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該做的是深刻檢討,而非急著找戰犯

詹順貴
821 人閱讀

11月26日選舉結果,有人從連丟桃園市、新竹市與基隆市,乃至台南市、屏東縣與國民黨得票數差距大幅拉近,認為民進黨大敗,有人從縣市長整體得票數與2018年縣市長得票數進行比較,以及議員席次還略有增加,說只是小敗。

這幾天已有非常多從不同角度分析評論民進黨敗選原因,至於民進黨本身有何反省檢討,外界仍不得而知,只看見其黨內出現赤裸裸地互相指控,黨外側翼或自走砲則四處找戰犯,著實悲哀,可能讓對民進黨尚有期待的中間選民更加失望。

圖片來源:翻攝自華視新聞YouTube頻道

其實2020大選,民進黨政黨票已大減

由於直轄市、縣市長的選舉,是縱使贏1票也是贏者獨享,輸1票也是全輸,僅單純將全國直轄市、縣市長全部加總計算政黨得票數來判斷選舉勝敗的意義似乎相對有限。如要觀察選民對政黨的支持度,也許從每次直轄市、縣市長選舉得票數高低以及國、民兩黨票數差距走向,再參看前後次不分區立委席次的政黨得票數或得票率,會更貼近真實狀況一些。

2013年執政的馬英九只剩9.2%支持度,2014年直轄市、縣市長選舉,民進黨席捲4個直轄市與9個縣市,同時全力輔選當時為無黨籍的柯文哲當選台北市長,該次投票率約為67.59%,不計台北市,民進黨得票率已高達47.55%。此時信心滿滿的民進黨,2016年總統及立委大選時,對乘著太陽花運動成立的新興小黨頗多禮讓,因此其不分區立委政黨票得票率稍微下降至44.06%,國民黨僅26.91%,而當年總統得票率,蔡英文為56.12%,朱立倫31.04%。

民進黨執政中央後,諸多總統政見中原本深受公民社會高度期待的內政改革,陸續遭受保守派反抗,加上社會溝通不足,期待高失望快,導致民意支持度快速下跌,立即反映在2018年選舉結果,直轄市剩2席(2020年因成功罷免立即跳選總統的高雄市長韓國瑜,於8月15日增加高雄市1席),其他縣市更慘跌僅剩4席,得票率大幅降到39.16%,國民黨的得票率則竄到48.79%。

雖然2018年選舉慘敗,但2020年總統大選,由於香港從2019年反送中運動──指香港政府制定的《2019年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法例(修訂)條例草案》,到《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運動, 以及國民黨對中共的卑躬屈膝,讓處理兩岸關係備受國際信賴、競選連任的蔡英文進一步創下817萬史上最高得票數,得票率為57.13%,但同時間民進黨不分區立委政黨票得票率卻逆向下降到33.98%。國民黨不分區立委政黨票得票率為33.36%,對比前述2018年直轄市、縣市長得票率固然大幅下降,但相較2016年不分區立委政黨票得票率僅26.91%,則明顯大幅攀升。

民進黨這種總統與不分區立委政黨票得票背離情況,絕對無法拿有民眾黨與時代力量、台灣基進黨等小黨瓜分政黨票作為政黨票下降的藉口,問題一定是內政上讓中產階級人民、尤其中間選民與青年人越來越不滿。可惜這些逐年累積的民怨,很可能都因蔡總統與蘇內閣仍能維持過半的高滿意度而被忽略,以至於再度反映到2022年選舉,直轄市勉強保住2席、其他縣市僅剩3席的結果之上,成為民進黨1986年創黨以來地方選舉的最差紀錄。

民進黨在都會區票源普遍下降

有專家分析指出2022年選舉,國、民兩黨都有保住基本盤,民進黨的敗選,主要來自投票率大幅降低(整體投票率為61.22%,直轄市長選舉投票率更僅59.86%),而投票率降低的原因,則來自原本較多會支持民進黨的中產階級中間選民與青年人因失望而消極不投票。此一情形反映到選舉結果,是民進黨不僅丟失桃園市、基隆市與新竹市,還包括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與屏東縣得票數的明顯消長。

