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寬中配入籍是第一道潘朵拉盒子

趙君朔
1.1K 人閱讀

在2024大選塵埃落定,即將開啟首次台灣政治史上同黨接棒,但面臨朝小野大的行政、立法分裂難局時,國會最大黨國民黨可以說讓人意料的丟出了以平等為名,要將中配入籍的年限由現行的6年加快到4年的規定。這提議公諸於世後,引起了社會很多的討論,不光是在泛綠陣營。連藍營新科立委葉元之都在政論節目中承認他的服務處接到不少關心健保資源是否會被過度消耗的電話。

圖片來源:翻攝自華視新聞YouTube頻道

中配入籍年限若縮短恐直接影響健保

的確目前關於此議題最大的焦點是擔心此法一旦修正,那麼更多只花4年取得身分證中配的三等親內的血親與配偶便能合法來台短期探親,按照目前規定只要他們在台停留滿4個月便可憑居留文件申請健保。以中配父母每年可來台探親一次停留3個月,得延長一次來看,如國民黨和民眾黨聯手修法成功,的確某些醫界人士所擔心的更加重健保負擔會是一個問題。

而且不光是中配的雙親能夠來台,現行的法律還規定在台灣定居並有戶籍的中配可以替其前段婚姻尚未滿18歲的子女申請專案長期居留,在連續居留滿2年且每年合法居住183日以上,便可申請定居。

所以一旦修法成功縮短中配入籍年限,的確會讓有資格使用健保的人數增加的更快,但這個修法爭議的背後還有更大的隱憂,那就是改變台灣人口結構的問題。在兩岸情勢越見對立,中共對台灣的滲透、分化甚至武力犯台的可能性升高都是國際熱議焦點的今天,這樣的法案一旦通過,其後果遠不止是有限健保資源的加速消耗,而是等於台灣主動多給中共一個可以操弄台灣民意和政治生態的武器。

莫忘香港的前車之鑑

在這點上香港就是個很好的前車之鑑,根據香港《基本法》規定,具有香港永久居民資格的港人在香港之外所生的中國籍子女也能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資格,他們只要獲得俗稱的單程證便能來港定居。而從1995年開始每天經由中共審批之後,都會發放150張單程證讓港人內地子女、香港永久居民的配偶、來港與親屬團聚的受供養子女、來港照顧受供養父母的人士(和受供養子女一樣都還有在大陸無人照顧的附加條件)、來港繼承親屬財產等類別的中共人民赴港定居。

根據網路上可查到的資料從2002-2022一共發出了869,681張單程證,那麼可以合理推估以類似比例再加上1995-2001所發放的每日150張,以及更早期自1982起每日發放的75張或是105張單程證(從1993-95),今日香港已經有100多萬自中共內地赴港定居的各類人士,若先不計這其中已經死亡的人數,假設是以最保守的100萬張單程證來看,這也佔了今日香港750萬人口的13.3%,是個不能小看的比例。

然後這只是其中一個中共內地將人口送往香港的管道,其他還有從2001年開始的「輸入內地專業人才計畫」和香港大學接受大量來自中共內地的學生(從2012年開始每年都在6000多人到了2019年突破了7000人)前來就讀。這些前來香港就學的內地學生畢業後還可以有一年的時間留在香港尋找工作。

從2008年起香港入境事務處開始實施允許擁有學士學位以上的非港人畢業生多留一年以便尋找工作的政策以來,到2021年合計獲准留港的人數已達到102,703人。香港的大學數量相對於總人口比台灣少很多,因此這些學生很容易在香港找到工作,只要再待滿7年,便可取得香港永久性居民身分並擁有參與選舉權。

而大量持有單程證的內地居民來港定居,早在2019年3月尚未爆發轟動世界的反送中抗議與之後的對民主派陣營的清算前,當時就有民主派議員毛孟靜在立法會質詢時表示這些移入的人口對香港的社會福利、住房、教育及醫療等公共服務造成沉重負擔,而她想問港府是否有先對這些問題做出評估。

過度寬鬆的接納內地人口政策致使香港作繭自縛

從以上這些簡述便可看出缺乏自主權與真正有效民意監督的香港政府在多年過分寬鬆的接納內地人口政策下,除了明顯影響香港原有居民的生活品質,以最後一屆能自由進行的2016年立法會議員選舉來看,兩年前爆發的雨傘革命讓反北京陣營的聲勢大盛,但最後民選的35席中,包含泛民主派與本土自覺派兩股勢力的一方依然只是以19比16的微幅席次優勢(雙方的得票率比是55%比40%)勝過親北京的建制派候選人。這表示北京用資源力挺各建制派政黨、候選人加上從內地移入的大量各類選民的選票支持已經嚴重扭曲了香港真正的民意。

