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2年不是結束,而是新冷戰的開始!

王臻明
2.7K 人閱讀

雖然美國已將中國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卻仍避免使用新冷戰這個名詞,來定義美中關係,不過美國積極拉攏盟國來圍堵中國,卻是有目共睹的情勢。就如同美蘇冷戰一樣,圍堵戰略要分出勝負,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美蘇兩國就僵持了四十幾年。因此2032年恐怕只是新冷戰白熱化的開端,而不是結束,美國對中國的圍堵,可能要在十年後才慢慢看出成果。在這段時間內,中國會四處尋求突破之機,因此對台灣來說,中國軍事威脅的壓力將逐步增強,2032年左右恐怕就是最高峰。

圖片來源:美聯社/達志影像

美國會斬斷中國取得新技術管道

美國對中國的圍堵,包含外交、經濟、軍事等各個層面,就軍事上來說,最重要的是斬斷中國繼續取得新技術的管道。在硬體方面,全力阻止中國取得先進的晶片,在這個晶片已取代火藥的時代,無疑將嚴重影響中國發展新型武器的能力。在軟體方面,禁止中國留學生到美國學習關鍵技術,將可疑的中國企業列入黑名單,封鎖各種新科技流入中國的管道。這樣多管齊下的結果,將打擊中國的建軍計畫,逐步削弱解放軍的戰力。

面對這樣的壓力,中國很可能會像前蘇聯或其他的反美國家一樣,用數量來彌補科技的差距。特別中國又是一個擁有十四億人口的大國,生產更多的軍艦與戰機並非難事,還能繼續維持軍工產業,並嘗試突破封鎖,外銷武器到第三世界國家。同時,中國會在現有基礎上,發展戰略性的嚇阻武器,如加速擴增核武儲備。美國國防部剛送交國會的2021年中國軍力報告,就預測解放軍擁有的核彈將在2027年達到七百枚,2030年更會成長到一千枚。

更多的軍艦與戰機肯定會進一步威脅台灣。2032年中國可能已完成興建4艘航空母艦的計畫。近來不斷下水的052D型驅逐艦,與排水量破萬噸的055型驅逐艦,將足夠中國海軍組成4支航空母艦艦隊,並在必要時,編成2個雙航艦戰鬥群以夾擊台灣。此外還可能配備從FC-31發展而來的新型艦載機,對國軍形成更大的壓力。中國空軍則會擁有一定數量的殲-20匿蹤戰機,搭配規模龐大的殲-16與殲-10機隊,以各種演訓方式,侵擾或壓縮台灣的空域。

台灣在2032年時,潛艦國造計畫應該正進行到一半,一切順利的話,會有數艘新潛艦已下水服役,再加上性能提升後的2艘劍龍級潛艦,將成為國軍反制中國航空母艦的關鍵戰力。同時,美國出售給台灣的岸置機動型魚叉反艦飛彈將會全部抵台,與台灣自行研發的岸置機動型雄風二型反艦飛彈、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形成非常密集的反艦火網。再加上專為海洋偵蒐、監視任務所設計的MQ-9B無人機,一起反制中國龐大的水面艦隊。

空軍方面,外購的66架F-16V應該都已抵台,由舊有F-16A/B Block 20機隊所升級而來的F-16V也早就全部成軍,將與經過中壽升級的IDF戰機,形成台灣空防的主力。只是要應付大批中國軍機的不斷侵擾,壓力會很大。特別是法製的幻象2000仍無法進行中壽升級,想要外購F-35B戰機也未獲美國首肯,恐怕會是未來的隱憂。另外海軍的下一代飛彈巡防艦興建計畫不斷延宕,看來應該很難在2032年時全數服役,將形成台灣防衛上的極大弱點。