從以上數據比對,也許可以理出人民對帶動並攜手公民力量打破威權體制的民進黨,有著遠比對國民黨更高的期待與更嚴格的要求,導致人民在內政上明顯快速失望,而這失望的出口,完全落在2018年、2022年的直轄市、縣市長選舉結果之上。至於會不會延伸至2024的總統與立委大選?又或縱使基於中國因素,民進黨仍能贏得總統寶座,立委卻無法過半?鐘擺效應是可以期待的定律?會不會出現例外乃至停擺?相信已有許多深謀遠慮者開始擔憂。

與其期待選民的鐘擺效應,不如反求諸己努力防止上述擔憂發生,而有能力防止上述擔憂不會出現的,唯有執政的民進黨自己。防止方式是深刻自我檢討,反省如何重新吸引中產階級中間選民,尤其青年回歸的支持,而非急著找戰犯或在黨內交相指控、為己卸責。

要找回青年人的熱情、中間選民對民進黨的支持,首先還是要有能感動人的政策,尤其能帶給底層人民溫暖或覺得公平的具體作為,而不是如同過往國民黨執政時一般只會一再強調冰冷的經濟數據有多好,卻漠視這些數據底下越來越嚴重的分配不正義。此外,過去對國民黨執政批評得不遺餘力,人民認同讓民進黨執政後,不管是中央或地方,有多少部門、地方首長認真去檢討國民黨所遺留尚未執行的政策,以決定廢止或繼續執行呢?

民進黨走發展主義日益趨向國民黨

又如此次選舉,許多民進黨推出的候選人開出的政見支票,仍不脫老舊的硬體式大建設計畫,完全看不出與國民黨威權時期的經濟建設模式有何不同?過去6年多,更讓底層人民反感的是,許多民進黨主政下的大建設計畫,其底下的利益輸送、迫遷與分配不正義,經常較之國民黨威權統治時期明顯猶有過之。

試舉筆者曾親身參與的案例來說,桃園市在升格前吳志揚當縣長時代,有鐵路東移高架化工程與航空城(最早具體規劃於朱立倫縣長時期)二件涉及大規模徵收拆遷的大型建設計畫,鄭文燦第1次參選桃園市長時即表明反對鐵路東移高架化工程案,訴求改為可以大量減少徵收拆遷的地下化,並獲得沿線自救會熱烈支持。

但對於徵收拆遷面積更大得多的航空城,鄭文燦也許是礙於接手前已經有太多土地掮客與土地開發商投入其中,這群人的金權裙帶關係綿密,於是選擇蕭規曹隨,因而在此可能就累積了數千乃至上萬的民怨不再投給民進黨接替人選。而機場捷運的設站規劃與場站周邊地區的區段徵收開發,同時造就一批人的財富累積與另一邊被迫遷之人的憎怨。包括蔡總統在內許多民進黨政治人物交相指責苗栗大埔案,但同樣有老農因農地被徵收而和農藥自殺的航空城,先後在地方與中執政的民進黨可曾有所重新檢討?

又如各地捷運,由於設站會有共構與聯合開發的龐大利益,每一設站位置都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民進黨在台中第2選區立委補選時猛攻盧秀燕在台中捷運設新站圖利顏家,但其他地區的民進黨立委「喬」變更捷運設站位置也屢見不鮮,其中一例還造成數以百計的激烈民怨。類似情形一路從屏東、高雄鳳山、台南一路到新北,涓滴成河,聚沙成塔,加上猛推過度向建商實施者傾斜並造成許多隱性驅貧的都市更新案例,不知累積了多少底層民怨。其他如許多專家學者、公民團體一再提到讓青年世代看不到未來希望的高房價、低薪資、分配不正義、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等問題遲遲看不到解決曙光,執政的民進黨當然必須概括承擔責任。

此外,蔡總統的能源轉型政策備受期待,也陸續進入收成期,其中離岸風電案場開發,原本被高度期待賦予同步在台灣建構完整產業鏈的任務,雖然開始落地生根,但在有心人操作下,風機基座與相關基礎設備、設施,絕大部分卻落入某單一公司(其後分設相關子公司),近乎成為壟斷,所形成的怨,恐怕不僅止國內其他想投入的廠商,也包括受制於我國國產化政策與金權裙帶政治的外國投資商。

類似情形也發生在台灣口罩售價,明明口罩生產技術門檻低、成本也低,但由沈榮津組成的口罩國家隊所生產的口罩,初期賣價竟高達8元,遭到批評後雖然降為5元,但仍遠高於生產成本(筆者熟識一家生產口罩的廠商負責人所透露)。這種讓那些被欽點為國家隊的廠商大賺人民災難財的不公情況,卻是民進黨引以為傲的政績,後來的快篩劑也出現類似情況,民怨怎能不生?

