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社會 《斯卡羅》引起的警覺 羅士傑 2021 年 8 月 26 日 羅士傑 2021 年 8 月 26 日 很久以前,就有人嘗言台灣的言論市場是一個淺碟化的市場!評論家與新聞製造者天天所畏懼的,往往並不是其製造的內容的品質,而是擔心沒有人會討論他/她的言論。 當某項熱門事件出現時,因為網路的推波助瀾,順應就會出現些無所不能的固定專家的…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歷史社會 這是真實的台灣史,可是你很陌生! 胡川安 2021 年 8 月 24 日 胡川安 2021 年 8 月 24 日 公共電視的旗艦大戲《斯卡羅》最近上映,創下公視21年以來的最高收視率,令人意外!除此之外,博客來的排行榜上出現了「陳耀昌現象」,不只《斯卡羅》改編的原著小說《傀儡花》大賣,陳耀昌醫師的原住民小說《獅頭花》和《苦楝花》也都大賣,連…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影視歷史 《斯卡羅》:止戰之殤 盧郁佳 2021 年 8 月 24 日 盧郁佳 2021 年 8 月 24 日 立委高金素梅轉發楊渡貼文,指責小說《傀儡花》美化侵略者,把李仙得「奉為英雄,英勇征戰,有情有義」、「英雄化、美化」。高金素梅怒吼這「是對被屠殺的原住民再次的侮辱,而且是對被出賣的台灣人尊嚴的踐踏」。 其實,《傀儡花》虛構情節中的… 3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歷史運動 台灣運動的一畝夢田在何方?──鄉愁、懷舊與歷史感的闕如 陳子軒 2021 年 8 月 20 日 陳子軒 2021 年 8 月 20 日 鄉愁,是細膩但卻有勁的…鄉愁(nostalgia)這詞在希臘文字面上的意思是「舊傷口的痛」。它在你的心理刺痛著,遠比僅有記憶本身來的更強而有力。──廣告狂人(第一季第十三集) 美國時間8月12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夢田之戰(The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專欄作家政治歷史譬諸一嶼 黨國理論如何殺人?問問忠黨愛國的艾希曼吧! 蕭育和 2021 年 8 月 18 日 蕭育和 2021 年 8 月 18 日 蓋世太保的路人臉 2014年,來自漢堡的史坦妮思(Bettina Stangneth)出版了在《耶路撒冷前的艾希曼:大屠殺劊子手不為人知的生活》一書,她回顧了艾希曼遠從1937年開始的寫作、同時代人關於艾希曼的作品以及其他許多訊…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歷史社會 台灣歷史劇開啟新頁──談《斯卡羅》 陳文瀾 2021 年 8 月 17 日 陳文瀾 2021 年 8 月 17 日 公視電視劇《斯卡羅》引發收視熱潮,收視率創公視開播21年來新高,並繼東京奧運之後,成為社群媒體討論最熱烈的議題。《斯卡羅》縱使引發正反意見爭論,卻也激起更多人認識台灣歷史的熱情,已寫下台灣歷史劇的新頁。 值得探究的是,同樣取材於…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時代與人物歷史社會 紀念余英時先生,余先生的知識人情懷 李弘祺 2021 年 8 月 11 日 李弘祺 2021 年 8 月 11 日 提倡用「知識人」來取代「知識分子」 余英時先生提倡用「知識人」來取代「知識分子」,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提法,事實上,我在90年代就也已經偶然開始使用它。希望今後會有更多的人使用它。 余先生是一個最能表現出「知識人」典範的當代中國…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時代與人物歷史 青山長青水長流──站在墓前敬悼余英時先生 傅鏗 2021 年 8 月 9 日 傅鏗 2021 年 8 月 9 日 8月4日晚上美東時間10點半左右,像絕大多數人一樣,我也是先在微信上驚悉余英時先生已在8月1日早晨於睡夢中仙逝,並在4日早上已經入葬了。 實在不敢相信,因為就在7月27日晚上10點師母還給我來過電話,關切地問詢颱風襲擊上海對親人…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治歷史鳴人堂精選 劉亦/一「島」各表的異夢同床?「同島一命」帶來的和解可能 【鳴人堂】 2021 年 8 月 2 日 【鳴人堂】 2021 年 8 月 2 日 前文刊出後,有讀者提供了另一個「同島一命」的說法,來自一江山島戰役。 代替台灣擋死的島嶼們 一江山在浙江外海,狀態很像今天的馬祖。1955年,兩岸已分治數年,國共在一江山島再交戰,最後中華民國放棄了一江山,連同東南方大陳島的居民…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人權國際政治歷史社會 阿富汗悲歌 Phil Smith 2021 年 7 月 30 日 Phil Smith 2021 年 7 月 30 日 我想我可以公平地說,阿富汗在台灣大多數人的心目中可能不是很重要。老實說,你能在地圖上指出阿富汗的位置嗎?但我認為美國從介入到撤離阿富汗,可以作為我們生活在這個太平洋小島上 2300萬人的借鏡。 我的一位前同事,路透社攝影記者西迪… 12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