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剩半個月的選戰倒數時刻,以整體素質來說,明明賴清德、蕭美琴這組正副總統候選人,明顯優於侯友宜、趙少康與柯文哲、吳欣盈,而且還有難得一見執政8年迄今仍有高滿意度的蔡政府政績加持,為什麼藍白合破局形成三強鼎立的局勢後,賴蕭的選情反而陷於膠著?民進黨的許多區域立委選情與政黨票得票率,也都不太樂觀,著實令人納悶。
不能再以中國介選作為選戰膠著藉口
中國介選當然是主要因素,而民進黨在近幾次選舉販售的「芒果乾」,在2019年香港青年和平抗議活動,獲得廣大香港居民支持,卻遭港警血腥鎮壓而舉世震驚的「反送中運動」達到高峰,但反映在2020年總統大選,蔡英文獲得台灣史上最高的817萬得票數後,其邊際效用已快速遞減,如筆者在本專欄前一篇〈選戰倒數仍未見足以吸引中間選民的選戰策略〉文章所寫,卻沒有看到民進黨提出有節奏並能主導議題吸引目光的選戰策略,來爭取中間選民、首投族這些游離票認同,很可能即是民進黨總統選情膠著、立委選情艱困的原因所在。本文嚐試進行更細緻的原因分析。
先說「亡國感」,蕭美琴在副總統的政見發表會直接指出,其實是趙少康在30年率先操作的,趙在1994年參選台北市長時即曾喊出「如果民進黨執政,中華民國就會滅亡。」蕭進一步對趙與國民黨說「民進黨已執政2次,中華民國仍然存在,積極想要消滅中華民國的,不是民進黨而是至今無法正視我們存在的中國共產黨,你們一樣不願意面對,寧可分化這個社會,也不接受這個事實。煽動仇恨或許可以激化選票,但是贏了選舉,卻輸掉了國家的向心力,難道這是大家所想要看到的結果嗎?」鏗鏘有力。民進黨此時就可對此議題畫下句點,開始拋出能對應政見而且有故事性的議題來主導選戰節奏,吸引游離選票。
細究國民黨、侯趙所指的「中華民國滅亡」,包括台灣獨立、更改國號;而民進黨所販售的「亡國感」,指的是台灣被中國併吞喪失主權,兩者有些差距。如學者林夏如在《台灣的中國兩難》與小笠原欣幸在《台灣總統選舉》二書的蒐集研究分析,在民主轉型後台灣人民的「台灣認同」比例明顯快速增加,單純主張台灣是中國一部分、希望兩岸統一的比例的急遽減少。
「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台灣認同」就是關鍵
小笠原欣幸教授則進一步將台灣人民以台灣為主的「台灣認同」,細分為主張台灣獨立的「台灣民族主義」與接納「中華民國在台灣」、希望維持現狀的「台灣認同」,來對應希望兩岸統一的「中國民族主義」,並認為雖然自1990年代以後「中國民族主義」逐漸式微,仍保有一定影響力;「台灣民族主義」雖逐漸擴大,但仍未過半;自1996年總統選舉之後浮上檯面的「台灣認同」,雖然思想比較鬆散,投票傾向比較不固定。
從此處應該可以得出小笠原欣幸所定義接納「中華民國在台灣」、支持維持現狀的「台灣認同」的族群,即屬居於民進黨、國民黨兩端政治光譜中間,有較明確政黨傾向但仍可能因候選人特質或重大議題變更支持對象的游離選票,與沒有明顯政黨傾向的中間選民都來自這一區塊。他們會隨國內外政經情勢,乃至總統、政黨所提政見、執政黨施政情況,而決定投票對象,不會固著於特定政黨,也是歷來中央層級選舉的關鍵決定因素,以及各政黨在鞏固基本盤之外,想贏得勝選必須積極爭取的對象。
正如謝達文刊登在《上報》的〈柯黑與反藍選民已到齊 民進黨需要積極「說故事」〉一文的分析,學術機構的幾次調查結果都明確顯示支持統一的比例已不到10%,加上「台灣認同」族群居中央層級選舉關鍵地位,包括中國積極想併吞台灣、經濟從迎向全世界重回中國牢籠等中國議題,在台灣社會已有高度民意認知,操作效用有限,已難再以之做為動員投票支持的主訴求。
