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這個週日,台灣政治天空很不平靜,劇情轉折比8點檔狗血劇還厲害。這一個多月來,一直飽受在野黨攻擊進口雞蛋政策的農業部長陳吉仲,早上先有媒體獨家報導已請辭,下午大部分媒體跟進報導已請辭獲准。
陳吉仲還是請辭下台了
傍晚時分,蘇貞昌前院長卻直指「陳吉仲還沒提出辭職書,總統蔡英文也沒要陳吉仲辭職,就有人急著放話、操作,非常惡劣。」並為陳吉仲加油。沉默一段時間的行政院,隨即透過發言人表示沒有請辭獲准這件事,院長已指示部長於週四的行政院會進行專案說明,而且隔天(9/22)也要負責向立法院做專案報告,但人事問題的暗潮仍持續洶湧,最終仍只多拖延2天,陳吉仲還是辭職了。
歸納進口雞蛋政策與所衍生相關議題,癥結在於今年初缺蛋的社會氛圍是怎麼形成的?當時的進口雞蛋決策有無錯誤?實際執行過程有無缺失?如有缺失,是否該由政策決定的首長負法律責任?陳吉仲部長應否承擔政治責任?
其次要問,在野黨政客的質疑是否合理?有無偷換概念惡意扭曲?所質疑問題有無前後矛盾?或這群人為何不惜犧牲官商民間的互信,也要刻意製造台灣社會紊亂?
從鼓吹進口、暗中囤蛋到各種嫌棄,比雞蛋裡挑骨頭還惡質
今年2至4月間,台灣由於季節因素、禽流感疫情,出現雞蛋供應不足與蛋價上漲現象,其實,當時放眼全世界主要雞蛋產國,也都因為類似因素以及俄侵烏戰爭後的糧食短缺、農產品跨國運輸價格飆漲等而出現蛋荒,但部分媒體見獵心喜,刻意大肆炒作台灣缺蛋嚴重,製造社會恐慌與囤蛋潮,於是部分立委、在野黨政客紛紛要求政府應立即進口雞蛋以解決民生需求。其實蛋的主要營養成分是蛋白質,替代補充的食物來源很多,而且當時缺蛋情況其實並沒有像外界誇大的那麼嚴重,真正惡化的原因來自被鼓動出來、包括一般家庭與中、大盤商在內的囤蛋效應。
農業部迫於無奈,只能開始積極尋找進口雞蛋來源,找到之後,為了快速紓緩社會恐慌氣氛,先頭幾批採購的雞蛋採空運,運費當然貴,卻被包括柯文哲這類政客抹黑成一顆蛋補助高達32元,其他政客紛紛跟進嫌空運貴。後續絕大部分進口雞蛋走海運,幾乎是同一批人、相同的媒體又轉嫌運期太長,蛋會不新鮮、過期。
幾個月後,雞蛋的供應平穩下來,現在也幾乎是同一批人換一個腦袋開始指責雞蛋進口太多,放到過期銷毀,浪費公帑。但以當時社會恐慌氛圍以及難以估計的囤蛋情況,只能從寬預估進口需求量,以求同時達成紓緩蛋荒與平抑蛋價的政策目的。更何況如前所述,當時正面臨全球蛋荒,一旦找到蛋源,談妥包括檢疫、產地證明等各項跨過貿易條件後,當然先搶先訂購再說。
刻意偏離情境,惡意批評農業部
事後諸葛挑剔別人很容易,但我們要持平設想農業部做進口雞蛋與運輸方式決策時的台灣社會氛圍是如何?與將近半年後的現在差別在哪裡?在野黨當然應該監督,但要批評政策是否不當或執行過程有無疏失或無法,是否應該放到決策與執行當時的情境來檢視,才符合事理之平?
