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隔離期間的家庭醫師:談居家照護計畫

洪德仁
3.7K 人閱讀

近日來,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社區防疫組長薛瑞元、醫療應變組長石崇良、副組長王必勝及發言人莊人祥等人輪番確診,正在進行居家隔離和居家照護,目前身體狀況良好,以至於6月18、19日記者會,都是由羅一鈞一人出席。

圖片來源:翻攝自華視新聞YouTube頻道

居家照護保存醫療量能

以2022年5月、6月為例,在疫情高原期,每天都是動輒8、9萬例,最近2星期,疫情比較緩和,確診數量減少為每日5、6萬人的狀況。

從今年初到6月19日統計,本土確診者已經高達3,216,048人,其中3,203,423人是輕症和無症狀(99.61%),中症共有7,507人(0.23%),重症5,118人(0.16%,含死亡4,360人)。

如果按照前年及去年的隔離標準,確診者無論輕症、無症狀或者中重症,都需要安置在專責或負壓病房、中央集中檢疫所、地方加強型防疫旅館等地,進行醫療或安置,絕對超出現有醫療服務量能。

幸而,指揮中心預先規劃分艙分流,在2022年4月19日推出:COVID-19 確診個案居家照護政策,訂定管理指引及應注意事項,讓65歲以下的無症狀或輕症,且無懷孕≧36週的確診者,居家環境符合1人1室(單獨房間含衛浴)的條件,就可以在居家隔離處所隔離療養。依據6月19日的統計,各項醫療資源大多還可以保留50%左右的空床率,醫療量能不至於崩潰,就是這樣的居家照護分艙分流的效果。

居家照護的實務

5月26日開始,快篩陽者只要經由通訊診療醫師判定,取得共識,完成法定傳染性疾病上傳,就可以診斷為確診。分佈在全國近10,000家通訊診療醫院及診所,都能很方便提供服務,這些通訊診療診所大多也是居家照護診所,就可以提供後續居家照護一條龍的服務。

以我的診所為例,我是衛生局指定的通訊診療暨居家照護診所,我應用通訊軟體,先行設定診所居家照護專屬LINE App,規劃及隨時修正快篩陽性個案評估及視訊診療SOP,針對有需求的所有民眾,都可以提供服務。

其流程為:

1.快篩陽性個案視訊前準備事項:

(1)加入診所官方LINE App。

(2)快篩陽後,請個案在檢測卡匣上面寫姓名及檢測日期。

(3)請個案將快篩陽檢測卡匣及健保卡放在一起拍照,上傳到聊天室,告知我們手機號碼(一定要正確,這是上傳後,疾病管制署傳送確診通知簡訊、隔離通知書的管道)與居隔地址。

(4)請個案準備好健保卡或身分證件,約定啟動視訊診療時間。

2.我們完成掛號後,會送出通話邀請,啟動雙方視訊。

3.開始視訊時,請個案將身分證件及陽性快篩匣放在下巴,我們截圖存檔。

4.醫師和個案視訊診療。

5.我們會提供個案下列服務:

(1)快篩陽判斷及上傳通報,個案會在3天內收到簡訊,或是在健保快易通看到確診資料,最快當天就可以收到相關資訊。如果超過3天沒有收到通知,則通知我們,我們會協助查詢。

(2)醫師評估之後開藥,包括:一般症狀治療藥物或口服抗病毒藥物的給藥。若是有高風險因子,會建議及協助轉介到醫院治療。

6.個案可請身邊無確診親友攜帶健保卡、掛號費(免部分負擔)至診所櫃檯告知患者姓名,拿到收據及領藥。

7.如果有領取口服抗病毒藥物,請特別注意藥師說明,並於簽署切結書。

8.政府提供居家照護服務,診所取得個案的同意收案,可利用LINE或以電話和我們進行後續的互動及諮詢。可以說,確診民眾在居家隔離期間,我們就是社區的家庭醫師。

6月8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佈居家照護收案配置分析,全台灣診所(含衛生所)收案74%,醫院為26%,又再一次證明基層診所為主軸的居家照護,分攤醫院服務量能,讓醫院能夠集中照護中重症確診者,保存醫療服務量能。