民進黨缺乏培育專業人才的長期計畫

這6年多民進黨另一慘狀是,國民黨曾長期執政,過往內政人才多,包括長期受國民黨薰陶的高階文官也會有相同思維,可以隨時晉用,但家底還很單薄的民進黨,非常欠缺相對應於各政府部門業務的專業人才,如果政務官不夠嫻熟所掌政務,便非常容易被高階文官給牽著走乃至被擺佈,端出來的施政邏輯與面對公民團體或輿論的質疑,其處理模式更經常與國民黨時期如出一轍,甚至更馬虎隨便。

這些高階文官非常嫻熟業務,依慣性辦事,縱使所使用的工具與手段頗具爭議,他們仍不會太在乎背後的社會成本,因為即使炸鍋出事,需要背負政治責任是政務官,需要承擔民怨的是執政的民進黨。但6年多過去,始終未見民進黨為長期執政準備而有計畫地在其黨部或智庫積極培養對應各部會業務的人才。

以上諸多內政弊病,縱使過去曾是長期民進黨社會運動夥伴的公民團體,當然會出言批判,對於公共議題較有熱情的青年,乃至一般中產階級中間選民或多或少必會被公民團體的聲音牽動影響。這些公民團體或個別敢出諍言的公民,都是出於讓台灣未來更美好、自由民主法治更鞏固的動機,卻動輒被一些側翼、網軍或自走砲出征辱罵,出征的結果其實只是將真正決定選舉勝敗的中間選民、青年選票往外推得更遠,讓民進黨支持者萎縮回基本盤而已。

面對養網軍質疑(筆者認為國民黨、民眾黨也都有),民進黨中央經常兩手一攤表示與他們無關、無法可管,但這些側翼或網軍難道其中完全沒有受其指示乃至控制的嗎?令人實難相信。日前連在公民團體有極佳口碑的民進黨立委林淑芬都發文指出「政府透過網軍箝制民代發表不同意見」、「網軍最大的邪惡在於,他們毀壞台灣民主的根基」。有位臉友說得好:「側翼只有助於維持綠營支持者的熱情,卻無助擴張選票。民進黨必需要自己有聲音、有態度,而且可以切確回應民意,而不是老是靠側翼來攻擊、洗地。」

民進黨施政得多諮詢民間團體

其實要找回青年人熱情、中間選民支持,並不困難,任何施政作為或政策,只要都能先仔細想想能否讓底層人民有感?是否符合分配正義?是否有助於縮短貧富差距?能否讓台灣青年看得到未來希望?有好的政策推出或做政府該做而且是對的事,絕對不用顧慮在野黨杯葛反對,公民團體乃至熱情青年便會自動靠攏支持。以2021年由國民黨或其支持的人所提出、又或國民黨動員協助連署的4大公投為例,不同意票都高於同意票,便是公民團體與民進黨積極合作全台宣講說明的好案例。

11月29日,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已表示執政黨會深刻自我檢討,希望這次民進黨乃至行政院的檢討結果,不要再像2018年12月7日行政院「說明選後檢討結果」那般,一個已經做了1年多的院長承擔敗選政治責任的檢討,卻盡是在檢討其轄下部會首長與前任院長,而把自己更粗暴的《勞基法》二修等責任撇得一乾二淨。

衷心期待此次民進黨檢討之後,能一改變過往與國民黨幾乎沒有差別的施政模式,而不是一再販售「芒果乾」。拭目以待民進黨深刻檢討的具體內容與接下來如何贏回中間選民支持與青年熱情的改進方案。

留言評論
詹順貴
Latest posts by 詹順貴 (see al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