因此台灣再度回歸朝小野大的政治生態後,假設這個放寬中配入籍年限的法案不幸在藍白聯手下很快獲得通過,接下來藍白還有可能對其他類別的對岸人口加碼提出更多以促進交流或是人道為名的開放政策,那麼就等於自發性地走上當年香港被迫走上的路,因此而加速增加的中裔選民就是藍白陣營的新票倉。

這對一心想影響台灣選舉的中共來說,不啻於多了一個更方便影響台灣選舉結果的管道,畢竟這些取得台灣身分證的新台灣人絕大多數在對岸還有家人,透過對他們家人的威脅利誘來影響他們的投票意向對中共來說比收買台灣本地的民意要更為容易。

藍白目的是要增加他們的選票來源

而台灣一旦選舉結果被操弄,後果比香港更嚴重的地方在於選舉結果能實質影響之後的政策產出,一來香港政治領袖的選舉是在北京安排的選舉鬧劇中選出,並不受民意決定,二來香港的議會在中共刻意安排下,有各類所謂「功能組別」的議席,這些議席選出的候選人大部分都是親北京的勢力,由此確保立法會的多數是掌握在親北京勢力的手中。

再者對照台灣目前的政治生態,國會綠營和藍白營的席次差異並不大,而綠營這次也有幾席是以很小的差距輸給了藍營的候選人。整體來看,這次丟掉國會多數的主因就是在南北綠藍各自大勝下,上次綠營表現良好的中部這次從6比2的優勢被翻轉成2比6,和美國總統大選的7個關鍵搖擺州類似,在少數幾個關鍵選區的微小差異都會對最後選舉結果產生影響下,現在藍營推出這樣的法案其隨著時間推進所能產生的政治效應實在不容小覷。

其實要推演台灣如果放鬆對岸人口入籍台灣的規定更好的參照點其實不是香港而是全世界移民議題的頭號大國─美國。美國當初是甘迺迪總統打算修正對各國定下數量很不平衡的移民配額的歧視性法案,後來因為他被刺直到詹森總統時期才正式通過。

當初美國放寬移民限制,後遺症著實不小

但當初甘迺迪總統交給他弟弟參議員愛德華.甘迺迪所研擬的法案中,為了平息民眾對太多外來人口移入影響美國社會的擔憂,修法的內容是美國每年開放的移民配額還是和原來的規定一樣,都是保持在26萬5千人,只是這些名額不像過去大部分是保留給來自西歐國家的人民而歧視其他有色人種的國家,修法改採先申請先贏的一視同仁原則。因此推動此法案的甘迺迪家族和其他政治人物都在強調沒有必要擔心過多的人口移入。

但是這個預測後來被證明是完全錯了,因為在法案中還有一類移民並不受移民配額數量上限的限制─親屬移民,結果就是當初批評這個移民法案的人預測移民總數很快會翻3倍,而不是支持此法案的一方估算的每年加上不受配額限制的移民總數大概只會達到35萬人,事後證明是對的。這就是所謂的連鎖移民效應。

雖然台灣目前藍白營想推動的修法和美國當年的情況和修法動機都很不同,但是只要各類規定的限制一放寬,那種觸發類似美國連鎖移民的機制一樣存在,因為只要符合基本條件,能在四年後獲得台灣身分證並進而幫未成年子女辦理來台定居並成為等待入籍的準國民規定,以及開放其三等血親來台探親都沒有數量限制。萬一將來藍白聯手修法把每年中配年邁父母來台定居的人數上限60也放寬甚至完全廢除,那麼在兩岸特殊的政治對立情勢下,這就是打開了更多連鎖移民的潘朵拉盒子。

美國的移民為美國吸引全世界的人才,是美國國力強大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可惜台灣並沒有這樣的條件,反倒是需要花費精力防堵對岸想盡辦法耗損台灣的實力以求逼迫台灣統一的艱難處境。在考慮兩岸的特殊關係,當前對中配入籍的規定已經非常寬厚之下,千萬不要天真地出於人道或是平等考量就輕易修改任何可能會觸發更多連鎖移民的規定,即使這些規定的效應看來並不嚴重,畢竟台灣不是美國,還有個香港的慘痛經驗就擺在你我眼前。

作者有個雲霄飛車式的人生,曾很輕鬆的進了不太好進的美國學校博士班,以為自己會是華文社會科學界的明日之星,又因為一個烏龍,更「輕鬆」的被踢出來,開始闖盪亞洲江湖,到處求人下單,到目前為止的心得是「我32歲以前到底活了什麼?」

留言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