還是同一批人與媒體,察覺上述質疑很快被破解,社會輿情反應也普普,於是又抓住農業部承認有「過期雞蛋在倉庫等待銷毀」的資訊,轉而惡意造謠成「市面上販售的雞蛋都是過期蛋」(其實過去一直有產品標示不實問題,那是地方政府食安衛生單位的權責),並透過中國在台灣布建的組織、地方社團開始鼓動民眾拿本土雞蛋向超市要求退貨。這就是典型認知戰,憑恃民眾資訊吸收上的落差,一再在民生議題上炒作恐懼,以便影響明年初總統大選。尤其接下來缺蛋的高峰正好是今年底、明年初,也就是大選前後,在野黨當然全力惡質操作。
其實那些一再轉換議題或偷換概念的刻意炒作,只要冷靜細心梳理,就可以發現破綻百出,除前述缺蛋喊進口,進口後有剩餘喊浪費;蛋價上漲,喊消費者權益,蛋價平抑下來後,喊扼殺蛋農;空運、海運都有話說外等之外,又如有媒體朋友看不過去這波進口蛋的惡意政治操作,便寫道他問農業部陳駿季次長市面上還有沒有巴西蛋進口蛋?在這位媒體朋友的認知裡,次長回答沒有就是指市面上沒有洗選的巴西進口蛋的意思,結果那一批人改吵加工蛋的流向,然後再把那天陳次長答「沒有」認定是說謊。
雞蛋塗蠟與否問題也是,陳次長早已說明不同批進口雞蛋,都附有各自的一張保存期限,生產端是根據自己的生產、集貨、運輸條件,訂出90、110、120天等不同的保存期限,不能一概而論,但惡意者還是在吵有些雞蛋沒塗蠟,保存日期不該那麼長。
惡意批評者只想形塑一個「農業部就是爛」的結論
最後這位媒體朋友下結論說,批評方每天都用這種片面或似是而非的方式質疑,再次詮釋所聽到的內容,無非就是要形塑一個「農業部就是爛」的結論;所有監督的力道,就是要把自己討厭的人趕下台,完全與民眾福祉無關。
至於畜產會將進口雞蛋批售給國內盤商後,如國內盤商趁洗選之便,擅自更改有效期限,加工業者混合不同來源的雞蛋使用、又標示不清,都會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22條規定,罰責在第52條第1項第3款。而《食安法》的權責主管機關是衛福部與直轄市、縣市政府,就台北市來說,只有台北市政府才有權去洗選場與通路稽查是否確有此種情況發生?農業部根本沒有權責可以管理、監督。
但現在藍營執政縣市、在野黨政客與部分媒體,反正一口咬定千錯萬錯都是農業部的錯。以台北市政府為例,蔣萬安於9月18日派北市府衛生局人員與消保官去畜產會索取巴西進口蛋流向,資訊回到北市府後,立刻迫不及待拿來政治操作,砲轟陳吉仲,殊不知卻反自曝其短。
蔣萬安帶頭追索巴西進口蛋流向,根本是自曝其短
過去半年,正如基泰工地造成鄰房崩塌事件的發生,蔣萬安的北市府之前接獲陳情檢舉仍一直睡覺,從未曾想過要稽查蛋洗選場與消費市場,現在被基泰事件吵醒,為移新聞轉焦點,順勢找畜產會開刀。
問題是畜產會既不是國內蛋商,也沒有參與蛋的洗選與更改標示,他們自己直接進口的雞蛋忘記投保責任險,也只是行政罰鍰,無涉食安。而且這些問題更與農業部完全無關,但蔣萬安見獵心喜,直接用飛彈打向農業部與陳吉仲,雖然媒體普遍形容蔣萬安是說重話,但其實說的根本是漏屎話,完全搞錯對象與法律。
想想2018年吳音寧的境遇
回頭想想2018年吳音寧所受到鋪天蓋地的抹黑與攻擊,對照現在幾乎同一批人與相同的媒體用以對付陳吉中的模式與操作手法是否十分相似?而且兩次也都適逢選舉,懷疑背後有中國影舞操盤,應非無的放矢。只是官方的回應總是比較制式與保守,加上所打議題輪動快速,政務官資料蒐集整理需要時間,難以即時回應,一般民眾也無法即時吸收官方的澄清,讓農業部大部分時間只能挨打。
這節骨眼陳吉仲被批評得體無完膚,從蘇貞昌前院長「陳吉仲都還提出辭職書,有人就急著放話、操作,非常惡劣」的一席話,甚至可以嗅出是直指執政黨內部有人覬覦資源雄厚的農業部長位子。面對外敵,由於目標明確、理念清晰,無論多麼艱困,都可以無怨無悔咬牙前進,但如不幸又遇到理應是同志的執政黨政客在背後捅刀放話,甚至還有人企圖將所有責任全往陳吉仲身上推,那才可怕、可悲,縱使總統、行政院長極力挽留,堅辭又何妨?
