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影視音 盤點2020金曲──作為一劑腎上腺素,更看藥效過後 黎時潮 2020 年 10 月 7 日 黎時潮 2020 年 10 月 7 日 圖片來源:華視新聞Youtube 熱鬧的金曲頒獎典禮過去了,也許因為連假很多人出遊,收視率比去年略低;但以同時段相比,晚上七點典禮開場時為同時段第三,雖未奪冠,也絕不差,顯見這類年度典禮派對,還是頗有吸引力。 根據報導,今年有1 …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談談影視音 韓國國族主義如何透過熱門電視劇傳播?從《愛的迫降》談起 黃彥瑄 2020 年 2 月 23 日 黃彥瑄 2020 年 2 月 23 日 圖片來源:tvN 《愛的迫降》為李正孝導演與朴智恩編劇合作的電視劇,過去朴智恩編劇的作品包含《來自星星的你》、《製作人》、《藍色海洋的傳說》,在編寫過「外星人戀」、「人魚戀」的奇幻愛情題材後,《愛的迫降》則選擇將故事背景設定在政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談談影視音 走出台劇的無王時代──從《寄生上流》談台灣影劇 潔西卡 2020 年 2 月 18 日 潔西卡 2020 年 2 月 18 日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 在全球化的疫情時代,當全世界的人都宅在家看電視時,作為台灣影視愛好者,看到《寄生上流》在奧斯卡頒獎典禮發光發熱,讚嘆韓國影視成就之餘,回顧台灣全盤影視進攻策略正是時候。 在國際串流影視平台迅速發展下,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談談影視音 Alfredo/奉俊昊的階級想像與空間遊戲——關於《寄生上流》的思考 2019 年 8 月 3 日 2019 年 8 月 3 日 (※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 圖片來源:CATCHPLAY 官方臉書 《寄生上流》(기생충/Parasite,2019)5月在法國坎城影展奪得韓國影史第一座金棕櫚大獎,6月底在台灣上映後旋即熱賣。 原本納悶坎城金棕櫚效應真有如此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談談影視音 陳煒智/電影片長 vs. 膀胱容量:從《復仇者聯盟4》談超級長片 【鳴人堂】 2019 年 4 月 26 日 【鳴人堂】 2019 年 4 月 26 日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海報。 圖片來源:取自Marvel 日前《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The Avengers: Endgame)宣布了電影片長為3小時1分鐘,引起全球影迷熱烈討論。網路上處處可見揶揄攜帶超巨大爆米花和可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談談影視音 從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和《國際橋牌社》看台灣的過去與未來 潔西卡 2019 年 4 月 12 日 潔西卡 2019 年 4 月 12 日 90年代有一種說法,彼時剛剛解嚴,密集的國會全面改選節奏,使每次選舉都是關鍵時刻(moment of truth)。因為在一次次選舉結果的反覆確認中,台灣社會的民主和開放呈現一種螺旋式的上升,讓我們看到自己的存在。 到了2019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談談影視音 曾麗心/我們與惡的距離:被留下來的我們,一切好嗎? 【鳴人堂】 2019 年 3 月 29 日 【鳴人堂】 2019 年 3 月 29 日 (※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 戲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再度勾起台灣的共同創傷回憶——無差別殺人案——重擊著我們對惡的認知和詮釋。對於事件的多面向、多角度激盪討論,台灣社會等很久了,因為在一次次無差別殺人案發生後,被留下來的你我,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談談影視音 《流浪地球》—科幻背後的中國政治邏輯 2019 年 3 月 3 日 2019 年 3 月 3 日 圖片來源:豆瓣網 電影《流浪地球》被稱作「宇宙戰狼」,一部配合中國鼓動民族主義,乃至再次文革的洗腦作品,對小說原著改寫頗多。雖然劉慈欣在部分作品和訪談中表現了對極權的認同。但他最出色的幾部作品,例如《流浪地球》和《三體》,並不是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談談影視音 「意象」作為電影的解讀策略——看《蒙上你的眼》 黃彥瑄 2019 年 1 月 25 日 黃彥瑄 2019 年 1 月 25 日 圖片來源:IMDb 《蒙上你的眼》(Bird box)作為Netfllix上最熱門的電影之一,上映首週的觀看人數號稱突破4500萬人次(然該片的數據並非公開,因此也遭到外界質疑)。從《蒙上你的眼》中獲取靈感的「蒙眼挑戰」(#Bi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談談影視音 公堂難判,迷霧不穿——從《疑霧公堂》談歷史改編劇的嘗試與艱難 藍士博 2019 年 1 月 18 日 藍士博 2019 年 1 月 18 日 在目前蕭條猶待復興的台灣影劇圈,《疑霧公堂》(以下或簡稱為《疑霧》)應該可以說是未來台灣本土戲劇、尤其是古裝劇復興的一線曙光。她用有限的預算,面對著龐大的歷史議題,卻巧妙透過「懸疑」的手法,使原本就陷於迷霧、真相不明的歷史故事,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