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318那一場未竟的運動,思索台灣民主何去何從

黃涵榆
301 人閱讀

318當時你在哪裡?

「當時你在哪裡?」這是許多人在回顧某個重大事件的時候經常問的一個問題,如同許多經歷過九二一地震的台灣人也會問「當九二一地震發生的時候你在哪裡、在做什麼?」,我們也可以試問:「十年前的318你在哪裡、在做什麼?」

這樣的問題意謂著回到歷史現場敘述人事時地物,也是重新感受當時的情感氛圍,那些在場與不在場、疏遠與親近的,將個人記憶與生命經驗放入集體歷史記憶與生命歷程。

從尼采的觀點來說,所謂的「真理」是從現在的立場對過去所做的詮釋,而不論是個人或集體的記憶,總是牽涉不同觀點、立場、力量與感受的拉扯,是一個不斷衝突的過程,記憶也因為如此才得以保持開放。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

有關十年前的三月十八日(和接下來的一個多月的時間)發生在立法院周遭的「事件」(暫且稱之為事件)一直都有不同的命名:太陽花運動、反服貿運動、太陽花佔領等等。不同的命名顯示不同的視角和評價,多重甚至不確定的意義暫且濃縮在「318」或「太陽花」這樣的符碼之中。

筆者回顧當時與友人或學生談論318的時候,經常都會被問到「太陽花運動實現了什麼、完成了什麼」。我當時總是主張對於一場「尚在進行中的運動」(我所說的「進行中」指的是概念、詮釋或記憶層次的未完成或不確定的狀態),不應該急於給予任何蓋棺論定的評價。

特別是對於那些許許多多親身參與立法院佔領行動和經歷行政院國家機器暴力鎮壓的人而言,那些激情、驚恐、無助、血腥都將銘刻在他們的生命之中,繼續存在於他們的記憶之中,衍生出不同的意義。

318與台灣民主政治

十年過去了,318對於台灣民主政治的影響並非全然是一個不可說、沒有答案的題目,答案在於我們不斷去說它。從筆者的觀察和研究來說,太陽花佔領行動是公民力量的集結,成為台灣歷史上的公民反抗運動不可抹滅的一頁。

也有研究者和評論認為,這場反服貿的運動顯示一波抗中保台的台灣意識的高峰,以及天然獨世代的誕生。當然,這樣的評價不應忽視新自由主義時代下的年輕世代對於勞動與就業現況的不滿和未來的焦慮。

也有比較整體性(但略為簡化)的評價認為太陽花運動為民進黨在兩年後的總統大選勝選凝聚了有利的社會氛圍和力量。當然,這樣的評價也會指出柯文哲、包括時代力量與社民黨等國民兩黨之外的第三勢力的崛起。柯文哲甚至趁勢贏得當年年底的市長選舉,乃至於累積足夠的政治資本挑戰總統大位。

回看這十年的滄桑變化,當我們把一些人擺回當時的運動現場和後來的局勢變化,我們似乎很難抗拒指稱某些人收割或背叛了太陽花運動,筆者無意在這件事情上大做文章,讀者可自行判斷。筆者認為更該追問與思考的是:當我們以318作為一個台灣政治與歷史的重要指標(它也的確是),它所釋放的公民反抗意識和力量,經歷了什麼樣的變遷,台灣的民主體制是深化或面臨更嚴峻的挑戰,台灣認同是持續穩固或變得更為浮面。

黑金和保守反動都回來了!

追問與思考這些問題,首先必須避免的是「進步史觀」。也就是說,台灣認同從來都不是不證自明、不言可喻、像呼吸空氣那麼自然,台灣的民主體制也不總是越走越穩健,甚至是脆弱無比,持續不斷面對挑戰與危機。

即便幾次的統獨認同調查都顯示自認為是台灣人(不是同時也是中國人)的比例屢創新高,已經突破八成,但是當中國用語和抖音(特別是在年輕世代之中)橫行無阻,蝦皮和淘寶成為許多人的日常生活必需,科目三成為競賽和表演項目,蘇丹紅的毒害引起的關注遠不及於惡意炒作的蛋荒,我們還有本錢用「天然獨」自我陶醉嗎?

