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新社群網站Threads變成柯黑俱樂部

王宏恩
1.4K 人閱讀

最近台灣社群媒體的政治風向出現一個令人驚訝的變化:新的社群網站Threads異軍突起,並且出現大量反對柯文哲的台灣年輕使用者。Threads是臉書公司Meta所開發並於今年七月才剛上線的新社群網站,內容主打以文字為主、大致使用模式與Twitter(現在改名為X)十分接近。Threads一開始獲得熱烈回響,但熱度很快下降,直到最近Meta公司大力推廣,透過Instagram跟其他平台都給予Threads額外的曝光,這使得Threads重新變得熱門起來。

Threads的特色在於目前帳號絕大多數都是真人

跟Twitter相較,Threads的一大特色在於目前帳號絕大多數都是真人,網路機器人極少。因為當初要能夠註冊Threads,必須要是有在經營的Instagram帳號才可以,因此大多數Threads帳號的發文,都可以按兩三個鍵就跳到該帳號的Instagram頁面,這跟大多數匿名的Twitter或是已經假帳號氾濫的臉書有很大的不同。而就台灣使用者來說,因為Threads是一個新平台,因此上面有大量的年輕人,許多甚至是未滿十八歲的學生,而且也大多都是有固定經營Instagram帳號的真人。

而在最近Threads的相關討論中,絕大多數都是對於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的批評,包括之前的厭女發言、藍白合不成痛哭、同婚投反對票、跟國民黨密室協商部公開透明、跟黑道站台、大量黨員有前科、以及台北市施政不佳等等。這些批評聲量已經大到引起其他平台注意,包括民眾黨發言人跑去Threads上抱怨該平台「太綠」(即使大多數討論都只是反對柯,而並非直接支持綠)、民眾黨臉書也正在動員帳號說要前去Threads「打仗」。這些行為都反面證實了Threads上反柯聲量為主流。

Threads的使用者多嗎?我們可以看一個指標:在臉書上,賴清德最近的照片與發文大概都是六千多個讚,在Instagram也大概是五千多個愛心,但是賴清德在Threads上發文則有八千到一萬個Likes,人氣甚至比在臉書跟Instagram都還要高。光從這一點來看,Threads已經是本次政黨宣傳不可或缺的拼圖之一。最近無論是3Q或是陳水扁前總統,也在登陸Threads後獲得比臉書還要熱烈的歡迎,反而是臉書無預警無方向的隨便降流已引起使用者反感。

而這對於民進黨來說尤其重要,目前民進黨正苦於無法進一步透過網路宣傳擴散政績或政策,也沒有與年輕世代有效溝通的管道(尤其因為國安問題不使用抖音)。Threads上大多是真人帳號,意謂著幫忙二次傳播、甚至轉換成實體動員的轉換率都會比較高,這對於民進黨在剩下五十天的動員來說十分重要。

Threads上滿滿的柯黑發言

另一方面,從Threads上大量的柯黑發言也可以看出,這平台讓許多平常因同儕壓力而不敢抱怨柯文哲的年輕選民有了一個出口,這對於民眾的心理認知很重要。過去人們因為同儕壓力、或不確定有多少跟自己意見接近的人而選擇噤聲,是有名的preference falsification理論,但是只要出現集體行動的信號,則可能就會許多人同時一起站出來。而目前Threads就成為這個集體協作的平台,如同當初蘇聯各小國脫離時群眾聚到廣場的合唱。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這個變化對於接下來選戰中的棄保效應會起到影響。在之前的藍白合民調中,如同我上一篇專欄文章所提及,其實非常多藍白選民其實對於藍還是白當總統在偏好上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導致柯侯或侯柯的民調數字都差不多。這個差不多,代表兩大陣營都有動機去把對方的支持者挖來,造成棄保效應後成功打敗綠營,而這也是綠營最大的隱憂。但今天有了Threads之後,一方面會讓這個棄保效應更難執行,二方面會拓展綠營的潛在支持者以及更多過去沒接觸到的選民,這對於綠營已經許久未變的民調數字來說是一個機會。

當然,這些新平台也可能馬上受到中國資訊操弄的威脅。臉書這周才剛宣布砍掉五千多個中國資訊操弄的帳號,這些帳號不只散布假訊息,更會從推特偷個人資料來假裝是真人、或是假扮成各國的抗議分子、政治人物、市井小民,然後發布的內容可能同時攻擊各方。這個策略勢必會從臉書、推特一路延伸至Instagram、Threads、PTT與Dcard等平台。

除了事實查核的內容需要同步更新在各社群平台之外,也仰賴各社群平台使用者的資訊練達度,能夠與時俱進的去查詢可疑內容背後的帳號特徵或是集體協作的特徵。舉例來說,最近我就揭露一系列在臉書上大規模的假帳號操作,謊稱台灣十二月起又要全民戴口罩否則會罰款(如下圖),這馬上就被事實查核網站以及衛服部公告為假訊息,王必勝副部長也特別來信邀請我讓他分享下圖來協助打擊不實資訊。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但當初轉錄這些不實資訊的帳號,假如每一個分開來看,都很像是在台灣各地打卡、遊山玩水吃美食的真人,都經營帳號已久。但假如同時看好幾個發文內容相同的帳號,才會發現這一堆帳號的照片跟內容根本都只是排列組合,所以一大群貼相同內容的人全部都只是創造出來的機器人,這就是臉書不允許的偕同行為,也是明顯針對政府的攻擊,但卻無法透過研究單個帳號就看出端倪。面對這樣越來越嚴重的資訊操弄,如同越來越嚴重的傳染病毒,台灣人的抗體(資訊視讀能力)也得跟著與時俱進才行。

作者為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在台中一中被選進數學校隊,接著考取台大電機系後想當個科學家。在椰林繞了一圈後,覺得還是人類有趣多了,於是跟著數學一起投入研究政治,成了政治科學家。

留言評論
王宏恩
Latest posts by 王宏恩 (see al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