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看到什麼?──太陽花運動十年後

孟買春秋
733 人閱讀

十年了。

那年三月我還住在班加羅爾,正在如火如荼準備搬家離開印度,打包的空隙我得空就上網看台灣消息。印度的家在一條非常安靜的街上,只有偶爾小販推車經過叫賣的聲音,是我聽不懂的印度語,偶爾一頭走失的牛緩緩散步經過懶懶地叫了一聲。

318學運。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

網路畫面立法院外人山人海,和我隔了七八千公里的故鄉,正在進行一場前所未有的運動,十分令人不安。這一切都是那麼不真實:我所在之地是如此平靜祥和與世無爭,在台灣他們要強行通過《服貿協議》,讓中國人可以長驅直入。

我知道屋外有赤腳不上學的印度孩子追逐打鬧,有種姓制度中最底層的的「賤民」在垃圾堆裡翻撿任何一點可以變零錢的東西,有在家裡毫無地位的婦女覺得人生無望,但再怎麼貧窮或是困難,會失去國家的念頭,從來沒在他們腦海裡出現。

而我富足美好的家園,亞洲民主和進步價值的佼佼者,卻分分秒秒得擔心會被侵佔。我擔心有朝一日我不再是台灣人,即使人在千里之外。

當時我已經離開台灣將近20年了,一直到運動開始我才上網找了《服貿協議》是什麼。該協議在馬政府時期於2013年6月在上海簽署,文本包括4章共計24條條文,主要規範任一方政府所採可影響服務貿易之措施應遵守之義務,包括:透明化、客觀公正、避免不公平競爭、允許相關的資金移轉及原則上遵守最惠國待遇及國民待遇等。

我記得非常清楚讀到這裡時的憤怒:遵守國民待遇?

太陽花得利者

太陽花運動對台灣的意義,我很喜歡當年參與者現為基隆市議員張之豪的說法,就是「在水滾之前,毅然決然把火關掉。」當時的熱情最後擋下服貿,我以為之後就是歷史了。但歷史告訴我們的是,我們從來不會從歷史中學習,因為火在國民黨和民眾黨協力之下,似乎又慢慢開了。

太陽花運動造就了一群所謂的「政治明星」如林飛帆、黃國昌、柯文哲,甚至還有一個隨之而起的政黨時代力量。然而除了林飛帆立場不變轉攻外交領域,那些我們曾經寄予厚望的人物,或許因為權力薰心,或許只是不演了,公開向當年他們反對強推服貿的國民黨靠攏。

十年前喊著退回服貿的柯文哲,自以為聰明技巧性避免承認重啟服貿協議的主張,拙劣地以話術表示貨貿必須先於服貿,不再是那個頭綁退回服貿布條、充滿理想的坦率醫生。原來幾乎與國民黨不共戴天的他,為了爭取總統大位不惜無視黨內決議,憑著一人意志與對手簽約。

而認為國民黨連當反對黨的資格都沒有的黃國昌,如今喜孜孜地和國民黨高層把酒言歡,公開表示會在國會選舉全力支持,多半也是為了政治分贓吧?當年的他,是無數青年學子仰望的新政治教授。

這兩個理應嫉惡如仇追弊案反貪腐、或許應該如太陽花一樣「清新」的政治人物都爆出違建佔地的爭議,惱羞成怒的他們,把拆除自家違建和將違規停車場恢復農地當成證明自己高尚的遮羞布,我看著他們的嘴臉,不敢置信十年前自己是如何欣賞他們。

太陽花青年世代大選失利

然而當年參與運動的年輕人,不少還是在政治這條路上扛著理念匍匐前進。去年大選前我曾忐忑希望,來自太陽花運動的從政者在九年之後,不再以霸佔立法院為手段,而是光明正大進入國會保護這個我們安身立命的島嶼。

張之豪和黃守達初選失利,轉而為同黨同志助選;苗博雅雖然在藍營鐵票區戰績亮眼,還是不敵三心兩意成日咆哮的羅智強;賴品妤、曾玟學、吳崢則是敗給地方勢力違建貪污爭議不斷的國民黨對手。

至少吳沛憶和黃捷守住兩席,選後我悲觀地這麼想,至少落選的人還守在議員的位置上,至少他們沒有像柯文哲、黃國昌一樣,要重啟討論當年誓死反對的服貿,不會和國民黨有前科的腐敗成員把酒言歡,不會說要在國會全力支持開大門迎接敵國的政黨。

就差那麼幾席,立法院失守了,當年的《服貿協議》還在箱底,但不在籍投票和放寬中配入籍限制的提案,正在為蓄勢待發的《服貿協議》鋪路。當年流血流淚擋下的服貿,假以時日就要捲土重來了。

十年後的今天,我坐在政治大學附近的咖啡店裡寫稿,憶及當年在印度把臉書頭像換成黑色時的悲憤,在網路上看著參與運動者在千里外的故鄉唱著〈島嶼天光〉時的熱淚盈眶,還有成功退回服貿那天的雀躍,心中一塊懸了幾個星期的的鉛石終於放下。

如今我抬頭看著身旁或是忘情聊天、或是在寫報告、或是在追劇的大學生,十年前那場運動對他們而言,不過是曾經瞥過一眼的報導罷了,他們甚至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服貿是什麼吧?但這不是他們的錯,我亦難以有和二二八家屬一樣的悲痛。

許多事是勢不可擋的,但我們就要這樣放棄嗎?如果要放棄,十年前就該放棄了,那麼台灣會比香港更快中國化。太陽花運動後的第十年,那鍋我們以為已經關火不再沸騰的水,又慢慢加溫了,我們都是鍋子裡的一份子,在冬末初春的寒意裡,覺得溫暖。

佔領立法院退回服貿的太陽花運動只有一次,不會再重演了,但還有別的辦法的。拿起你的電話打給你的選區立委,寫信告訴他們你反對不在籍投票,你不希望中配不同於其他外配,可以讓父母親和子女來台依親,告訴他們你歡迎新住民,但你反對台灣經歷和香港一樣的洗人口。

讓你我都在電話中網路上做起,想想十年前的太陽花運動,不要讓那鍋水再沸騰,不要放棄。

作者在海外漂泊二十多年後,目前與同為路透社記者的英國丈夫,在八里左岸和普羅旺斯之間如候鳥般移居。希望兩人近半個世紀的國際新聞生涯,能提供些許真切看台灣的觀點。

留言評論
孟買春秋
Latest posts by 孟買春秋 (see al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