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曉玲.黃國昌.民主倒退

風城小花卷
768 人閱讀

2024年的台灣政壇踏入新紀元,在民意的抉擇下,行政權由民進黨繼續掌握,立法權則由藍白兩黨聯手過半。國內外評論普遍認為,這是台灣民意希望強化權力制衡的展現,但可惜的是,新國會開議至今,藍白立委各出現極有代表性的例子,暴露新國會不只有辜負選民期望,更可能讓民主倒退的警訊。

「看守內閣」與「上對下」的荒唐言論

新國會的第一次總質詢,國民黨不分區立委翁曉玲,對於「看守內閣」以及立法委員和行政院長之間「上對下」的言論,引發一波討論。雖然立法院經常會有不專業的立委外行質詢,但翁曉玲頂著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律碩士與博士的學位,卻搞出內行人說外行話的笑話,確實讓人對國民黨的選才標準,又一次跌破眼鏡。

圖片來源:翻攝自華視新聞YouTube頻道

所謂看守內閣,一般來說,是政權輪替之際,在正式交接之前,現任閣揆為尊重未來閣揆的人事權與施政方向,對於現況不會有大規模或劇烈的改變,也就是所謂的「維持現狀」。這是一種政治實務運作上的默契。

但翁曉玲在粉專上對於「看守內閣」的定義,一開始就錯了。

翁曉玲說,「看守內閣,基本上是一個行政功能受到節制的臨時政府組織」。可是,陳建仁就任行政院長,是2023年1月31日,已經超過一年,何來「臨時」之說?且人事及政策,均未受到任何制度上的節制,更別提中華民國憲法可有關於「看守內閣」的規定?

把政治實務上的自我約束默契,等同於制度白紙黑字的規定,是一些學者經常犯下的基本錯誤,翁曉玲正是其中一。

翁曉玲又說,立委質詢官員,是「上對下關係」,更質疑「立委問到一半官員插嘴,甚至反問,這叫做質詢?」這更不像是有學者背景的言論,而是惱羞成怒了。

依台灣當前的半總統制憲政設計,較偏向東歐式,總統權力的主導權較大;行政與立法之間的權力關係,仍是以相互制衡為主,互有可以牽制的部分,但即使限縮在質詢部分,要用「上對下」來形容,也與事實相去甚遠。

「上對下關係」成立的關鍵,是擔任「上」的一方,對於「下」的一方,具備最終的通過、否決,任免甚至是獎懲權力。

用這個概念來看一般委員會質詢或是總質詢,立委有權力下令撤換院長或是部會官員嗎?顯然沒有;當立委對於政策理解有誤,或是用不符合事實的資料發表有誤導疑慮的質詢內容,行政院長或部會首長提出澄清、說明政策,反而才是成熟民主國家該有的樣貌。

翁曉玲的言論,比較像是把自己當指導教授,在評論碩博士生的論文,不過實情是否如此,可能就需要當事人是否願意出面證實了。

國昌老師的特立獨行

無獨有偶,另一位頂著名校光環,實務上卻令人大開眼界的,則是美國康乃爾大學法學博士,黨籍從時代力量改為民眾黨的立法委員黃國昌。

新國會就任之初,在選民的期待之下,不管身在哪個陣營,都一直把公平正義公開透明進步革新當成口頭禪的黃國昌,拋出的第一個議題,竟然是「國會提前開議」,理由是「台灣哪個行業是拖到二月底才開工?」

相較於第一次擔任立委的翁曉玲,已經擔任過四年立委的黃國昌,卻表現出彷彿是剛應徵上立委助理工作的認知,不得不說是更令人瞠目結舌,驚呆了。

國會沒有開議的時候,立法委員在做什麼?每天睡到自然醒,追劇旅遊等開議嗎?當然不可能。以同樣是有志於直轄市長的國民黨柯志恩來說,地方婚喪喜慶、宗教活動、組織座談,早就已經緊鑼密鼓地塞滿整天的行程,國會開議之後,更要善用台北媒體中心的特色,強化空戰的能量,提升曝光與形象。

即使不是要爭取行政職務的立法委員,為了讓自己下一次能順利連任,也是每天都有做不完的選民服務、地方拜會,持續讓選民留下好印象,滿足「會做事,找的到」的基本形象要求。

擔任過區域立委的黃國昌,卻依舊保持本色,營造一種「舉世皆濁我獨清,眾委皆混我獨忙」的印象,這份自我標榜的霸氣,可是遠超過當年林益世「行政院只有三個人上班」的格局了。不管人是在時代力量還是民眾黨,國昌老師的心永遠在自己身上,也算是始終如一。然而黃國昌沒想到的是,這一次的故伎重施,卻踢到了大鐵板,而且演變成大笑話。

