誠的創作動機,《鈴芽之旅》小從地震手機警報、大至層層神話的包裝之下訴說了一個新的災難與概念,也多次透過災難的演示和展示使得災難本身在畫面呈現上的衝擊力並加深角色的情感張力。同時,新海誠將這個概念設定成一場極其私人的奮鬥及透過具贖罪性的設定驅動故事和角色,時不時對於回憶的插敘手法堆疊了最終面臨311震災的恐懼。新海誠亦透過環狀敘事讓《鈴芽之旅》最終得以在超越時間的領域中回到撫慰當時經歷震災的過去,每一次的關門都是對於過往的逃避,唯有打開心門才能告訴自己「不要害怕」、「未來會更好的」。

日本動漫更精準的深入議題討論

在過往的日本動畫中,多少能從中看出某種國族性的集體意識——在今敏執導的影集《妄想代理人》中便藉各個「少年棒球」的懸案製造出千禧年後網路世代的恐懼感;而《名偵探柯南:貝克街的亡靈》更是預言了當今AI發達的時代和日本階級制度早已固化的批判以及對於菁英階級下一代發展的懼怕擔憂。包含《鈴芽之旅》在內,這些日本動畫展現且拓寬了動畫相較於真人電影的可能性與可塑性,藉動畫這個媒介探討更深入的議題格局。

筆者認為《鈴芽之旅》是新海誠在創作上的集大成,相較過往多次仰賴高概念來驅動故事和角色、導致角色情感進而成了被忽略的一部分時,《鈴芽之旅》比起前作《天氣之子》更把「距離感」這個作者印記發揮的更得當。《你的名字》在爬梳、拆解多個時間線後得到的結論顯得有些過於濫情,《天氣之子》更是得仰賴RADWIMPS的音樂來輔佐故事,然而導致電影淪為音樂錄影帶的下場,《鈴芽之旅》雖然靠著龐雜的情緒替故事收束,但這份情感是無私的、是獻給這塊土地上的所有人的。

在整體畫面呈現上,新海誠雖將整體格局相較前兩作降低許多,進而展現其「真實感」,但在災後廢墟的美術呈現上可謂有更加細緻且魔幻之感,廢棄城鎮中曾經流連的回憶處理也有些《神隱少女》的既視感,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日本角落都在新海誠的畫布中顯得如此世故且浪漫。《鈴芽之旅》將這趟公路之旅的各個中繼站描繪的更為親切,亦彷彿是在對各個城鎮曾經發生的震災發出細語般的安慰。

《鈴芽之眼》讓新海誠超躍昔作更多

而《鈴芽之旅》同樣也將大量篇幅側重在女性角色身上:將鈴芽扶養長大的環阿姨、獨自撫養兩個雙胞胎的酒館老闆瑠美——新海誠透過賦予這些女性角色養育下一代的責任,讓觀眾看到獨當一面的女性角色堅韌的性格。在透過「物化」男主角草太的設定之下也加強了鈴芽成長過程的說服力,且將過往的愛情主線改為支線確實是明智之舉,《鈴芽之旅》的情愫來自於那一面之緣,進而推展到了角色內心,改善了《天氣之子》過於一廂情願且稚嫩過頭的問題,而這一切仍然是源自新海誠有一份更為真切的「生命」之情。

綜觀來看,《鈴芽之旅》把持住了其作者的本質的同時也讓新海誠得以有機會修正過往劇作上的缺陷,理性上認為仍有其篇幅過長的毛病存在,但感性上則全然被本作所說服,而本片亦久違地以日本動畫的身份入選了本屆柏林影展主競賽單元,就其整體意義而言,《鈴芽之旅》代表著日本在震後集體留下的傷痛,新海誠跳脫了過往拘泥在愛情上的創作格局,讓這份真誠得以體現在作品上的成就也值得這個榮譽。

作者喜歡看電影、寫文字,最近迷上旅遊跟攝影。有經營臉書專頁「Stark’s Movie Station」,喜歡關注流行文化,期望能夠從中提供不同的觀影視角。目前是大傳系學生,曾是金馬影展青少年電影課成員,文章散見方格子、Yahoo奇摩電影戲劇。

留言評論
吳皓誠
Latest posts by 吳皓誠 (see al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