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投及其後—兼論在台灣從事政治的意義

陳信仲
566 人閱讀

「再過許多世紀,人類將用智慧和科學的嘴宣告:根本沒有什麼犯罪,因此也無所謂罪孽,而只有飢餓的人群。他們的旗幟上將寫著:『先給食物,再問他們道德!』…他們也將深信,他們永遠不能得到自由,因為他們軟弱、渺小、沒有道德、叛逆成性。」俄國文學家杜斯妥也夫斯基在《卡拉馬佐夫兄弟們》這部偉大的複調式小說中,借宗教大裁判官之口,對人性的「根本惡」做出了最經典的描述。無獨有偶,這段人性剖析也能折射出本次四大公投的形勢。

圖片來源:翻攝自華視新聞YouTube頻道

艱難的「逆勢開局」

從幾個公投提案的發起,就能看到議題的推動背後都有著政治上的算計,更不可取的是,提案方的宣傳論述都巧妙地抓到符合人類天性的「直覺陷阱」。例如反萊豬公投一案,提案的國民黨也不管劑量標準與經貿因素等需要複雜論述的考量,直接就訴諸健康。資訊落差的人民很容易就落入「維護健康」的直覺陷阱,而投下同意票。

換言之,反萊豬公投是不需要刻意進行群眾說服的差事,基本上屬於水到渠成的輕鬆活。國民黨提這樣的公投提案除了打亂執政黨的經貿佈局、造成民進黨的正當性危機之外,更可趁勢收割政治聲量與勢頭。至於損害台灣長期的利益與國家安全的疑慮,對於天然親中的國民黨來說,往左岸一靠就是理所當然的解套方案,沒什麼心理負擔。

並且與長期執政都會出現的、對既存體制的「天然不滿」,也造就了本次公投的「逆勢開局」;親藍媒體人與團體成天譏諷的「塔綠班」、「1450」等煽動人民反感的蔑稱,更是在公投前的民調數字上體現了這些煽動的成效。更不用說許多社運團體與小黨,在公投之前都直指當今的執政黨「干涉」、「碾壓」公投,針對執政黨發出公投淪為「政黨惡鬥」的指責,都使執政黨陷於社會性的孤立。

這樣的思考理所當然出自於社運團體長期存在的「左傾幼稚病」思維,忽略了政黨政治應是、也必須是民主政治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只要社運團體沒打算革命,就不能忽略台灣現在是有政黨政治的民主國家,而非無產階級「專政」的共產國家。

社運團體、藍營與小黨中的許多人都不吝嘲笑隨執政黨動員去投票的選民是「被民進黨洗腦」、「不經大腦的投票」。可是當執政黨為了補足資訊落差,深入各縣市宣傳、進行社會溝通時,這些聲音就會轉為「濫用國家機器、服從黨的意志、浪費公帑碾壓公投」了。總之,凡在野勢力都基於獨立思考,反之則都是執政黨無恥的宣傳與洗腦。既然怎樣都會落人話柄,不如堅定地做出政治決斷,因為軟弱的人只想隨著現實對別人進行情緒勒索與道德指責,而政治必須是堅定意志、改變現實的事業。

公投下的政治與民主

眾所周知,這次的公投事涉台灣往後的經貿佈局、能源轉型、安全保障等重要發展,但公投之前的各大民調都在在呈現了事態的悲觀,而且無論是基於故意或無知,在野黨多半也對當前的態勢無所關心,為了打擊執政黨竭盡後腿扯盡之能事。執政黨不畏千夫所指也要孤注一擲的決心,終究將不利的現實逆轉,讓民粹炒作下本已直直墜入深淵的自毀公投,扭轉為民意與國家發展的勝利。除了證明執政黨足以承擔國家大政的執政能力,更凸顯執政黨堅持、守護民主的初心。

筆者知道這樣的說法,對於那些深信當今執政黨是「民選獨裁」、「不自由的民主」、「公投已死」的人來說,毋寧是最直接的挑釁。可是包含親藍媒體評論寫手與國民黨自身,都忘記這次的成敗終究是建立在公投的制度上,民進黨並沒有大搞開票停電、作票那套國民黨擅長的老本行,也沒有學納粹黨一把火把立法院燒了,栽贓給國民黨人、通通抓進集中營那套。更重要的是對於這些惑眾妖言,民進黨也沒有基於國安理由進行取締。執政黨可是正正當當地遵守遊戲規則,「不搞偷襲」地把遊戲給贏了。如同開頭所述,對於自己也深信永遠無法得到自由的人,唯有用實際的行動驅散他們的軟弱,讓他們再次相信自由。這正是本次公投逆轉勝的實質意義。

僅管從公投的投票率來看,仍然顯示出民進黨長期執政下的隱憂—人性對既存體制的天然不滿與叛逆、分配不均之下的相對剝奪感,這些都是執政黨必須更加細緻地去溝通、解決的議題。能夠細膩解決的政策問題,就不容留下被插針的縫隙。本次公投既然證明了勤奮可以克服民粹與逆境,已經肩負台灣國家大政的執政黨,面對台灣凶險萬端的國際、國內處境,就沒有一刻鬆懈的餘裕。

行筆至此,香港政府正以煽動為由,逮補香港最大的網路媒體《立場新聞》的幹部,以及歌手何韻詩。面對搞真正的獨裁、讓香港民主徹底死透的北京當局,長期不聞不問的在野黨、親藍媒體,當然毋須對他們浪費唇舌或抱有錯誤的期待。

只是執政黨更要對當今台灣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懷有「責任意識」,就算是為了台灣人的幸福與自由,也要將一切的不理解與仇恨承擔下來。在台灣這樣認同分歧、內外交迫的島嶼,從事政治這樣艱難的事業,追求的不外乎就是站在人民面前,也能無愧地說出:「審判我們吧,只要你們能,只要你們敢。」的覺悟。只有這樣,才有在台灣以政治為業(den „Beruf“ zur Politik haben)的資格。

留言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