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理論對決政黨不認同的台北市長選舉

王宏恩
873 人閱讀

本周台北市長選舉的主要候選人都浮上檯面之後,首先大家關心的就是是否會出現棄保效應。棄保效應有幾個條件,除了候選人要有三位之外,還必須⑴心中最佳偏好完全沒有當選機會,且⑵心中第二偏好尚可接受、且⑶把最佳偏好的票給第二偏好,會讓第二偏好當選機率上升。從目前的公開民調結果來看,前三位競爭者的支持度差距並沒有大到一定會落選,而且三位競爭者的支持者都非常厭惡另外兩個選項。因此,目前的資料很難滿足棄保效應(策略投票)的條件。

圖片來源:翻攝自華視新聞YouTube頻道

事實上,2018年的台北市長選舉,是理論上、應該說是史上,最有可能出現棄保效應的台灣選舉。前兩位候選人差距甚小、姚文智支持者只要轉移一點票就能改變結果,甚至開票當晚還發生一邊開一邊投,民眾根本可以直接預知結果來決定是否要棄保。結果包括我的研究、以及鄧志松老師等人的研究,都顯示2018年台北市長選舉的棄保效益不明顯。為什麼呢?我的研究資料顯示,因為三位候選人的支持者都太討厭其他候選人了,因此寧可誠實投票。這次2022年台北市長選舉會有所不同嗎?恐怕只會更甚。由此觀之,目前台北市長選舉並沒有棄保效應出現的條件。

假如不是棄保效應,那接下來台北市長選舉會怎麼發展呢?假如中國沒有在接下來的二十大做出什麼驚人之舉的話,那根據當下的情勢,台北市長選舉可能會是一場展望理論對決政黨不認同的選舉。

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是行為經濟學中最有名的理論,認為人在決策時並不是一直線,而是會受到當下框架給影響。當人覺得目前正有所得時,會變得較為保守,希望守成;而當人覺得目前正在損失時,會變得比較傾向選擇風險較高的選項,希望可以跳脫目前當下正在損失的現況。當被問到選擇(a)[保證獲得240元]或者(b)[25%獲得1000但是75%獲得0]時,有84%的人會選擇(a)保證240元,即使(a)數學上期望值比(b)低。但被問到選擇(a)[保證損失240元]或者(b)[25%損失1000但是75%損失0]時,有87%會選擇(b),即使(b)數學上期望值比(a)低。這就是人心的特殊之處。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在民進黨正式提名陳時中之後,陳時中之前衛福部長在抗疫期間的表現也正式給選民透過選票評分。陳時中過去在選民心中的發言都與統獨比較無關,而大多與疫情有關,因此民眾也會據此評分。因為六都市長人選在民進黨是由蔡英文收歸決策權,因此可以想像的是蔡英文會將其聲望最後一次用在這個縣市長選舉,與陳時中綁定並擴散到其他縣市的候選人。

在這樣的情況下,反對黨假如要進攻蔡英文與陳時中,勢必會強調疫情中人民的損失,包括死亡人數、染疫人數、經濟衝擊等,讓民眾會認為讓當前政府繼續執政,會讓人民持續損失;因為持續損失,所以需要支持不確定性比較高的其他選項,進以脫離現狀。而對於執政黨來說,同樣透過展望理論,會強調在疫情下人民相較於其他國家的獲得,包括經濟數據等,讓民眾會覺得目前執政是一個有所得的狀態,因此會比較保守的希望維持執政現狀而支持執政黨的候選人。展望理論預測,接下來反對黨與執政黨會描述兩個完全不同的台灣,一個是水深火熱,一個是穩健成長,進而影響未決定的選民。

在這樣的平行時空對決下,民進黨可能會希望透過蔡英文的支持度來推動對自己比較有利的藍綠對決,在這對決下透過展望理論來獲得未決定選民的選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從各家民調看來,過去一年台灣無黨派選民的人數快速增長,已經重新回到了2018年的規模。這高達46%不願意說自己是哪個政黨的選民,大多是對於藍以及綠都有一定程度的不喜歡。而當這次選舉中藍綠對決的氛圍再次形成時,除了藍綠歸位之外,其他的無黨派支持者可能就會更去尋求非藍綠的選項。以台北市長選舉來說,他們可能就比較會轉向黃珊珊(雖然黃有親民黨背景)或其他訴求「打倒藍綠」的候選人或政黨,也會讓以打倒建制派為訴求的民粹主義論述再次崛起。這是動員展望理論與藍綠對決後不可避免的副作用。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當然,假如今年又因為中國而導致台海情勢不穩定的話,民眾短期上會因為國族主義與花馬車效應(rally-around-the-flag)而暫時支持執政黨,這會讓情勢完全不同。假如中國再次按兵不動的話,那麼這次台北市長選舉就可能是展望理論與政黨不認同理論的對決了。

留言評論
王宏恩
Latest posts by 王宏恩 (see al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