中國會擴增核武

至於中國擴增的核武,將用來恫嚇美國及其盟邦,以做為談判的籌碼。中國正在彈道飛彈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高超音速飛彈,用於反艦或對地攻擊,如最新的東風-17、東風-21D與東風-26。甚至重拾一些冷戰時期的舊技術,進行局部改良後,轉為己用,以彌補遭美國科技圍堵的窘境。如近期中國所試射的另一款高超音速飛彈,就採用前蘇聯曾發展過的「部份軌道轟炸系統」,擁有不受限制的射程,可以從任何方向攻擊美國,使其防不勝防。

但中國的核武恫嚇,生產更多的軍艦與戰機,其實正中美國的下懷,因為這是重蹈前蘇聯的覆轍。美國在冷戰時期也面對類似的威脅,致勝之道就是全力投入科技研發,拉開與敵手的距離,振興經濟與各方面的國力,坐等敵手在重重圍堵下自己崩潰。在這一點上,美國朝野有著極為高度的共識,美國參眾兩院正在審議的《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更是劍指中國,計畫將注挹大筆資源到各個關鍵領域,以取得領先的地位。

在軍事的層面上,美國正在全力發展各式無人載具、第六代戰機、B-21匿蹤轟炸機、人工智慧與太空戰力。特別是在高超音速飛彈的領域上急起直追,可以預見在2032年時,美國在軍事科技上將大幅領先中國。而依過去的慣例,當美國發展出更先進的武器系統時,原有的技術與裝備就會轉移給盟國。現在美國積極想要強化西太平洋的防線,因此包括澳洲、日本、南韓與台灣在內,都已獲得了過去爭取不到的技術與裝備。

澳洲將開始籌建核動力潛艦,日本計畫發展射程達2000公里的巡弋飛彈,南韓則已擠身全球第八個擁有潛射彈道飛彈的國家。台灣這幾年更獲得多項過去美國不願意出售的攻勢武器,如陸軍戰術飛彈(ATACMS),SLAM-ER增程型空對地飛彈。美國還放寬技術管制,讓台灣自行研發的飛彈,射程大幅增加,如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與雄二-E巡弋飛彈,都已規劃生產增程型,這也讓台灣能進一步威脅中國沿岸的軍事目標。

中國更挑釁,台灣得更自制

於是出現一個乍看之下非常矛盾的現象。在中國戰機的不斷侵擾下,台灣社會極度憂心兩岸軍力進一步失衡,國軍所承受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但最新版的國防報告書卻首度喊出了「強化重層嚇阻,延伸防衛空間」。一方面進行後備動員的改革,以求固守台灣本島,另一方面卻又計畫延伸打擊範圍,好削弱攻台的敵軍戰力。這看似不合理的方向,其實就反應了現在到2032年左右,兩岸之間的詭譎情勢。中國因為受到圍堵而變得更挑釁,台灣獲得更多國際支持,新型攻勢武器陸續服役,卻必須小心謹慎,避免引發軍事危機。

無可諱言的,台灣已成為美國圍堵戰略的其中一環,這幾年美國積極想提升台灣的防衛能力,並非偶然。這種情況雖然打破了過去台灣被孤立的局面,但隨之而來的,是台灣也必需承擔更多的區域安全責任。美國不斷希望台灣購買特定的武器,強化後備動員能力,甚至派員協助國軍進行訓練,都代表台灣未來的國防開支會更重,這種情況會一直持續到2032年以後,或美中兩國有一方先倒下為止。

但如果是美國失敗,被迫撤出西太平洋,除了台灣有被立即併吞的危險,在這個區域裡的日本、南韓與澳洲等國,勢必競相發展軍備,甚至擁核自保,形成更混亂的情勢。若中國失敗,一個十四億人的大國失控,其動盪程度恐怕更勝前蘇聯解體之時,台灣與中國有極高的貿易依存度,也將受到嚴重波及。因此美中兩國的長期對峙,只要不爆發直接衝突,或許不是壞事,至少可以為台灣多爭取一段時間,預做準備。

留言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