任何一位有經歷過年後開工的國會助理,都很清楚立法院決議的開議日期,必然要預留「開工之後到開議當日的事前準備期」,不只是立法院的議事資料,從二月一日就職起算,扣掉過年期間,新科立委從辦公室裝潢到人事任用,都必須用這一段時間來處理,嚴格來說相當緊湊,經常出現開議之後,還是有立委在徵助理的情況,如果真的按照黃國昌的意見,除了連任成功的現任立委之外,從立法院的公務員到新科立委的助理,全部都會人仰馬翻。

黃國昌的「過完年立刻開議」想法,最大的效果莫過於哄騙不清楚立院議事運作的外行人,加深這些人對於立法院就是一堆不務正業政客的刻板印象,從而成就「黃國昌最認真」的終極目標。在面對藍綠同聲反對的情況下,黃國昌所謂的讓步,也是在進一步形塑藍綠同謀、欺壓小黨,讓民眾黨支持者更加深信藍綠一樣爛。只是隨後而來的召委選舉,黃國昌表態全面支持國民黨人選,無疑是顛覆民眾黨支持者的認知:既然藍綠一樣爛,為何又要支持國民黨?在可預見的未來,這會是黃國昌固定的政治操作套路。至於這一套「國昌大聲功」對民眾黨產生的質變以及對於柯文哲領導威信的挑戰,則不是本文要處理的範圍了。

民主必須承認庸俗、妥協,而非一意孤行

翁曉玲和黃國昌的例子,顯示出新國會可能會是台灣民主倒退的第一線戰場,是更加值得關注的面向。民主是一種承認庸俗,也必須擁抱庸俗的制度,例如所有政治系學生都一定背過的滾木立法與肉桶法案;也因此,不分區立委的設計初衷,便是希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選區選民利益過度切割國家整體政策,讓特定職業、團體,或是理念的聲音,也能夠以整體利益為考量,參與立法事務。

因此,不分區立委在自己所代表的專業程度上,會有著比區域立委要更加進步、全面的期待,但是翁曉玲與黃國昌,一個連基本定義都搞混,一個只想炒作自己的聲量,無疑都是在消耗高學歷菁英的形象,而且消耗形象事小,讓支持者因失望而降低政治效能感,進而對民主政治不抱期待,投向虛無主義的懷抱,甚至極度反轉成為威權強人政治的信徒,都是在其他民主國家的發展史中,或多或少已經出現的例子。

願意面對民主政治的庸俗,是真正推動改革的必經之路。因為庸俗,所以必須妥協,一百公尺的前進,不會是直線十幾秒的衝刺,而是彎曲迂迴、進三退二的水磨功夫。根據台電2024年3月3日中午12點的數據,太陽能發電比重達29%,僅次於天然氣的35%,發電量為整體第二名,遠勝核能的8%。這個數據反映的是蔡英文政府這幾年依靠專業推動能源轉型的成果,絕非只靠咆哮或外行的言論所能實現。

政治人物得有熱情、責任感與判斷力

每當有政治人物標榜專業菁英,卻是出醜賣乖時,都不禁讓人想起韋伯在《政治作為一種志業》對於政治家所應該具備的三種特質:熱情、責任感、判斷力。熱情,是「對於『踏實的理想』的熱情獻身……政治家不在於熱情本身,而是要在用熱情來追求某一項『踏實的理想』之同時,引對這個目標的責任為自己行為的最終指標。」

據此,政治家所需要具備的第三項特質,判斷力,便是一種「心沉氣靜去如實地面對現實的能力……政治靠的是頭腦,不是靠身體或心靈的其他部位。政治⋯⋯是一種真實的人性活動,對政治的獻身就必須起自熱情、養於熱情。但是熱情的政治家的特色,正在於其精神的強韌自制;使政治家和只是陶醉於『沒有結果的亢奮』中的政治玩票人物有別的,也正是這種堅毅的自我克制。」

適逢太陽花運動十週年前夕,十年前,台灣社會釋放出驚人的能量,以熱情召喚民主的參與,改變國家的方向;十年後,更需要政治人物展展現出真正的專業、責任感與判斷力,才不會讓太陽花的成果曇花一現,甚至出現連問政品質都難以及格、民主倒退這種讓人惋惜的發展。

最後容我自己利益申報一下,本人並非國外名校法學碩博士,只是唸過幾本政治學與法學的基礎讀本,對於作為本文例證的兩名立法委員表現感到實在不可思議,忍不住重新翻一下文本,也回想一下當年參加太陽花運動時的國昌老師,故提筆為文。

作者是一個離大學很久,沒吃過校門附近胡椒餅卻意外很想念的上班族。

留言評論
風城小花卷
Latest posts by 風城小花卷 (see al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