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哉,所謂「一黨獨大」?

陳信仲
737 人閱讀

自去年地方大選以來,直到總統大選僅剩四個月的現在,藍白在野勢力對執政黨的批判不曾停歇。通常這些批判都是圍繞著時事議題發散,當然,如果是有道理的監督、敦促執政當局改善與修正,未嘗不是整體社會向前邁進的動力。可惜的是如同我們早已習以為常的那樣,這些批判多半是沒有證據的含沙射影,滿溢著民粹煽動的氛圍;否則就是顧此失彼的雙重標準,混淆中央與地方權責的惡意指控。

彷彿生活於鐵幕的藍營造夢人

在毫無止盡的政治攻防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批判方遭受反駁而被逼到理路死角時,時常會放出的大招:「中央是誰執政?」、「民進黨一黨獨大不用負責嗎?」在他們的腦海裡,蔡英文的連任給他們帶來了很大的心理陰影,因為連任,所以一黨獨大;因為一黨獨大,所以絕對的權力造成絕對的腐敗,因此必須「下架民進黨」,好「阻止」腐敗的蔓延。然則更讓人訝異的是,抱持如此信念的,不僅是一般的尋常網友,甚至還有「知識藍」等某些專家學者。

這樣推論的連鎖,該有多滑坡姑且不論,台灣目前的政治現況可以算得上是「一黨獨大」嗎?倘若政治情勢變成「一黨獨大」真的就會「萬劫不復」、「十惡不赦」嗎?

何謂「一黨獨大」?

著名的義大利政治學者喬萬尼・薩托利(Giovanni Sartori)在其沿用至今的重要著作《政黨與政黨制度》(Parties and Party Systems)一書當中,透過比較各國歷來的投票結果與制度,提出了一黨獨大,或者一黨優勢制(dominant-party system)的定義。薩托利認為,取得國會優勢的政黨要建構起一黨優勢制,換言之,走向對政權的長期壟斷,至少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一、投票群體處於穩定狀態;二、明顯超過境界線(取得絕對多數席次);三、如果第一黨與第二黨之間的差距夠大的話,確保取得絕對多數席次的次數達到三次(或四次)。如果上述這三個條件都滿足,就可以預測一黨優勢制度已然成形;反之,如果上述條件欠缺任何一個,則觀察期間還要持續延長。

薩托利之所以提出這樣的定義,是因為過去研究的案例當中,一黨獨大的情勢很容易就被打破,即使我們所熟知的、作為案例來說最純正的日本五五年自民黨一黨獨大體制,從歷代的支持率看來,五五年六十三點六、六九年五十九點三、七二年五十五點二,到了七六年就喪失了絕對多數的席次。真正能夠滿足一黨獨大的案例並不多(十三國案例當中僅有兩到三個國家完全符合),更別提智利、丹麥、義大利等看起來像一黨獨大,實則要嘛必須與他黨組成聯合政府才能續命,要嘛本身就很短命,根本滿足不了一黨獨大定義當中的「長期」壟斷政權。

日本自民黨。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

因此,目前台灣的政治局勢,如果就薩托利的定義來看,尚且還不到「蓋棺論定」的程度,畢竟蔡英文政權發軔以來,民進黨也不過取得兩次的國會絕對多數,是否真的走向一黨獨大,還得看本次大選的結果(從民調來看很可能並不會演變至此)。而且就算本次大選民進黨真的又取得絕對多數,也不見得就會持續到永遠。

對於薩托利而言,一黨優勢制並不是什麼值得畏懼的事,因為一黨優勢制完全包含在政黨多元主義的範疇當中,它不過是偶然形成的產物。我們不能說,因為一個政黨取得長期政權,就代表我們失去了民主或者一定會產生弊端,從理論上來說,一黨優勢制底下的競爭者是合法且正當地存在著的,換句話說,以外的其他小黨是真的具備獨立地位且可以與優勢政黨對峙的。就歷史來說,一黨優勢制也不必然造成弊端,且因為長期執政就永久存續下去的判斷也不符歷史事實。

薩托尼在談論一黨優勢制時,在結尾之處貌似要回應大多數混淆視聽的言論般總結道:一黨優勢制底下,比其他複數政黨制,更有增加在野黨之間資源不平等的傾向,但是即使考慮所有細微的差距,也撼動不了以下的事實,即,一黨優勢制底下的政黨所享受到的機會平等,是霸權政黨制(hegemonic party system)底下的小黨聽都沒聽過、想都不敢想的。

真正該畏懼的是「霸權政黨制」

真正應該恐懼的,也困擾政治學家薩托尼已久的,是將有健全民主體制(競爭制度)底下的一黨優勢制,與不健全、甚至根本沒有民主體制(非競爭制度)之下的霸權政黨制相混淆。所謂的霸權政黨制,在官方或者事實上都不允許權力的競爭,在這樣的制度底下,縱然允許其他小黨的存在,也不允許敵對霸權政黨,或者與之公平競爭。政黨輪替這件事不僅實際上不會,理論上也不可能發生,無論喜不喜歡,霸權政黨都將持續掌握權力。一黨優勢制的情況底下,還存在能夠負起政治責任的政府的條件(意指監督是可能的),霸權政黨制底下,既不能回應民眾需求,也無法受到制裁。

歷史上符合霸權政黨制的,有前蘇聯的衛星國,現在的中國共產黨、北朝鮮以及過去的國民黨,因此我們應當恐懼的事物,不應該感到陌生。真正會造成弊端、扼殺民主的,從來只可能是國民黨威權復辟,或者台灣被對岸併吞的情形。然而藍白的KOL與某些學者專家們,無知也好、居心不良也罷,就要將兩者相提並論。其實,只要台灣的民主制度沒有改變,就算民進黨長期壟斷政權也是合於政黨多元主義的偶然現象,受到健全民主制度的監督,根本沒有所謂的「權力腐化」這件事。

在選舉接近白熱化的今日,讓筆者感嘆的是,從雞蛋到綠能,我們可以發現政治攻防的主題淪為謊言與誤解的溫床與集散地,而可以讓政治投機分子如此肆無忌憚地運用資訊落差、專業權威公開說謊、全力造謠的,除了惡劣的政治環境,還有台灣長期不重視人文社科知識的因素,如果台灣未來烏雲遍佈的國內政治還有一絲改革的希望,穿透這層烏雲的,唯有人文社科知識的普及與重視,這是下一任有責任意識的政府,無可迴避的課題。

作者目前就讀於京都大學大學院教育學研究科博士班。關懷德國、日本,當然包含祖國臺灣在內的種種人文社會思想議題。希望有天渺小的自己能為臺灣及其周遭的弱小民族盡綿薄之力。

留言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