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政治歷史譬諸一嶼 比起胡言亂語,這個時代或許更需要歐威爾式的正直 蕭育和 2022 年 3 月 28 日 蕭育和 2022 年 3 月 28 日 歐威爾與他那家喻戶曉的《1984》有著奇特的復興。2017年歐威爾紀念基金會舉辦了一場《1984》的朗讀會,將近60位的各界人士,用超過十三小時的時間,馬拉松式讀完這本據說別具當代意義的作品。據籌劃人所說,這個活動構想源自201…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防外交國際政治歷史烏俄風雲社會 從烏克蘭看霸凌與綏靖的抉擇 Phil Smith 2022 年 3 月 25 日 Phil Smith 2022 年 3 月 25 日 黑格爾的睿智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Georg Hegel,1770-1831)有句名言:「我們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我們沒有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東西。」 這個深刻的真理後來被一些人「致敬」了,來自西班牙在美國長大並接受教育的哲… 5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防外交國際政治歷史烏俄風雲社會 從烏克蘭之戰看台灣的現實主義與奴才主義之爭 李中志 2022 年 3 月 21 日 李中志 2022 年 3 月 21 日 烏俄鏖戰已逾三個星期,毫無疑問,這場戰爭必將寫入分析國際關係的教科書,因為它糾正了自二戰以來主導大國政治的現實主義(realism),顛覆國家行為是理性產物的假設。然而烏俄之戰所顯現的事實是,不管是侵略者還是反抗者,甚至是結盟者…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際政治歷史烏俄風雲 世界征服者的奴隸與幫兇──俄國治下的高加索民族 獵鷹之巢 2022 年 3 月 14 日 獵鷹之巢 2022 年 3 月 14 日 當俄國在2月24日侵略烏克蘭之後,在相關的新聞裡,車臣派出一萬大軍加入俄軍行動,是最讓人訝異的消息之一,因為多數人對車臣人的印象,仍是「在蘇聯解體後為了獨立,不惜與俄軍血戰的民族」。筆者就讀高中時,地理課的老師還特別提到了車臣黑…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際專欄作家歷史烏俄風雲譬諸一嶼 歷史已經終結,只是我們還沒終結屬於過去的歷史 蕭育和 2022 年 3 月 14 日 蕭育和 2022 年 3 月 14 日 2014年發生在克里米亞的事對歷史是巨大的諷刺。這一年,基輔獨立廣場上百萬計的抗議者拒絕西方的調停,總統亞努科維奇倉皇逃往俄羅斯。當歡欣鼓舞的烏克蘭人民仍在讚嘆落跑總統的華麗官舍時,普丁迅速在克里米亞展開了一系列反制,先是「獨立…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際歷史烏俄風雲 被歷史綁架的俄羅斯與烏克蘭:我私人的看法 李弘祺 2022 年 3 月 8 日 李弘祺 2022 年 3 月 8 日 1997年我在香港觀察交還香港的典禮。那夜滂沱下雨,還引發很少有的土石流(香港好像稱為泥石流),接收的陸海空三軍在半夜開進香港,幸好沒有停電,但是畢竟是暗夜,大卡車載的是「威武文明之師」,實在令人覺得真是「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時代與人物書摘書評 從夫子自道看余英時先生——《余英時談話錄》讀後 陳弱水 2022 年 3 月 4 日 陳弱水 2022 年 3 月 4 日 書名:《余英時談話錄》作者:余英時出版社:允晨出版時間:2021年11月 余英時先生過世不久,李懷宇先生整理出他歷年訪問余先生紀錄稿的一部分,以《余英時談話錄》為題出版(允晨,2021年11月;以下簡稱《談話錄》)。余先生自己的…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時代與人物歷史 顯影之光:再敘甘露水 葉淳之 2022 年 1 月 24 日 葉淳之 2022 年 1 月 24 日 進入暗室,紀錄片已經映演一會兒了。剛剛參觀完展場的「甘露水」,仍在嘖嘖讚嘆,那在綠光背影下閃動出水,宛如女神般的女體;那如宗教召喚,灰白如緞大理石,平靜莊嚴的容顏。 此刻腦後猶如一記沈重的悶棍。提醒了自己:她之前不是如此,曾經不…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人權政治歷史 威權統治時期的「沒收財產」 陳昱齊 2022 年 1 月 21 日 陳昱齊 2022 年 1 月 21 日 行政院院會日前通過促轉會所提《威權統治時期國家不法行為被害者權利回復條例草案》,有別於過去幾部補償受難者的法律,此次草案使國家於威權統治時期侵害人民權利行為之不法性得依法確認,具有正式以國家立場承認過去人權侵害事實之意義。草案重…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影視歷史 如果《茶金》發生在21世紀台灣 西區老二 2022 年 1 月 19 日 西區老二 2022 年 1 月 19 日 台灣很像一片茶葉,不只是外型,更神似的是命運。每一個勤勤懇懇的茶農,再怎麼呵護自己的栽種,還是得看天吃飯;中美台三邊關係以及國共內戰到韓戰美援、冷戰時期代工產業鏈,都是台灣人望風興嘆的「天氣」。即使到了21世紀,台灣人對這樣的天… 6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