謝文指出選戰到此時刻,各自的基本盤與游離票應該都已不會只因為柯文哲再一次爭議發言或農地違法當停車場、侯友宜家的凱旋苑又大幅調高租金或賴清德礦工老家違建爭議而改變想法。想要爭取上述游離選票,必須另尋更可以打動人心的議題,說更動聽的故事,正面爭取「還找不到積極理由投票」的游離選民支持,而不是繼續強調民進黨是「反藍」或「柯黑」的第一品牌,把太多精力浪費在說服「已經厭惡藍或白」的選民身上。
如果再比對三位總統候選人的媒體訪問與政見發表會所談政見,尤其侯、柯各自收攏後,可以看出不管是外交、國防或內政上的再生能源發展、社會住宅等議題相似度頗高,走的其實都是「蔡英文路線」。在這樣的情形下,賴的精選團隊打出「我們方向正確,不要冒險換人」口號固然正確,但應該進一步積極思考的是如何打動中間選民與首投族的心。
賴蕭陣營陷膠著的五個原因
明顯優於其他兩組候選人的賴蕭選情仍陷於膠著的原因如下:
1、部分享受權力的從政黨員快速腐化,損及整體民進黨社會形象,連帶影響游離選票的支持意願。雖然國民黨、柯文哲主政的北市府與台民黨的貪腐比例更高、更嚴重,但由於民進黨是所謂本土政黨,台灣人民期待與要求也相對較高,民進黨不能一再只想比爛或誰比較不爛。
雖然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在評論在野黨指控「民進黨貪污腐化」時緩頰說:「蔡英文政府至今並沒有高層官員涉及貪汙被揭發的事例,這與扁政府和馬政府時期有現任閣員遭到逮捕、起訴的情況有所不同。」但蕭美琴在副總統政見發表會卻特別講到:「確實有些從政同志,忘了當年的初衷,在紀律上、在道德上,有疏失,犯了錯,讓人留下不好的觀感。」應該不是重提陳水扁執政時期,而是針對過去8年意有所指。蕭說:「這些都是民進黨政府必須承擔,也必須要檢討反省改進的地方。」相信游離選民會希望看到民進黨或競總提出具體改進的有效措施。
2、賴團隊打選戰的節奏、議題設定,從旁觀者看,不僅明顯不如民進黨在2016、2020兩次選戰的表現,甚至不如此次國民黨趙少康、韓國瑜與王金平明確分工所展現相對優異的動能(略去侯友宜是因為他在這次大選表現最弱)。
以賴清德的萬里老家為例,面對藍白窮追猛打,一直無法有效扭轉局勢,賴在12月20日第一次公辦總統政見發表會拋出將公益信託,雖然有點晚,原本仍不失為一招好棋,但接著藉此想吃侯友宜凱旋苑高租金魚肉學生、柯文哲違規當大遊覽車停車場使用農地的豆腐,呼籲一起公益信託,卻是大大失策,反而促成政見發表會上侯、柯聯手,並且完全模糊了當天政見發表的焦點。想聽三位總統候選人完整政見的人,必須等到12月26日第二次政見發表會才能如願。
3、賴團隊與社會部門的聯繫、互動,讓人感覺相當薄弱,而社會部門中的公民團體經常是進步議題的倡議者,對議題取向的游離票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政黨與之聯繫,彼此爭取支持互為奧援,應該有助於整取游離選票的支持。如果最後選舉勝負差距是落在30萬票以內差距,此部分即會產生相當關鍵的效用。
4、賴團隊沒有善用讓蔡英文迄今仍能保有高施政滿意度的重要政績,去擴展其他政見與延伸更具體、宏大的政策,例如因應雙薪家庭的幼兒托育照護、高齡化人口結構與日益增多的獨居老人等議題,提出更精進的3.0乃至4.0版政見;比照蔡政府在2016年一口氣提出框定到2025年能源轉型政策與全力發展再生能源的積極作為,更有企圖心提出到2035年的下一個10年的能源政策,可惜賴只是保守地提到2030年。