許多關心政治的讀者對於大選之後立法院上演的一幕又一幕的鬧劇,對於立法委員的言行和問政品質如此低落,也許會感到萬分錯愕和哭笑不得。難道是選上了愛怎樣就怎樣,選民只能莫可奈何嗎?

曾經好幾屆院會出席率掛零、創下台灣公職人員被罷免紀錄的的人現在是立法院院長,有地方黑金家族背景的國民黨籍政治世家後代一個一個進立院,類似徐巧芯、翁曉玲、王鴻薇等女丑型的立委佔據媒體版面,不具國會議員身份的黨主席幾乎每天都出現在立法院。諸如此類,難怪有資深立委評論,本屆立委素質史上最差。

什麼樣的立委就反映出什麼樣的選民素質和選舉文化。去年大選期間藍白政黨炒作「全台灣有超過六成民眾希望政黨輪替」,無所不用其極扭曲抹黑台灣科技業和執政團隊政績。柯文哲宣稱他沒有當選台灣就會完蛋,賴清德當選外資會跑光,事實是台灣股票指數已經甩開香港站上兩萬點。

更令人擔憂的是,藍白勢力主導的立法院持續拋出一連毀憲亂政的提案,包括成立立委特偵組、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以「立委質詢官員是上對下」為由)研議「藐視國會罪」。而藍白立委在縮短中配取得台灣國籍的年限(外籍配偶的特例)和處理中國船隻入侵與翻船事件上全面的傾中態度,更讓人懷疑在現今的國會運作下,台灣優先和台灣主體認同會不會只是一場夢。

「很深的民主,需要很厚的共同體」

面對這樣的形勢,我們沒有消極悲觀的權利。天下本來就沒有白吃的民主和幸福,中國的威脅和入侵無所不在,烏克蘭和巴勒斯坦也都離我們不遠。記憶318或歷史上任何一場反抗行動,我們該反思我們追求的是什麼樣的民主和認同,如果我們不認為民主只是選舉,不要民粹、排外、封閉和不寬容,不要淺碟化的、速食化的民主體制。

關鍵的歷史時刻需要有思想厚度的書作為精神食糧和行動指引,林秀幸近日出版的《很深的民主需要很厚的共同體:兼論民主人的養成》足以擔當此重任。這不僅是一部闡述霍布斯(Thomas Hobbes)、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凃爾幹(Émile Durkheim)、艾斯波西多(Roberto Esposito)等西方哲人政治思想的學術巨著,更是對於台灣民主體制和認同誠摯而深切的反思。

太陽花佔領行動很重要的一個訊息是,人民有權力拿回暫時交付給代議制度的權力,具有積極意義的民主是公民在必要的時候必須集結力量,採取實際的直接行動。

《很深的民主需要很厚的共同體》也在探問,政治如何不只是政治(組織和法條),而必須也是社會和文化感受。我們是不是都太習以為常,只在大選期間稍微關心一下政治,一廂情願地以為走到投票所投票就算是完成公民的義務?我們很容易忽略或無感於民主也應該關乎生活方式和精神價值的建構與追求,關乎我們想成為什麼樣的民主人、建造什麼樣的社會。

本書也一再強調,認同並非實體,而是象徵建構的過程。從筆者的角度來說,這是一個持續不斷回應現實的過程,也是持續不斷的矛盾與協商,因此世未完或未到來或「將臨的」(a venir, to-come)過程。

藍白勢力總喜歡嘲諷和詆毀堅持台灣主體認同的人,每到選舉就在「販賣芒果乾」。芒果乾、亡國感?醒醒吧,你是哪一國人、有什麼樣的認同、要怎麼捍衛自己的認同、民主制度和價值都還不知道或不關心,哪來的亡國感!

作者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不務正業,致力跨越學術藩籬,畢生最大夢想是臺灣人成為有知識、正義感和寬闊世界觀的新民族。

留言評論
黃涵榆
Latest posts by 黃涵榆 (see al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