居家照護加值服務

台北市及其他縣市發現住宿型安養機構是染疫的高風險場域,和當地醫師公會合作,媒合居家照護診所認養住宿型安養機構,一旦發現院民或照顧人員快篩陽性,馬上啟動通訊診療,進行確診的確認、藥物治療、必要的重症轉介及機構感控的諮詢等,官方協助口服抗病毒藥物的調度,對於減少這一波機構的中重症發生,有非常顯著的效果。

另外,台北市政府也和醫師公會合作,6月12日起,啟動到宅快篩的一條龍服務,邀請具有PCR採檢、到宅疫苗接種、居家照護資格的診所醫師,前往獨居、身心障礙、行動不便、有呼吸道相關症狀民眾家裡,進行家用快篩採檢,一旦找出快篩陽性個案,立即給予症狀及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居家照護收案,提供後續健康追蹤,個案也會通報到疾病管制署及區級關懷中心,提供給個案整體的居家生活、醫療關懷服務,對於社區潛在的防疫破口,是一項非常有效的服務模式。

一定要同框抗疫成功

民眾願意進行居家快篩,經過醫師的通訊診療,絕大多數都有輕微症狀,包括:發燒、倦怠、喉嚨疼痛、咳嗽、打噴嚏、流鼻涕、喉嚨有痰、頭痛、全身酸痛、腸胃不適等等,加上媒體報導Covid-19中重症、孩童腦炎腦膜炎、MIS-C(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死亡等報導,確診者心情大多忐忑不安,甚至過度恐慌。因此,進行快篩陽的診所醫師在確診的當下,可以馬上告訴民眾國家提供居家照護計畫,在居家隔離期間,我的診所和醫師就是確診者家庭醫師,有任何醫療健康的問題,請不要客氣,主動打電話、或是在LINE留訊息我們,我們會盡快和你聯絡,一起討論。

幾乎每個確診者都願意讓我收案,成為他們的家庭醫師。在視訊診療結束前,我都會告訴確診者:「這一段時間要多多休息,是辛苦的過程,請你和我一起握拳頭同框,我們要有信心抗疫成功!」雙方都會自然而然呈現出睽違已久的笑容。

全人全家醫療照護

有幾位確診的小病人,出現持續高燒達38.5到39度,皮膚紅疹,嘴唇及舌頭紅腫、眼睛也是紅腫,擔心這會不會是「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經過醫師詢問,是否有呼吸急促和胸痛,有沒有其他不舒服症狀,從視訊上可以看出來,孩子精神很好,活蹦亂跳的。醫師安撫家長,繼續注意病情的變化,隨時聯絡;兩天後,症狀全部消失,大家也鬆了一口氣。解除隔離後,甚至於有一位家長帶孩子來診所道謝,孩子健康狀況良好,心臟沒有雜音或心律不整,可以說是康復痊癒。其實在小兒科有一個類似病症:川崎症,會有心臟的併發症,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真正的「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通常在染疫孩童痊癒後2~6週內發生,和病毒感染後體內的免疫風暴有關。我提醒家長,確診痊癒後3個月,要帶孩子去打疫苗,因為兒童施打疫苗可有效預防MIS-C,國外研究顯示,打過第1劑疫苗,MIS-C的發生率可以降低97%,打過2劑疫苗者則沒有發現MIS-C。這位家長非常高興地告訴我,我們以後都要找你看病,你是我們全家的家庭醫師。

從這個案例,我要說明的是居家照護不只是民眾染疫隔離中,最好的家庭醫師,全人、全家、全社區的醫療關懷,是可以持續的。

智者告訴我們,危機就是轉機,居家隔離中,家庭中一人或多人染疫,Covid-19疫情所激盪出的居家照護模式,醫師和整個家庭建立緊密的連結,提供個人及家庭中的成員持續性及全面性的醫療照顧,即使是基本的初級照護(primary care),也都是我們在疫後重建中,深化全人照護、家庭醫師的基礎。

居家照護讓確診者安心在家療養

沒有居家醫療照護計畫,即使是輕症,確診者也會忐忑不安,擔心自己會不會變成重症?會不會有後遺症?甚至於會覺得國家的醫療體系遺棄了他們;有了居家照護計畫,診所醫師、護理師在社區,分攤就近照顧的責任,絕對是一項專業、溫馨、心安、有感的服務,懇請有需要民眾善用這項Covid-19醫療照護服務,老人家、小孩、孕婦更需要生活和醫療照護全方位的支持。

留言評論
洪德仁
Latest posts by 洪德仁 (see al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