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近很忙,一邊要處理烏俄戰爭以及以巴衝突,一邊要處理國內民眾越來越重視的移民議題以及預算上限,一邊要處理抖音管制(提案人更宣布不參選下一屆)、更別提緩慢前進的全球暖化以及肺炎疫情後經濟復甦,這些都會隨著美國總統大選接近而逐漸聚焦。
相較之下,台灣議題隨著台灣總統大選結束,以及和平收尾的拜習會,比較沒有出現在美國媒體的主流討論上。這也讓一些人擔心,當美國人的公共討論沒有出現台灣時,是不是代表已經忘記台灣了?甚至是不是代表美國早就自私的放棄台灣了?
假如我們認真觀察最近美國的民意調查結果,就知道美國人並沒有忘記台灣、更別說會放棄台灣了。
美國民意始終力挺台灣
首先,在上個月的專欄文章中,我分析了YouGov以及Pew民調,兩者都在最近幾個月針對全美民眾調查,而兩大黨選民對台灣的支持程度大於無黨派,因此我推論美國對台政策不會在選舉後有立刻的轉變,畢竟兩大黨政治人物仍受制於黨內的民意方向。
而在這個月,蓋洛普Gallup同樣也公布了美國民眾對台海議題的看法。連續三家最主流的美國民調公司對台海議題進行調查,就知道台海議題仍然是美國政治中最重要的議題之一,所以民調公司才會撥出寶貴的空間來問這些議題。
而Gallup三月的民調結果,再次顯示了美國民眾對於台灣的支持,尤其是兩大黨的支持者。
在被問到對於台灣以及中國的看法時,美國民眾對台灣有正面看法的比例高達77%,再度來到1996年開始調查以來的最高數字,對台灣有負面看法的比例僅有13%,也來到三十年來最低。美國民眾對於台灣的喜好程度,與對法國(78%)、德國(79%)、英國(82%)都差不多,比烏克蘭(63%)、以色列(58%)、墨西哥(57%)還要高一截。整體來說,台灣近幾年在美國人心中的正面形象的確是大幅提升。
美國人對中國有負面感受的居高不下
相較之下,Gallup民調顯示美國民眾對於中國有正面態度的比例僅有20%,而有77%抱持負面態度,正好跟台灣的數字是完全相反,也清楚證明美國民眾知道台灣跟中國是不同的。而這個民意分布,跟短短八年之前是完全相反:2017年同一份調查中,有50%美國人對中國有正面看法、反面則是48%。美國民眾對於中國的反感在2020年後快速上升,並沒有隨著肺炎結束改變、也沒有隨著拜登上台而有所改變、也沒有隨著中國重新開放經濟改變、也沒有隨著烏俄戰爭改變。
更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民眾如今對中國的反感程度,甚至比天安門鎮壓剛結束時還要高,當時1989年的民調是54%反感、34%好感。這代表民意結構上,美國政治人物在短期間想要重新親中是非常困難的,也沒有再次如冷戰時「聯中制俄」的民意空間。
為何美國不會想要再一次「聯中制俄」呢?過去會選擇聯中制俄,是因為中俄在毛澤東搞大躍進之後跟蘇聯處不好,讓季辛吉覺得有機會拉攏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但現在Gallup民調中,絕大多數美國人把中國視為是主要敵人,高達41%、比選擇俄羅斯作為主要敵人的26%還高出一截,而俄羅斯甚至是已經在打仗了。習近平也跟剛再次連任成功的普丁互相道賀,對美國來說顯然完全沒有拉攏其中任何一邊的空間。
假如比較這一份民調的其他數字,雖然美國民眾對於南韓的友好程度沒有很高、甚至過半數選民不覺得南北韓是個重要議題(40%,台海、烏俄、以巴都是50%),但顯然美國完全沒有打算要放棄南韓。更別提最近中國在南海不停攻擊菲律賓的漁工以及研究人員,美國也多次力挺菲律賓以及南海的航行自由。當美國連這些地區都沒有放棄或自私時,更別提美國高度關注的台灣了。美國對於台灣海峽的政策,仍然有立法執行的《台灣關係法》,也就是要維持台海的現狀。為了維持住這個現狀,才會有近日美軍逐漸在台灣協助台灣軍隊訓練等消息出現,美國剛通過的年度預算也再度軍援台灣。
無論從民意走向或者實際作為,都再再顯示了美國並沒有因為太忙而放棄台灣。當然美國的出發點是為了美國自己的利益,但自從二戰之後,美國高舉馬歇爾計畫、重建破敗的各國、建立全球海洋秩序與金融體系、遠大於全世界無數國家國防預算總和,讓包括台灣在內的無數國家可以享受和平帶來的紅利以及世界產業鏈帶來的利潤。
這種讓無數國家在這個全球體系下獲利的體系,要用什麼取而代之?中國甚至在自家船在紅海被攻擊也仍不願意派戰狼護航,假如世界真的改變為雙極甚至是多極,各國軍備競賽跟小規模衝突只會更多,或許美國在此賺得更少了,但全世界也是一樣的。長期的囚徒困境有兩個均衡,一個是各方都妥協後一起賺錢,一個是各方繼續自私後互捅一起持續受害,這成本效益計算是很簡單的。
作者為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在台中一中被選進數學校隊,接著考取台大電機系後想當個科學家。在椰林繞了一圈後,覺得還是人類有趣多了,於是跟著數學一起投入研究政治,成了政治科學家。
- 為何民眾黨不會(立刻)泡沫化? - 2024 年 9 月 12 日
- 台灣政黨第三勢力會滅亡嗎? - 2024 年 8 月 29 日
- 林郁婷事件預演了中俄聯合資訊戰的樣貌 - 2024 年 8 月 1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