陳吉仲親力推動改革,勇於捍衛農地
陳吉仲從2016年520出任農委會副主任至今,真的一無是處嗎?他是2016小英總統競選政見農業組的召集人,所擬政策幾乎都有逐步落實,例如實施對地的綠色環境給付,立法農業災害保險,協調保險公司開辦保單、開辦農民職災保險,建立農民退休儲金新制,建立完整農產品冷鏈,口蹄疫拔針、國產豬肉可以外銷,於邊境成功阻絕非洲豬瘟,解除遠洋漁業黃牌,創立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例如協助巡守台灣黑熊、石虎棲地),完成農地資源盤查,化學農藥用量10年減半,漁網漁具實名制等等,都是長遠的制度性變革,不僅照顧了農民、提升農民家乎所得,也讓青年投身農業更有前景可期,同時也提供誘因讓農地、野生動物與棲地可以獲得更妥善的照顧、保護。
因此,有資深環團朋友說他參與農業議題10多年來,陳吉仲主政農委會期間,正是最敢為守護核心農地而跟經濟部門對槓的時期,並具體舉出橋頭科學園區開發案的環評審查會議上,農委會代表直接為中崎有機農場發難,才逼出換地方案;在新竹竹東的竹科三期開發案(其實是以規劃住宅、炒地皮為主的區段徵收案),也是農委會今年的一紙公文直接表明計畫範圍是竹東重要農業生產區,隱含的意思是不應變更地目開發,讓執意開發的新竹縣長楊文科非常頭大。這位多年朋友直說這是前所未有的事。
此外,最重要的在農地種電議題上,2020年7月7日發生綠電七七事變。原因起自業者刻意切分種電的農地面積,讓優良農地破碎化,且地方政府完全無力把關甚至放縱,時任主委的陳吉仲決定關掉2公頃以下農地種電大門,讓許多環團大表贊同。
當時吉仲主委此一政策目的,是為引導業者往農地複合式使用的漁電共生、畜舍屋頂等發展,農委會政策指令讓業者哀鴻遍野,甚至直接投訴蔡總統。蔡總統詳細聽取陳吉仲說明後,決定支持其政策決定。
顧全誰的大局?歷史該給陳吉仲公道
因此,這位環團朋友最後結語說「雖然近期綠能發展區,農委會跟我們看法不同,但就我理解那確實是主委近乎頑固的經濟學家偏執,認為可以割讓非核心農地,保護核心農業生產地區,我不會否定他的出發點是為了守住農業生產。從一個滿手農地開發爛案的工作者角度,實在不太樂見他下台。」但陳吉仲部長仍很快去職。
政治是現實而且殘酷的,當下為了所謂的大局(誰的大局?),選擇犧牲小我(尤其不是自己派系的小我),是理所當然,但相信2024年選舉過後,歷史會還給吉仲一個公道。
作者是因為喜歡大自然與賞鳥,而把法律用到保護環境與土地上,卻滿身不合時宜的律師。
- 藍白聯手退回總預算究竟為哪樁? - 2024 年 9 月 25 日
- 國土計畫上路實施會判農地死刑? - 2024 年 9 月 11 日
- 原來柯文哲的新政治是選舉發大財 - 2024 年 8 月 2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