又如賴的居住正義幾乎只談社會住宅、租金補貼、青年貸款與囤房稅等,卻避而不談也屬居住正義範疇的遍及全台的徵收、私辦市地重劃與都市更新所產生的迫遷與驅貧問題。再加上蔡政府8年也無力抑制房價上漲,年輕人相對剝奪感嚴重,投票慾望自然降低。如果徵收、私辦市地重劃與都市更新沒有更有條理地管控,再多社會住宅也無法填補迫遷所造成流離失所的民怨與流失的選票。尤其賴清德經常每到一地便開出要規劃某某園區的選舉支票,例如12月24日賴清德在新北造勢場合提出推動淡海科學城、基隆河谷黃金廊帶、國家兒童未來館、國家電影及影視文化中心等,其中單就淡海科學城的開發,不過是換個名稱重啟淡海新市鎮第二期150公頃土地的徵收,尚未計算出能贏得多少選票,恐怕已先失去仍居住在這150公頃土地並已抗爭30年的居民幾百張選票。
5、賴「擇善固執」的個性、相對保守與過度偏右的價值觀,原本已不容易獲得許多公民團體的全力支持,加上較欠缺個人魅力,更難吸引首投族與中間選票。儘管賴已有所調整,也重用民間形象良好、與公民團體互動佳的鄭麗君操盤選舉政見,並說服蕭美琴搭檔副總統,都對爭取游離選票有很好的助益,但同時找了所到之處經常出現許多爭議的陳金德擔任包括信賴台灣願景協會秘書長兼總連絡人、選辦公室副總幹事等核心要職,不僅連繫不到許多倡議型公民團體對話爭取支持,還會抵銷了前兩人的社會加持效果,讓游離選票又裹足不前。
以上缺點,也明顯反映到2024不分區立委名單,國民黨此次不分區名單較之2020明顯有天壤之別,反觀民進黨此次不分區名單的討論,似乎偏重在內部派系角力的調和,在社會專業者部分明顯不如2016、2020的人選具備社會高知名度與高公益性的亮眼;加上爭取政黨票的主議題是對游離選票沒有吸引力的「搶救王義川」(請參〈選戰倒數仍未見足以吸引中間選民的選戰策略〉一文),已到選戰最後關鍵時刻,仍未見拿新的議題獎新的故事或提出新一波訴求,恐怕也是賴一手掌管的民進黨中央、競選總部的盲點。
綠營在最後關頭絕不可懈怠輕忽
綜合累積到目前的各家民調趨勢,筆者預測如果沒有不可預期的重大事故發生,賴蕭在幾十萬票以內驚險「慘勝」的可能性最高,政黨票則很可能大敗。而且不可不防如果各家民調藍綠差距逐漸拉近至接近誤差範圍或進入誤差範圍,選前2、3天侯很可能使出辭新北市長展現破釜沉舟這招,甚至可能同時由趙少康辭中廣董事長,藉由在北北基桃發酵再多爭取1、2%選票,不知賴的競選團隊是否事先擬好因應對策?
儘管筆者因南鐵東移案早與賴清德結怨,2017年未能如願隨林全前院長請辭,到2018年10月最終還是在三接環評因意見不合與賴決裂,以大悖官場倫理方式公開辭職,但此次總統大選,為了台灣主權、民主自由,筆者還是挺身擔任他的全國律師後援會的副總會長以示支持。
基於期待深責之切的心情,衷心建議不管是民進黨中央、賴競選總部,好好把握最後半個月,盤點有前瞻性、最好還能有故事性的議題(例如最多人提、同時涉及再生能源與新產業發展的離岸風電、長照幼托,或如農災保險、農地綠色給付、鵝屏公路電纜線地下化、班班有冷氣、前鎮漁港改建案,如何改善移工居住環境減少消防員傷亡等等)找出具體受惠的人、事案例,以3天為節奏推出能打動人心的故事,並延伸出接續或新一輪的前瞻政策(但不是大開發的前瞻建設政策),來打動、爭取游離選票(包括總統選票與政黨票),才是對症下藥的當務之急。
作者是因為喜歡大自然與賞鳥,而把法律用到保護環境與土地上,卻滿身不合時宜的律師。
- 藍白聯手退回總預算究竟為哪樁? - 2024 年 9 月 25 日
- 國土計畫上路實施會判農地死刑? - 2024 年 9 月 11 日
- 原來柯文哲的新政治是選舉發大財 - 2024 年 8 月 2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